课程与教学论(第2版) / 高等院校教师教育精品教材
¥52.00定价
作者: 李森
出版时间:2024-08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9787303287345
- 2-1
- 515105
- 60257476-6
- 16开
- 2024-08
- 教师教育
- 本科 研究生及以上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为再版图书,是教师教育精品教材中的一本,再版教材根据教育部2021年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的课程设置而整体规划,整套教材由北师大牵头,联合全国师范类高等院校,共同建设的一套作者权威、品种齐全、覆盖面广,体现新理念、适应新标准、满足新需求的精品教材。 《课程与教学论》是《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中要求的必设课程,对师范生的培养影响较大。本书反映课程与教学新的改革动向和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新成果 。
目录
第 一 章 课程 与 教 学 导 论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的实质 3
一 、课程与教学的定义 4
二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9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13
一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13
二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 14
第三节 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与方法 17
一 、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 18
二 、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方法 20
第 二 章 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 古代的课程与教学 29
一 、中国古代的课程与教学 29
二 、西方古代的课程与教学 34
第二节 近代的课程与教学 38
一 、中国近代的课程与教学 38
二 、西方近代的课程与教学 41
第三节 现代的课程与教学 46
一 、中国现代的课程与教学 46
二 、西方现代的课程与教学 52
第 三 章 课程 价 值 与 教 学 目 标
第一节 课程价值 63
一 、课程价值的含义 63
二 、课程的价值取向 65
三 、课程价值取向对教学目标的影响 73
第二节 教学目标 74
一 、教学目标的内涵 75
二、教学目标的系统 77
三 、教学目标的分类 78
第 四 章 课程 开 发 与 教 学 设 计
第一节 课程开发 95
一 、课程开发的含义 95
二 、课程开发的层次 97
三 、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 101
第二节 教学设计 104
一 、教学设计的概念 104
二 、教学设计的原则 106
三 、教学设计的过程 107
第 五 章 课程 资 源 与 教 学 内 容
第一节 课程资源的内涵与分类 127
一 、课程资源的内涵 127
二 、课程资源的分类 128
三 、新课程资源观的基本理念 130
第二节 课程资源的开发 134
一 、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 134
二 、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 140
第三节 教科书内容的选择、组织与呈现 143
一 、教科书内容选择的依据 143
二 、教科书内容的组织原则 145
三 、教科书内容的呈现方式 147
第 六 章 课程 实 施 与 教 学 过 程
第一节 课程实施 155
一 、课程实施的内涵 155
二 、课程实施的取向 157
三 、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158
第二节 教学过程 160
一 、教学的构成要素 160
二 、有效教学与有效教学行为 161
三 、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 163
四、教学模式、方法与策略 167
五、教学组织形式 177
六、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80
第 七 章 课程领导与课堂教学管理
第一节 课程领导 193
一 、课程领导的含义与意义 193
二、课程领导的特征 195
三、促进课程领导的策略 198
第二节 课堂教学管理 201
一 、课堂教学管理的含义、类型与特点 201
二、课堂教学管理的内容 205
三、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 210
第 八 章 课程与教学评价
第一节 课程评价 224
一、课程评价的内涵 224
二、课程评价的功能 225
三、课程评价的模式 227
第二节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 231
一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232
二、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步骤 234
三、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236
第三节 学生学业成就评价 238
一 、对传统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反思 239
二、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阶段及方法 241
三、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发展趋势 246
第 九 章 课程与教学变革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变革概述 255
一、课程与教学变革的含义 255
二、课程与教学变革的特点 256
三、课程与教学变革的功能 257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变革动因 258
一 、政治动因 258
二、经济动因 258
三 、科技动因 259
四 、文化动因 260
五、教育内部的动因 261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变革模式 262
一、“研究—开发—推广”模式 262
二 、兰德变革模式 264
三、情境模式 265
四 、社会互动模式 266
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变革策略 267
一 、自上而下策略 267
二 、自下而上策略 269
三 、自中而上策略 271
第五节 课程与教学变革趋势 272
一 、平衡性 272
二 、复杂性 273
三、整体性 274
四 、渐进性 276
第 十 章 课程 与 教 学 研 究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研究概述 281
一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内涵 281
二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特征 282
三、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意义 285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研究内容 287
一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范畴 287
二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288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研究范式 291
一 、课程与教学研究范式 291
二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93
参 考 文 献 308
关 键 术 语 表 310
后 记 312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的实质 3
一 、课程与教学的定义 4
二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9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13
一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13
二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方法 14
第三节 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与方法 17
一 、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意义 18
二 、学习课程与教学论的方法 20
第 二 章 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史
第一节 古代的课程与教学 29
一 、中国古代的课程与教学 29
二 、西方古代的课程与教学 34
第二节 近代的课程与教学 38
一 、中国近代的课程与教学 38
二 、西方近代的课程与教学 41
第三节 现代的课程与教学 46
一 、中国现代的课程与教学 46
二 、西方现代的课程与教学 52
第 三 章 课程 价 值 与 教 学 目 标
第一节 课程价值 63
一 、课程价值的含义 63
二 、课程的价值取向 65
三 、课程价值取向对教学目标的影响 73
第二节 教学目标 74
一 、教学目标的内涵 75
二、教学目标的系统 77
三 、教学目标的分类 78
第 四 章 课程 开 发 与 教 学 设 计
第一节 课程开发 95
一 、课程开发的含义 95
二 、课程开发的层次 97
三 、课程开发的基本模式 101
第二节 教学设计 104
一 、教学设计的概念 104
二 、教学设计的原则 106
三 、教学设计的过程 107
第 五 章 课程 资 源 与 教 学 内 容
第一节 课程资源的内涵与分类 127
一 、课程资源的内涵 127
二 、课程资源的分类 128
三 、新课程资源观的基本理念 130
第二节 课程资源的开发 134
一 、课程资源开发的价值 134
二 、课程资源开发的方法 140
第三节 教科书内容的选择、组织与呈现 143
一 、教科书内容选择的依据 143
二 、教科书内容的组织原则 145
三 、教科书内容的呈现方式 147
第 六 章 课程 实 施 与 教 学 过 程
第一节 课程实施 155
一 、课程实施的内涵 155
二 、课程实施的取向 157
三 、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 158
第二节 教学过程 160
一 、教学的构成要素 160
二 、有效教学与有效教学行为 161
三 、教学过程的本质与规律 163
四、教学模式、方法与策略 167
五、教学组织形式 177
六、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80
第 七 章 课程领导与课堂教学管理
第一节 课程领导 193
一 、课程领导的含义与意义 193
二、课程领导的特征 195
三、促进课程领导的策略 198
第二节 课堂教学管理 201
一 、课堂教学管理的含义、类型与特点 201
二、课堂教学管理的内容 205
三、课堂教学管理的策略 210
第 八 章 课程与教学评价
第一节 课程评价 224
一、课程评价的内涵 224
二、课程评价的功能 225
三、课程评价的模式 227
第二节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 231
一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主要内容 232
二、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步骤 234
三、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方法 236
第三节 学生学业成就评价 238
一 、对传统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反思 239
二、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阶段及方法 241
三、学生学业成就评价的发展趋势 246
第 九 章 课程与教学变革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变革概述 255
一、课程与教学变革的含义 255
二、课程与教学变革的特点 256
三、课程与教学变革的功能 257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变革动因 258
一 、政治动因 258
二、经济动因 258
三 、科技动因 259
四 、文化动因 260
五、教育内部的动因 261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变革模式 262
一、“研究—开发—推广”模式 262
二 、兰德变革模式 264
三、情境模式 265
四 、社会互动模式 266
第四节 课程与教学变革策略 267
一 、自上而下策略 267
二 、自下而上策略 269
三 、自中而上策略 271
第五节 课程与教学变革趋势 272
一 、平衡性 272
二 、复杂性 273
三、整体性 274
四 、渐进性 276
第 十 章 课程 与 教 学 研 究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研究概述 281
一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内涵 281
二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特征 282
三、课程与教学研究的意义 285
第二节 课程与教学研究内容 287
一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范畴 287
二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主要问题 288
第三节 课程与教学研究范式 291
一 、课程与教学研究范式 291
二 、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293
参 考 文 献 308
关 键 术 语 表 310
后 记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