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 #

出版时间:2015-06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文学理论教程(第五版)数字一体化教材》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425079
  • 5版
  • 115219
  • 60251049-7
  • 平装
  • 异16开
  • 2015-06
  • 450
  • 450
  • 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
  • I0
  • 中国语言文学类
  • 本科
内容简介

本书原是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研究成果,是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普通高等教育“九五”规划国家级重点教材。经再修订而形成的第五版,吸收了近年来在教材使用过程中的各方面的意见,与过去相比有一定程度的改动。全书内容分为五编:第一编导论介绍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诞生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第二编阐述了文学活动的性质、特点和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第三编论述了文学创造的过程和价值追求;第四编从不同角度考察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分析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讨论叙事性作品和抒情性作品,把握文学风格的内涵和价值;第五编论述文学消费、文学接受和文学批评等内容。本书适合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作为基础课教材使用,也可以被其他专业作为选修课程教材使用。新版书增设二维码链接,方便学生学习。

目录

 前辅文
 第一编 导论
  第一章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第一节 文学理论的性质
    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
    二、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三、文学理论的应有品格
   第二节 文学理论的形态
    一、文学理论形态多样化的依据
    二、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
    一、艺术活动论
    二、艺术交往论
    三、艺术生产论
    四、艺术反映论
    五、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
    六、人民文学论
   第二节 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
    一、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南
    二、中国特色
    三、当代性
 第二编 文 学 活 动
  第三章 文学作为活动
   第一节 活动与文学活动
    一、人类活动的性质
    二、生活活动的美学意义
    三、文学活动的地位
   第二节 文学活动的构成
    一、世界
    二、作者
    三、作品
    四、读者
   第三节 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
    一、文学活动的发生
    二、文学活动的发展
  第四章 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第一节 文学的含义
    一、文学的文化含义
    二、文学的审美含义
    三、文学的通行含义
    四、文学与非文学
   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一、文学作为一般意识形态的形式
    二、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形式
    三、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第三节 文学的话语蕴藉属性
    一、文学与话语
    二、文学与话语蕴藉
    三、话语蕴藉的典范形态
  第五章 社会主义时期的文学活动
   第一节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基本属性
    一、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性
    二、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特点
   第二节 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一、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主要价值取向
    二、高雅文艺与通俗文艺
    三、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价值追求
    四、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第三节 科学发展观与文艺的繁荣
    一、科学发展观
    二、继承与创新
    三、借鉴与创造
    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三编 文学创造
  第六章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精神生产
   第一节 文学创造作为特殊的生产
    一、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
    二、文学创造与其他精神生产的区别
   第二节 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
    一、文学创造的客体
    二、文学创造的主体
   第三节 文学创造的主客体关系
    一、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的特点
    二、文学创造中主客体的双向运动
  第七章 文学创造过程
   第一节 文学创造的发生阶段
    一、材料(信息)储备
    二、艺术发现
    三、创作动机
   第二节 文学创造的构思阶段
    一、艺术构思及其心理机制
    二、构思方式
   第三节 文学创造的物化阶段
    一、“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
    二、语词提炼与技巧运用
    三、即兴与推敲
  第八章 文学创造的价值追求
   第一节 求真的文学
    一、文学中的求真
    二、艺术真实的主要特征
    三、真实的发掘与表现
   第二节 善的判断与人的情感
    一、对善的追求
    二、善与“诗意的裁判”
    三、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
   第三节 美的创造
    一、审美理想的烛照
    二、文学形式的升华
    三、文学形式之美
 第四编 文 学 作 品
  第九章 文学作品的类型和体裁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类型
    一、现实型文学
    二、理想型文学
    三、象征型文学
    四、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
   第二节 文学作品的基本体裁
    一、诗
    二、小说
    三、剧本
    四、散文与报告文学
  第十章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和文学形象的理想形态
   第一节 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一、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问题
    二、文学作品的文本层次
   第二节 文学典型
    一、典型论的发展
    二、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三、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第三节 意境
    一、什么是意境
    二、文学意境的特征
    三、意境的分类
   第四节 文学意象
    一、观念意象及其高级形态审美意象
    二、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三、审美意象的分类
  第十一章 叙事性作品
   第一节 叙事界定
    一、叙事理论与叙事学
    二、叙事的含义与特征
    三、叙事与审美意识形态本质
    四、叙事的构成
   第二节 叙述内容
    一、故事
    二、结构
    三、行动
   第三节 叙述话语
    一、文本时间与故事时间
    二、视角
   第四节 叙述动作
    一、叙述者与作者
    二、叙述者与声音
    三、叙述者与接受者
  第十二章 抒情性作品
   第一节 抒情界定
    一、抒情与抒情性作品
    二、抒情与现实
    三、抒情中的自我与社会
    四、抒情与宣泄
   第二节 抒情性作品的构成
    一、抒情内容与抒情话语
    二、抒情性作品的结构
   第三节 抒情方式
    一、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
    二、抒情角色
  第十三章 文学风格
   第一节 风格的诸种观念和思路
    一、独特的言语形式
    二、创作个性的自然流露
    三、主体与对象相契合的特色
    四、读者辨认出的格调
   第二节 风格的定义和内涵
    一、风格与创作个性
    二、主体与对象的和谐统一
    三、言语组织和文体特色
   第三节 文学风格的类型与价值
    一、风格类型的划分
    二、文学风格的审美价值
   第四节 文学风格与文化
    一、文学风格与时代
    二、文学风格与民族
    三、文学风格与地域
    四、文学风格与流派
 第五编 文学消费与接受
  第十四章 文学消费与接受的性质
   第一节 文学消费与一般消费
    一、文学生产、传播与消费
    二、文学消费的二重性
    三、文学消费与文学的意识形态性
    四、文学消费与文学接受
   第二节 文学接受的文化属性
    一、文学接受作为审美活动
    二、文学接受作为认识活动
    三、文学接受作为文化价值阐释活动
    四、文学接受作为审美交流活动
  第十五章 文学接受过程
   第一节 文学接受的发生
    一、期待视野
    二、接受动机
    三、接受心境
    四、从隐含的读者到读者阅读
   第二节 文学接受的发展
    一、填空、对话与兴味
    二、还原与异变
    三、理解与误解
    四、期待遇挫与艺术魅力
   第三节 文学接受的高潮
    一、共鸣
    二、净化
    三、领悟
    四、余味
  第十六章 文学批评
   第一节 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
    一、文学批评的界定
    二、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及其标准
   第二节 文学批评的模式
    一、传统批评模式
    二、现代批评模式
   第三节 文学批评的实践
    一、学院批评
    二、媒体批评
    三、读者批评
  初版后记
  修订版后记
  修订二版后记
  第四版后记
  第五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