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综合利用 / 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
¥32.00定价
作者: 屠幼英
出版时间:2018-02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9787109236493
- 1版
- 41834
- 40250367-6
- 2018-02
- 240
- 153
- 农学
- 园艺学
- TS272
- 茶学
- 本科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进入21世纪以来,酶催化技术、高通量药物筛选技术、逆流提取技术、膜和层析分离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到茶多酚、茶氨酸和咖啡碱等茶树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纯化中。分子结构分析和鉴定技术的创新促进了新物质的不断发现,至今已经发现并鉴定的茶叶化学成分已超过1400种。茶叶深加工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也取得了大量成果,食品、保健食品和药品层出不穷,企业生产规模日益扩大。茶产业呈现出由传统饮料向食品、医药和日用化工领域渗透的发展趋势,所以需要大量茶叶科学、化学工程、食品和医学等不同学科背景的人才。在涉茶本科生中培养具有理、工、农基础的人才,开展和加强交叉课程茶的综合利用的教学日显重要。
目前,全国设置茶学学科的高等院校超过30所,如浙江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西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茶的综合利用》是20世纪90年代由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浙江大学茶学系前身)徐梅生副教授主编,于1996年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该教材为全国多所高校选用,并获得2002年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近20年来,茶学学科发展非常迅速,教师队伍也得到不断扩大更新,交叉学科知识结构不断完善,至今,全国已超过50所本科和大专院校具有茶学专业或茶学方向,原教材已经不能适应学科现状和发展要求,新教材应该体现目前茶学学科的发展水平、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成果、新技术和新理论。因此,在“十二五”期间由浙江大学联合多所涉茶高校,重新编写《茶的综合利用》。
《茶的综合利用》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基础理论部分,二是应用技术部分。基础理论部分包括茶叶生化成分的常识,茶树花、果不同原料的生化成分特性,茶叶生化成分的保健功能,茶叶深加工的常用设备,生产工艺,以及茶叶活性物质的研究和利用现状等。应用技术部分包括茶叶提取和分离茶多酚、茶多糖、食用色素、咖啡碱、茶氨酸等成分的技术,山茶籽和茶树籽提取食用油技术,利用山茶籽和茶树籽饼粕提取茶皂素技术,提取物在食品、日用化工、建材、医药等领域中的应用,茶树花、茶树根、茶果、茶渣的多种利用途径,超细茶粉和抹茶制备技术等;每一节包括有实际工业生产实例,包括原理、生产工艺流程和工业参数等。章后有复习思考题。茶的综合利用是当今茶叶科学研究的热点,通过《茶的综合利用》的合理使用,有助于扩大学生视野,了解茶叶科学研究动态和新研究成果。
《茶的综合利用》不仅适合作为茶学专业的主修课程教材,也适合于从事茶叶深加工行业的专业人士以及热爱茶学的各界朋友作为参考书。
目前,全国设置茶学学科的高等院校超过30所,如浙江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湖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华南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西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浙江农林大学等。《茶的综合利用》是20世纪90年代由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浙江大学茶学系前身)徐梅生副教授主编,于1996年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该教材为全国多所高校选用,并获得2002年浙江省教学成果二等奖。近20年来,茶学学科发展非常迅速,教师队伍也得到不断扩大更新,交叉学科知识结构不断完善,至今,全国已超过50所本科和大专院校具有茶学专业或茶学方向,原教材已经不能适应学科现状和发展要求,新教材应该体现目前茶学学科的发展水平、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成果、新技术和新理论。因此,在“十二五”期间由浙江大学联合多所涉茶高校,重新编写《茶的综合利用》。
《茶的综合利用》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基础理论部分,二是应用技术部分。基础理论部分包括茶叶生化成分的常识,茶树花、果不同原料的生化成分特性,茶叶生化成分的保健功能,茶叶深加工的常用设备,生产工艺,以及茶叶活性物质的研究和利用现状等。应用技术部分包括茶叶提取和分离茶多酚、茶多糖、食用色素、咖啡碱、茶氨酸等成分的技术,山茶籽和茶树籽提取食用油技术,利用山茶籽和茶树籽饼粕提取茶皂素技术,提取物在食品、日用化工、建材、医药等领域中的应用,茶树花、茶树根、茶果、茶渣的多种利用途径,超细茶粉和抹茶制备技术等;每一节包括有实际工业生产实例,包括原理、生产工艺流程和工业参数等。章后有复习思考题。茶的综合利用是当今茶叶科学研究的热点,通过《茶的综合利用》的合理使用,有助于扩大学生视野,了解茶叶科学研究动态和新研究成果。
《茶的综合利用》不仅适合作为茶学专业的主修课程教材,也适合于从事茶叶深加工行业的专业人士以及热爱茶学的各界朋友作为参考书。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