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22-08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教学论(第3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试读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9787302613411
  • 3-1
  • 453372
  • 60259417-8
  • 平装
  • 16开
  • 2022-08
  • 414
  • 276
  • 教育学
  • 本科 高职
作者简介
李朝辉,吉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课程与教学论。截止到2020年8月,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承担各类项目10余项,出版教材、专著10余部。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教学论(第3版)》是编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并借鉴国内外同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教学论(第3版)》以教学基本理论和教学实践为线索,主要介绍教学论的学科性质及其发展历史、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学过程、教学规律与原则、课程理论、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环境、课堂管理、教学评价等内容。 《教学论(第3版)》旨在突出针对性、实践性、主体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在编写过程中采用引导案例、实践课堂等版块突出其实践性,同时也关注教学理论的拓展。 教学论能否重新焕发生命、能否适应新课程改革需要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否掌握现代教学理论,使教学理论从“自在”走向“自为”,唤醒教师的理论意识,提升其实践能力。基于上述考虑,《教学论(第3版)》既可以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教师的参考用书。
目录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教学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2

一、教学含义的分析 2

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4

第二节 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5

一、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5

二、教学论的任务 7

三、教学论与课程论的关系 7

第三节 教学论发展的历史沿革 8

一、教学论的萌芽阶段(16世纪以前) 8

二、教学论的发展阶段(17世纪—20世纪初) 10

三、教学论的繁荣阶段(20世纪初至今) 11

四、当代教学观的演变趋势 12

第四节 教学论的基础 13

一、教学论的哲学基础 13

二、教学论的心理学基础 15

三、教学论的文化和社会学基础 16

本章小结 17

思考与练习 18

第二章 教学目标 19

第一节 教学目标概述 20

一、教学目标的含义 21

二、教学目标的功能 22

第二节 当代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23

一、布鲁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23

二、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26

三、新课程三维目标分类 28

第三节 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表述 28

一、教学目标的设计 29

二、教学目标的表述 31

三、三维教学目标的设计 33

本章小结 35

思考与练习 35

第三章 教学主体 36

第一节 教师 37

一、教师的角色 38

二、教师的专业素养 41

三、教师的专业发展 47

第二节 学生 49

一、学生的本质特点 50

二、教师学生观的更新 51

第三节 师生关系 52

一、师生关系概述 52

二、不良师生关系(师生冲突)的表现及解决策略 54

三、良好师生关系的特点及构建 57

本章小结 60

思考与练习 60

第四章 教学过程 62

第一节 教学过程概述 63

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63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 65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66

第二节 教学过程的动力 68

一、教学过程动力的内涵 68

二、教学过程动力矛盾说 69

第三节 教学过程的本质 71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观 71

二、教学过程本质研究之思考 74

本章小结 76

思考与练习 77

第五章 教学规律与原则 78

第一节 教学规律 79

一、教学规律的概念 79

二、教学规律的来源 80

三、教学的基本规律 80

第二节 教学原则 84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84

二、教学原则制定的依据 84

三、教学原则的作用 85

四、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85

本章小结 92

思考与练习 93

第六章 课程理论 94

第一节 课程的概念及类型 96

一、课程的基本概念 96

二、课程的类型 98

第二节 课程理论流派 99

一、知识中心课程理论 99

二、学生中心课程理论 104

三、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108

第三节 课程标准与课程内容 111

一、课程标准 111

二、课程内容 112

第四节 课程实施与课程开发 115

一、课程实施 115

二、课程开发 117

第五节 课程资源 120

一、对课程资源的理解 120

二、课程资源的作用 121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原则 123

四、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124

本章小结 125

思考与练习 126

第七章 教学组织形式 127

第一节 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128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128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演变 129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分类 130

四、研究教学组织形式的意义 133

第二节 教学组织形式及其改革趋势 133

一、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课堂教学 133

二、教学的辅助形式 135

三、教学的特殊形式——复式教学 138

四、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138

五、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 141

第三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42

一、备课 142

二、上课 143

三、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144

四、课外辅导 144

五、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44

第四节 教案与学案的研制 145

一、教案的研制 145

二、学案的研制 146

本章小结 148

思考与练习 149

第八章 教学模式 150

第一节 教学模式概述 152

一、教学模式的概念 152

二、教学模式的结构 152

三、教学模式的特点 154

四、教学模式的功能 155

第二节 当代国外教学模式简介 155

一、范例教学模式 156

二、抛锚式教学模式 156

三、发现学习教学模式 157

四、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158

五、暗示教学模式 159

六、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160

第三节 我国教学模式简介 161

一、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161

二、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162

三、情境-陶冶教学模式 162

四、目标-导控教学模式 163

五、自学-辅导式教学模式 164

第四节 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与应用 164

一、教学模式的演变 165

二、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165

三、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运用 166

本章小结 167

思考与练习 168

第九章 教学方法与手段 169

第一节 教学方法的概念与运用 170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170

二、常用的教学方法 172

第二节 现代化教学手段 176

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及含义 176

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特点和作用 177

第三节 学习方式的变革 178

一、学习方式的发展 178

二、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179

三、学习方法的指导 190

本章小结 193

思考与练习 193

第十章 教学环境 195

第一节 教学环境概述 196

一、教学环境的概念 196

二、教学环境的特点 200

三、教学环境的功能 203

第二节 教学环境的设计与优化 204

一、教学环境设计与优化的基本依据 205

二、教学环境设计与优化的基本原则 206

三、现代教学环境设计与优化的理念 208

四、教学环境设计与优化的基本策略 211

五、我国中学教学环境设计与优化的宏观思考 212

本章小结 214

思考与练习 215

第十一章 课堂管理 216

第一节 课堂管理概述 217

一、课堂管理的主体 218

二、课堂管理的功能 219

第二节 课堂规则 220

一、课堂规则概述 220

二、课堂规则的制定 221

三、课堂规则形成的方法 223

第三节 课堂环境管理 224

一、课堂物质环境管理 224

二、课堂社会心理环境管理 226

第四节 课堂问题行为管理 227

一、课堂问题行为的类型 228

二、课堂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 228

三、课堂问题行为的管理策略 232

本章小结 237

思考与练习 238

第十二章 教学评价 239

第一节 教学评价概述 240

一、教学评价的含义 240

二、教学评价的功能 241

三、教学评价的原则 242

第二节 教学评价的类型 243

一、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差异评价 244

二、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245

三、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 247

四、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 248

第三节 教学评价的内容和指标体系 248

一、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248

二、课堂教学评价 252

三、备课、辅导、作业布置与批改和学业成就的评价 254

第四节 教学评价的步骤与方法 256

一、教学评价的步骤 256

二、教学评价的方法 257

本章小结 262

思考与练习 263

参考文献 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