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3-04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文学概论(第三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9787305113505
  • 35042
  • 51163411-5
  • 2013-04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I0
  • 文科
  • 本科
内容简介
在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新世纪高等师范院校专业系列教材》的编写宗旨和编写原则。首先,要本着“守正出新”的精神,坚持学术规范,坚持实事求是的科研态度,系统介绍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广泛吸收目前已有的优秀研究成果,在“守正”的基础上力求挖掘新资料,提出新问题,发现新视角,彻底转变传统教材只考虑教师“教”,不研究学生“学”,不注意培养学生探索精神、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倾向,体现基础性、学术性、前沿性和探索性的统一。其次,要具有针对性。要面向高等师范院校(主要是刚升格的高等师范学院)这一个特殊的教学层面,根据这一层面的师资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材编写工作,处理好难易程度的关系、“守正”与“出新”的关系、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关系、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如何衔接的关系、师范性与非师范性的关系。针对本层次院校学生的不同需求,在平实、实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学术研究领域;同时,重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关注中小学教材的变革和不同版本,并做出呼应和对策。第三,“精品战略”与“人才战略”互动发展。每种教材的主编一般由在学术上有较高造诣的教授或博士担任,参编者一般为副教授或硕士。
目录
导论
  第一节  文学理论必须面对两种基本关系
  第二节  文学理论基本范式
    一、文学理论美学化
    二、文学理论形式化
    三、文学理论文化化
    四、回到文学本身
  第三节  本教材的编写思路和体例
  学术新观点
  讨论提示
第一章  文学特征论
  第一节  文学的形象特征
    一、文学形象的内涵
    二、文学形象的特征
    三、文学形象的主要类型
  第二节  文学的意识形态特征
    一、文学在整个社会结构中的地位
    二、文学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三、文学与上层建筑其他形态的关系
  第三节  文学的审美特征
    一、文学的审美内涵
    二、文学的审美形态
  第四节  文学的文化特征
    一、文化的内涵
    二、文学在文化结构中的地位
    三、文学作品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
    四、文学创作与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
  学术新观点
  讨论提示
第二章  文学对象论
  第一节  文学的发生发展
    一、文学的起源
    二、文学的发展
  第二节  作为文学对象的社会生活
    一、文学源泉
    二、文学真实
  第三节  文学对象的构成
    一、素材与题材
    二、主题
    三、母题
    四、集体无意识
  学术新观点
  讨论提示
第三章  文学创作论
  第一节  文学创作的主体与客体
    一、创作主体、客体
    二、创作主体与创作客体的统一
  第二节  文学创作中的构思与传达
    一、文学构思
    二、文学传达
  第三节  创作个性与文学风格
    一、创作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二、文学风格
  第四节  创作共性与文学类型
    一、文学思潮
    二、文学流派
    三、文学类型
  学术新观点
  讨论提示
第四章  文学形式论
  第一节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一、文学作品的存在形式
    二、文学是语言的艺术
  第二节  文学形象的类型
    一、典型
    二、意境
    三、意象
  第三节  文学文本
    一、文学文本的含义
    二、文学文本的层次结构
  第四节  文学体裁
    一、文学体裁的划分
    二、诗歌
    三、散文
    四、小说
    五、戏剧文学
    六、影视文学
  第五节通俗文学
    一、文学的“雅”与“俗”
    二、通俗文学的类型特征
    三、通俗文学的审美特征
  学术新观点
  讨论提示
第五章  文学接受论
  第一节  文学接受的意义
    一、文学接受与文学创作的互动关系
    二、“二度创作”下的文学实现
  第二节  文学接受的主体
    一、认识主体
    二、审美主体
    三、阐释主体
    四、接受主体的身份整合
  第三节  文学接受过程
    一、文学接受的发生
    二、文学接受的发展
    三、文学接受的高潮
  第四节  文学批评
    一、文学批评的性质
    二、文学批评的多样形态
    三、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及其标准
    四、文学批评家
  学术新观点
  讨论提示
第六章  文学价值论
  第一节  文学价值的生成
    一、文学接受与文学价值的生成
    二、人本前提与文学价值的功能表现
    三、文学的“自律”与“他律”
  第二节  文学价值的世俗表现
    一、文学的游戏功能
    二、文学的政治功能
    三、文学的道德功能
    四、文学的文化功能
  第三节  文学价值的脱俗表现
    一、终极关怀
    二、心灵家园
  学术新观点
  讨论提示
第七章  中外文学理论比较论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一、感悟式
    二、原人论
  第二节  西方文学理论的基本特征
    一、理论化、系统性
    二、逻辑性、形式化
  第三节  “全球化”背景下的当代文学理论
    一、全球化的概念
    二、全球化理论的后殖民特征
    三、中华民族全面复兴背景下的文学理论实践
  学术新观点
  讨论提示
后记
第三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