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测量与评价 / 高等学校小学教育专业系列教材
¥36.00定价
作者: 史晓燕
出版时间:2016-09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9787303207640
- 1-11
- 157298
- 60257396-6
- 16开
- 2016-09
- 196
- 教育学
- 教育学
- G40-058.1
- 小学教育
- 本科 研究生及以上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教育测量与评价是所有成功教学的基础,它不仅在教育科学体系中占有显赫的地位,而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价值,也是学校和政府做出诸多教育决策的重要依据。由于教育测量与评价在实践中具有强烈的导向作用,因此,教育测量与评价常常成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和课程改革的支撑点之一。正因为如此,在教育领域乃至社会各界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士关注着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学科发展。
目录
第一章 教育评价的概念及本质 | 001
第一节 教育评价的概念 | 002
一 、评价 | 002
二 、教育评价 | 004
第二节 教育评价的本质 | 007
一 、教育评价 目 的 | 008
二 、教育评价本质与教育评价 目 的 | 009
第二章 教育评价学的发展历程 | 012
第一节 教育评价学萌芽 — 教育测量运动 | 013
一 、教育测量运动的发端 | 013
二 、教育测量运动的兴盛 | 014
三 、教育测量运动的转向 | 015
第二节 教育评价学产生 —“八年研究 ” | 016
一 、教育评价学产生的背景 | 016
二 、 美国的“八年研究 ” | 017
三 、“八年研究 ”成果— 行为 目 标模式 | 018
第三节 教育评价学发展 — 诸多评价理论并存 | 018
一 、CIPP模式 | 019
二 、 目 标游离模式 | 020
三 、对手模式 | 021
四 、应答模式 | 021
五 、“第 四代评估 ” | 022
第三章 教育评价的类型和功能 | 026
第一节 教育评价的类型 | 027
一 、按评价涉及的范围分类 | 027
二 、按评价的参照标准分类 | 028
三 、按评价的 目 的分类 | 030
四 、按评价的内容分类 | 033
五 、按参与的主体分类 | 033
六 、按评价的方法分类 | 034
七 、按评价对象的复杂程度分类 | 035
第二节 教育评价的功能 | 036
一 、导向功能 | 036
二 、诊断功能 | 037
三 、激励功能 | 038
四 、鉴定功能 | 038
五 、反馈功能 | 039
六 、调控功能 | 040
七 、 管理功能 | 040
第四章 教育评价方案与标准建构 | 043
第一节 教育评价方案及构成 | 044
一 、教育评价方案的含义 | 044
二 、教育评价方案的构成 | 044
三 、教育评价方案设计的意义 | 047
第二节 教育评价标准与建构 | 048
一 、指标及评价指标系统 | 048
二 、权重系统 | 050
三 、标准系统 | 050
四 、设计教育评价标准的原则和步骤 | 051
五 、教育评价标准的设计 | 053
第五章 教育评价实施程序及方法 | 066
第一节 教育评价基本程序 | 067
一 、评价准备 | 067
二 、评价实施 | 071
三 、评价结果处理 | 074
第二节 教育评价方法 | 078
一 、评价信息的收集 | 079
二 、评价信息的处理 | 088
三 、评价过程的心理调控 | 096
第六章 学生评价 | 099
第一节 学生评价的新理念 | 100
一 、价值取向多元化 | 100
二 、重视过程性和差异性评价 | 102
三 、倡导学生 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 | 103
四 、提倡质性评价和评价结果反馈的激励性 | 105
第二节 现代学生评价的内容 | 106
一 、 学科发展 目 标 | 106
二 、基础性发展 目 标 | 107
第三节 学生学业成就评价 | 108
一 、标准化测验及教师 自 编测验 | 108
二 、表现性评价 | 112
三 、成长记录袋评价 | 114
第四节 考试评价改革 | 118
一 、考试评价内容改革 | 118
二 、考试评价方式方法改革 | 119
第七章 教师评价 | 123
第一节 两种教师评价制度 | 124
一 、 奖惩性教师评价 | 124
二 、发展性教师评价 | 125
三 、 两种教师评价制度的区别 | 126
第二节 教师评价内容 | 128
一 、教师工作资格 | 128
二 、教师工作过程 | 132
三 、教师工作绩效 | 133
第三节 教师评价过程组织及改进 | 134
一 、教师评价的一般步骤 | 134
二 、教师评价改进 | 135
第八章 课堂教学评价 | 139
第一节 课堂教学评价及开展的必要性 | 140
一 、课堂教学评价的 内 涵 | 140
二 、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的必要性 | 142
第二节 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 143
一 、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 | 143
二 、评价一堂好课的主要指标 | 146
第三节 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 | 149
一 、收集课堂教学评价信息 | 149
二 、分析处理课堂教学评价信息 | 150
第九章 学校评价 | 153
第一节 学校评价的特点及功能 | 154
一 、 学校评价的特点 | 154
二 、 学校评价的基本功能 | 156
第二节 学校评价的新理念 | 158
一 、 强调学校特色 | 158
二 、鼓励学校自我评价 | 159
三 、重视学校发展过程 | 161
四 、注重学校评价的生成性 | 161
五 、倡导评价过程的开放性 | 162
第三节 学校评价的内容 | 163
一 、 学校办学水平评价 | 163
二 、 学校发展评价 | 168
第四节 学校评价的步骤和趋向 | 171
一 、 学校评价的步骤 | 171
二 、 学校评价的趋向 | 173
参考文献 | 179
第一节 教育评价的概念 | 002
一 、评价 | 002
二 、教育评价 | 004
第二节 教育评价的本质 | 007
一 、教育评价 目 的 | 008
二 、教育评价本质与教育评价 目 的 | 009
第二章 教育评价学的发展历程 | 012
第一节 教育评价学萌芽 — 教育测量运动 | 013
一 、教育测量运动的发端 | 013
二 、教育测量运动的兴盛 | 014
三 、教育测量运动的转向 | 015
第二节 教育评价学产生 —“八年研究 ” | 016
一 、教育评价学产生的背景 | 016
二 、 美国的“八年研究 ” | 017
三 、“八年研究 ”成果— 行为 目 标模式 | 018
第三节 教育评价学发展 — 诸多评价理论并存 | 018
一 、CIPP模式 | 019
二 、 目 标游离模式 | 020
三 、对手模式 | 021
四 、应答模式 | 021
五 、“第 四代评估 ” | 022
第三章 教育评价的类型和功能 | 026
第一节 教育评价的类型 | 027
一 、按评价涉及的范围分类 | 027
二 、按评价的参照标准分类 | 028
三 、按评价的 目 的分类 | 030
四 、按评价的内容分类 | 033
五 、按参与的主体分类 | 033
六 、按评价的方法分类 | 034
七 、按评价对象的复杂程度分类 | 035
第二节 教育评价的功能 | 036
一 、导向功能 | 036
二 、诊断功能 | 037
三 、激励功能 | 038
四 、鉴定功能 | 038
五 、反馈功能 | 039
六 、调控功能 | 040
七 、 管理功能 | 040
第四章 教育评价方案与标准建构 | 043
第一节 教育评价方案及构成 | 044
一 、教育评价方案的含义 | 044
二 、教育评价方案的构成 | 044
三 、教育评价方案设计的意义 | 047
第二节 教育评价标准与建构 | 048
一 、指标及评价指标系统 | 048
二 、权重系统 | 050
三 、标准系统 | 050
四 、设计教育评价标准的原则和步骤 | 051
五 、教育评价标准的设计 | 053
第五章 教育评价实施程序及方法 | 066
第一节 教育评价基本程序 | 067
一 、评价准备 | 067
二 、评价实施 | 071
三 、评价结果处理 | 074
第二节 教育评价方法 | 078
一 、评价信息的收集 | 079
二 、评价信息的处理 | 088
三 、评价过程的心理调控 | 096
第六章 学生评价 | 099
第一节 学生评价的新理念 | 100
一 、价值取向多元化 | 100
二 、重视过程性和差异性评价 | 102
三 、倡导学生 自我评价和学生互评 | 103
四 、提倡质性评价和评价结果反馈的激励性 | 105
第二节 现代学生评价的内容 | 106
一 、 学科发展 目 标 | 106
二 、基础性发展 目 标 | 107
第三节 学生学业成就评价 | 108
一 、标准化测验及教师 自 编测验 | 108
二 、表现性评价 | 112
三 、成长记录袋评价 | 114
第四节 考试评价改革 | 118
一 、考试评价内容改革 | 118
二 、考试评价方式方法改革 | 119
第七章 教师评价 | 123
第一节 两种教师评价制度 | 124
一 、 奖惩性教师评价 | 124
二 、发展性教师评价 | 125
三 、 两种教师评价制度的区别 | 126
第二节 教师评价内容 | 128
一 、教师工作资格 | 128
二 、教师工作过程 | 132
三 、教师工作绩效 | 133
第三节 教师评价过程组织及改进 | 134
一 、教师评价的一般步骤 | 134
二 、教师评价改进 | 135
第八章 课堂教学评价 | 139
第一节 课堂教学评价及开展的必要性 | 140
一 、课堂教学评价的 内 涵 | 140
二 、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的必要性 | 142
第二节 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 | 143
一 、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 | 143
二 、评价一堂好课的主要指标 | 146
第三节 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 | 149
一 、收集课堂教学评价信息 | 149
二 、分析处理课堂教学评价信息 | 150
第九章 学校评价 | 153
第一节 学校评价的特点及功能 | 154
一 、 学校评价的特点 | 154
二 、 学校评价的基本功能 | 156
第二节 学校评价的新理念 | 158
一 、 强调学校特色 | 158
二 、鼓励学校自我评价 | 159
三 、重视学校发展过程 | 161
四 、注重学校评价的生成性 | 161
五 、倡导评价过程的开放性 | 162
第三节 学校评价的内容 | 163
一 、 学校办学水平评价 | 163
二 、 学校发展评价 | 168
第四节 学校评价的步骤和趋向 | 171
一 、 学校评价的步骤 | 171
二 、 学校评价的趋向 | 173
参考文献 | 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