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德育教育理论与实践教程
定价:¥49.80
作者: 王伟,梁谦慧主编
出版时间:2025-08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9787122488787
- 1版
- 561385
- 16开
- 2025-08
- 238
- 161
- G641.6
- 本科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001
第一节 大学生德育教育现状003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003
二、高校德育工作现状004
第二节 大学生德育工作内在机理005
一、人生观、荣辱观、集体观教育005
二、伦理精神、民族精神、创新精神教育006
第三节 大学生德育工作模式研究008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弘扬008
二、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010
第二章 大学生人际交往与身心健康 013
第一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认知障碍及调适014
一、社会认知及其分类014
二、大学生人际认知偏差及调适014
三、大学生自我认知偏差及矫正020
第二节 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认知与调适024
一、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意义024
二、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标准025
三、加强大学生身心适应能力的培养025
第三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经典诵读 029
第一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029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030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030
三、大学生弘扬传统文化的要点032
第二节 中华经典诵读033
第四章 基础文明素养与品行修养教育实践 040
第一节 基础文明素养教育实践041
一、基础文明素养教育理论价值阐释041
二、基础文明素养教育实践操作设计方案思路045
三、文明素养教育的活动设计046
四、文明素养教育的长效机制建设048
第二节 品行修养教育实践051
一、品行修养教育理论意义剖析051
二、品行修养教育实践操作设计方案思路059
第五章 安全教育与素养提升 067
第一节 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068
一、国家安全068
二、网络安全070
三、公共卫生安全072
第二节 积极共建和谐校园075
一、和谐校园建设的时代背景与重要意义075
二、和谐校园的基本特征076
三、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的辩证关系077
第三节 法治素养培养078
一、大学生法治素养相关理论078
二、大学生具备较高法治素养的意义080
三、大学生加强法治素养的自我培育081
第六章 能力提升实践 086
第一节 学习力提升教育实践087
一、学习力提升教育理论价值阐释087
二、学习力提升教育实践操作设计方案思路090
第二节 励志成才教育实践093
一、励志成才教育理论意义剖析093
二、励志成才教育实践操作设计方案思路095
第三节 学术科技创新实践098
一、学术科技创新教育理论价值解读098
二、学术科技创新实践操作设计方案思路100
第四节 职业素养能力提升实践104
一、职业素养能力教育理论价值剖析104
二、职业素养能力提升实践操作设计方案思路107
第七章 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和志愿服务 115
第一节 社会实践教育实践116
一、社会实践教育理论价值阐释116
二、社会实践教育实践操作设计方案思路119
第二节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122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意义剖析122
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操作设计方案思路126
第三节 志愿服务教育实践132
一、志愿服务教育理论意义剖析132
二、志愿服务教育实践操作设计方案思路135
附录 145
附录一 南昌交通学院学生德育实践工作实施方案145
附录二 南昌交通学院德育实践成绩考核评定标准148
附录三 南昌交通学院大学生道德模范及道德标兵评选办法152
附录四 南昌交通学院本科毕业生德育论文答辩工作方案153
附录五 南昌交通学院尚德班德育教育育人工程实施方案157
参考文献 161
第一节 大学生德育教育现状003
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003
二、高校德育工作现状004
第二节 大学生德育工作内在机理005
一、人生观、荣辱观、集体观教育005
二、伦理精神、民族精神、创新精神教育006
第三节 大学生德育工作模式研究008
一、中华传统美德的弘扬008
二、继承与发扬中国革命道德010
第二章 大学生人际交往与身心健康 013
第一节 大学生人际交往认知障碍及调适014
一、社会认知及其分类014
二、大学生人际认知偏差及调适014
三、大学生自我认知偏差及矫正020
第二节 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认知与调适024
一、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意义024
二、大学生身心健康的标准025
三、加强大学生身心适应能力的培养025
第三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经典诵读 029
第一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029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030
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涵030
三、大学生弘扬传统文化的要点032
第二节 中华经典诵读033
第四章 基础文明素养与品行修养教育实践 040
第一节 基础文明素养教育实践041
一、基础文明素养教育理论价值阐释041
二、基础文明素养教育实践操作设计方案思路045
三、文明素养教育的活动设计046
四、文明素养教育的长效机制建设048
第二节 品行修养教育实践051
一、品行修养教育理论意义剖析051
二、品行修养教育实践操作设计方案思路059
第五章 安全教育与素养提升 067
第一节 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068
一、国家安全068
二、网络安全070
三、公共卫生安全072
第二节 积极共建和谐校园075
一、和谐校园建设的时代背景与重要意义075
二、和谐校园的基本特征076
三、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与构建和谐校园的辩证关系077
第三节 法治素养培养078
一、大学生法治素养相关理论078
二、大学生具备较高法治素养的意义080
三、大学生加强法治素养的自我培育081
第六章 能力提升实践 086
第一节 学习力提升教育实践087
一、学习力提升教育理论价值阐释087
二、学习力提升教育实践操作设计方案思路090
第二节 励志成才教育实践093
一、励志成才教育理论意义剖析093
二、励志成才教育实践操作设计方案思路095
第三节 学术科技创新实践098
一、学术科技创新教育理论价值解读098
二、学术科技创新实践操作设计方案思路100
第四节 职业素养能力提升实践104
一、职业素养能力教育理论价值剖析104
二、职业素养能力提升实践操作设计方案思路107
第七章 社会实践、创新创业和志愿服务 115
第一节 社会实践教育实践116
一、社会实践教育理论价值阐释116
二、社会实践教育实践操作设计方案思路119
第二节 创新创业教育实践122
一、创新创业教育理论意义剖析122
二、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操作设计方案思路126
第三节 志愿服务教育实践132
一、志愿服务教育理论意义剖析132
二、志愿服务教育实践操作设计方案思路135
附录 145
附录一 南昌交通学院学生德育实践工作实施方案145
附录二 南昌交通学院德育实践成绩考核评定标准148
附录三 南昌交通学院大学生道德模范及道德标兵评选办法152
附录四 南昌交通学院本科毕业生德育论文答辩工作方案153
附录五 南昌交通学院尚德班德育教育育人工程实施方案157
参考文献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