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工业出版社
- 9787122473240
- 1版
- 561006
- 16开
- 2025-09
- 780
- 454
- Q5
- 高职本科(应用型本科)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1
一、生物化学概念 1
二、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2
三、生物化学的历史及发展趋势 3
第二节 生物化学的应用 5
一、生物化学在药学中的应用 5
二、生物化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6
目标检测 7
第一章 糖类化学
第一节 糖类化合物概述 9
一、糖的概念与分布 9
二、糖类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9
三、糖的分类 10
第二节 糖类化合物的结构与理化性质 11
一、单糖的结构及主要化学性质 11
二、常见低聚糖的结构与性质 15
三、常见多糖的结构与性质 17
第三节 糖类药物概述 23
一、糖类药物来源及作用特点 23
二、多糖药理活性 25
三、糖类药物的设计与应用 25
目标检测 26
第二章 蛋白质化学
第一节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29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29
二、蛋白质的分类 29
三、蛋白质的水解 30
四、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氨基酸 31
五、肽和肽键 44
第二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48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48
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50
三、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53
四、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54
第三节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54
一、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55
二、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58
第四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61
一、蛋白质的紫外吸收特性 61
二、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61
三、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63
四、蛋白质的两性电离与等电点 64
五、蛋白质的变性、复性与沉淀、凝固 65
六、蛋白质沉淀技术 66
七、蛋白质的免疫学性质 68
第五节 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 68
一、蛋白质的提取 69
二、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 69
三、蛋白质的应用 73
第六节 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概述 74
一、临床常用氨基酸类药物 74
二、临床常用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 74
目标检测 76
第三章 脂类化学
第一节 脂类概述 79
一、脂类的分布与分类 79
二、脂类的生理功能 80
第二节 脂肪的结构和性质 83
一、脂肪的结构 83
二、脂肪的性质 83
第三节 类脂的结构与性质 85
一、磷脂 85
二、糖脂 88
三、胆固醇和胆汁酸 88
第四节 脂质体、脂质体药物与脂肪替代物 89
一、脂质体 89
二、脂质体药物 90
三、脂肪替代物 92
目标检测 93
第四章 核酸化学
第一节 核酸概述 95
一、核酸的种类和分布 95
二、核酸的化学组成 95
第二节 核苷酸的结构与功能 100
一、DNA 的结构与功能 100
二、RNA 的结构与功能 104
第三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分离纯化及含量测定 109
一、核酸的物理性质 109
二、核酸的化学性质 110
三、核酸的分离纯化与测定 113
第四节 核酸类药物概述 118
一、核酸类药物的定义 119
二、核酸类药物的分类 119
三、临床常见的核酸类药物及其药理作用 119
目标检测 122
第五章 酶化学
第一节 酶的概述 125
一、酶的定义及生物学功能 126
二、酶的催化特性 126
三、酶的命名与分类 128
第二节 酶的分子组成、结构与作用机制 132
一、酶的分子组成 132
二、酶的分子结构 133
三、酶原与酶原激活 134
四、同工酶 136
五、酶的作用机制 137
第三节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140
一、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140
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143
三、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143
四、pH 值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143
五、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144
六、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144
第四节 酶的分离纯化与酶活力测定 148
一、酶的分离纯化 148
二、酶活性的测定 149
第五节 酶在医药学上的应用 150
一、酶在医学上的应用 150
二、酶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153
目标检测 153
第六章 维生素与辅酶
第一节 维生素概述 157
一、维生素概念与生物学功能 157
二、维生素的命名和分类 157
三、维生素药物 158
四、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159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及其辅酶 159
一、维生素B1 和硫胺素焦磷酸的功能 159
二、维生素B2 和黄素辅酶及功能 160
三、维生素B5 和辅酶A 及功能 161
四、维生素PP 和辅酶Ⅰ、Ⅱ及功能 161
五、维生素B6 和磷酸吡哆醛及功能 163
六、维生素B7 和羧化酶辅酶及功能 164
七、叶酸和叶酸辅酶及功能 164
八、维生素B12 和辅酶及功能 165
九、维生素C 和辅酶及功能 166
第三节 脂溶性维生素 168
一、维生素A 168
二、维生素D 171
三、维生素E 172
四、维生素K 173
第四节 其他辅酶和辅基 174
一、α-硫辛酸 174
二、铁卟啉 175
三、金属辅基 175
四、辅酶Q 176
第五节 维生素和复合维生素药物概述 177
一、维生素药物 177
二、复合维生素药物 178
目标检测 178
第七章 生物氧化
第一节 生物氧化概述 182
一、生物氧化的概念 182
二、生物氧化的方式 182
三、生物氧化的特点 182
四、参与生物氧化的酶类 183
第二节 线粒体氧化体系 184
一、呼吸链的主要成分 184
二、线粒体内重要的呼吸链 186
三、线粒体外NADH 的氧化 187
第三节 生物氧化过程中能量生成、利用与储存 189
一、高能化合物 189
二、ATP 的生成 190
三、能量的利用、转移和储存 194
第四节 非线粒体氧化体系 195
一、微粒体加氧酶系 195
二、超氧化物歧化酶 196
三、过氧化物酶体中的氧化酶类 196
第五节 生物氧化中H2O 和CO2 的生成 197
一、H2O 的生成 197
二、CO2 的生成 197
目标检测 197
第八章 糖类代谢
第一节 糖类的消化和吸收 201
一、糖类的消化 201
二、糖类的吸收 202
三、糖类消化、吸收后的糖代谢概况 203
第二节 糖的分解代谢 204
一、糖的无氧分解 204
二、糖的有氧分解 211
三、磷酸戊糖途径 221
第三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224
一、糖原合成 224
二、糖原的分解 225
三、糖原合成与分解的生理意义 227
四、糖原代谢的调节 227
第四节 糖异生作用 229
一、糖异生途径 229
二、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230
三、糖异生的调节 232
第五节 血糖及其调节 233
一、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234
二、血糖水平的调节 234
三、血糖水平异常及疾病 236
目标检测 239
第九章 脂类代谢
第一节 脂类代谢概述 241
一、脂类的消化 242
二、脂类的吸收 243
三、脂类的运输和血浆脂蛋白 243
第二节 脂肪的氧化分解 248
一、脂肪动员与脂肪细胞分化 248
二、甘油的分解代谢 249
三、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250
第三节 脂肪的合成代谢 254
一、3- 磷酸甘油的生成 254
二、脂肪酸的合成 254
三、甘油三酯的合成 256
四、激素对甘油三酯代谢的调节 257
第四节 酮体的代谢 257
一、酮体的生成过程 257
二、酮体的氧化 258
三、酮体生成的生理与病理意义 259
第五节 类脂代谢 260
一、磷脂代谢 260
二、胆固醇的代谢 263
第六节 脂类代谢紊乱与药物科学 269
一、高脂血症 269
二、脂肪肝 269
三、动脉粥样硬化 269
四、肥胖症 270
五、调节血脂的药物 270
目标检测 271
第十章 蛋白质分解代谢
第一节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275
一、氮平衡 275
二、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和需要量 276
第二节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腐败 277
一、蛋白质的消化 277
二、肽和氨基酸的吸收 279
三、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280
第三节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282
一、氨基酸的代谢概况 282
二、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283
三、氨的代谢 287
四、α-酮酸的代谢 295
第四节 某些氨基酸的特殊代谢 295
一、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295
二、一碳单位代谢 299
三、个别氨基酸的分解代谢与代谢疾病 301
四、肌酸和肌酸磷酸的代谢 306
目标检测 307
第十一章 核酸与核苷酸代谢
第一节 核苷酸代谢概述 311
一、核酸的消化与吸收 311
二、核苷酸的生理功能 312
三、核酸酶及核苷酸分解代谢 312
第二节 嘌呤核苷酸的代谢 313
一、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313
二、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315
第三节 嘧啶核苷酸的代谢 316
一、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317
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318
第四节 核苷酸代谢异常疾病和抗代谢药物概述 319
一、嘌呤核苷酸代谢异常病 319
二、嘧啶核苷酸代谢异常病 320
三、嘌呤核苷酸抗代谢药物 320
四、嘧啶核苷酸抗代谢药物 320
五、叶酸及氨基酸类似物 321
目标检测 323
第十二章 肝脏生物化学
第一节 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326
一、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326
二、肝脏在维生素和激素代谢中的作用 329
三、肝脏在药物代谢中的作用 329
第二节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330
一、生物转化的概念及反应类型 330
二、生物转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333
第三节 胆汁酸的代谢 334
一、胆汁酸的种类 334
二、胆汁酸的生成及其肠肝循环 335
三、胆汁酸的生理功能 337
第四节 胆红素的代谢 338
一、血红素的合成代谢 338
二、血红素的分解代谢 339
目标检测 344
第十三章 血液生物化学
第一节 血液组成及组分含量 346
一、蛋白质 347
二、非蛋白质含氮物 348
三、不含氮的有机物 349
四、无机盐 349
第二节 血浆蛋白质及其功能 349
一、血浆蛋白质的种类与分离方法 349
二、血浆蛋白质的功能 350
三、疾病与血浆蛋白质 351
目标检测 352
第十四章 水盐代谢与酸碱平衡
第一节 水盐代谢概述 355
一、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生理功能 355
二、体液的含量和分布 356
三、体液平衡及其调节 357
四、水盐代谢紊乱 360
第二节 酸碱平衡概述 362
一、体内酸碱性物质的来源 362
二、酸碱平衡的调节 363
三、酸碱平衡紊乱 366
目标检测 367
第十五章 药物在生物体内转运与代谢转化
第一节 药物在生物体内转运 371
一、药物的吸收 371
二、药物的跨膜转运 373
三、药物分布 374
四、药物排泄 375
第二节 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转化 377
一、药物代谢转化概述 377
二、药物代谢转化的类型和酶系 377
第三节 影响药物代谢转化的因素 384
一、药物相互作用 384
二、其他因素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386
第四节 药物代谢转化的意义 387
一、清除外来异物 387
二、改变药物活性或毒性 387
三、灭活体内活性物质 387
四、阐明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 388
五、寻找新药 388
六、解释某些发病机理 389
七、提供临床合理用药参考依据 389
目标检测 389
第十六章 药物研究的生物化学理论基础
第一节 生物药物制备的生物化学理论基础 393
一、生物药物制备方法的特点 393
二、生物药物制备的主要生物化学方法 393
三、生物合成技术 395
四、生物技术 395
第二节 药理学研究的生物化学理论基础 396
一、药物作用的生物化学基础 397
二、新药筛选的生物化学方法 402
第三节 药物设计的生物化学理论基础 404
一、酶与药物设计 405
二、受体与药物设计 405
三、药物代谢转化与前体药物设计 406
四、生物大分子药物设计 407
五、药物基因组学与药物研究 407
六、系统生物学与药物研究和发现 408
第四节 药物质量控制的生物化学理论基础 409
一、药物质量控制的常用生化分析方法 409
二、生物药物质量控制的生化分析方法 411
第五节 药剂学研究的生物化学理论基础 414
目标检测 415
第十七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体系
第一节 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概述 418
一、基因的概念 418
二、遗传信息的传递与中心法则 418
三、蛋白质合成的分子基础 421
第二节 DNA 的复制与修复 425
一、DNA 复制 425
二、DNA 逆转录合成(RNA 指导的DNA合成) 433
三、DNA 突变(损伤)与修复 433
四、DNA 生物合成与药物科学 438
第三节 RNA 转录与加工 439
一、转录的条件 439
二、参与转录的酶类及蛋白因子 439
三、转录过程及转录后加工 440
四、RNA 的复制 443
第四节 蛋白质翻译、转运与加工 444
一、氨基酸的活化 444
二、合成阶段 444
三、蛋白质的转运 446
四、翻译后蛋白质前体的加工 447
第五节 蛋白质代谢病及药物对蛋白质合成体系的影响 448
一、异常蛋白质与分子病 448
二、干扰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448
三、其他影响蛋白质合成的物质 450
目标检测 451
附录 教材内容对应国家职业工种名称与相应的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第一节 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 1
一、生物化学概念 1
二、生物化学的研究内容 2
三、生物化学的历史及发展趋势 3
第二节 生物化学的应用 5
一、生物化学在药学中的应用 5
二、生物化学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 6
目标检测 7
第一章 糖类化学
第一节 糖类化合物概述 9
一、糖的概念与分布 9
二、糖类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9
三、糖的分类 10
第二节 糖类化合物的结构与理化性质 11
一、单糖的结构及主要化学性质 11
二、常见低聚糖的结构与性质 15
三、常见多糖的结构与性质 17
第三节 糖类药物概述 23
一、糖类药物来源及作用特点 23
二、多糖药理活性 25
三、糖类药物的设计与应用 25
目标检测 26
第二章 蛋白质化学
第一节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29
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29
二、蛋白质的分类 29
三、蛋白质的水解 30
四、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氨基酸 31
五、肽和肽键 44
第二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48
一、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48
二、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50
三、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53
四、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54
第三节 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54
一、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55
二、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58
第四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61
一、蛋白质的紫外吸收特性 61
二、蛋白质的呈色反应 61
三、蛋白质的胶体性质 63
四、蛋白质的两性电离与等电点 64
五、蛋白质的变性、复性与沉淀、凝固 65
六、蛋白质沉淀技术 66
七、蛋白质的免疫学性质 68
第五节 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 68
一、蛋白质的提取 69
二、蛋白质的分离与纯化 69
三、蛋白质的应用 73
第六节 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概述 74
一、临床常用氨基酸类药物 74
二、临床常用多肽和蛋白质类药物 74
目标检测 76
第三章 脂类化学
第一节 脂类概述 79
一、脂类的分布与分类 79
二、脂类的生理功能 80
第二节 脂肪的结构和性质 83
一、脂肪的结构 83
二、脂肪的性质 83
第三节 类脂的结构与性质 85
一、磷脂 85
二、糖脂 88
三、胆固醇和胆汁酸 88
第四节 脂质体、脂质体药物与脂肪替代物 89
一、脂质体 89
二、脂质体药物 90
三、脂肪替代物 92
目标检测 93
第四章 核酸化学
第一节 核酸概述 95
一、核酸的种类和分布 95
二、核酸的化学组成 95
第二节 核苷酸的结构与功能 100
一、DNA 的结构与功能 100
二、RNA 的结构与功能 104
第三节 核酸的理化性质、分离纯化及含量测定 109
一、核酸的物理性质 109
二、核酸的化学性质 110
三、核酸的分离纯化与测定 113
第四节 核酸类药物概述 118
一、核酸类药物的定义 119
二、核酸类药物的分类 119
三、临床常见的核酸类药物及其药理作用 119
目标检测 122
第五章 酶化学
第一节 酶的概述 125
一、酶的定义及生物学功能 126
二、酶的催化特性 126
三、酶的命名与分类 128
第二节 酶的分子组成、结构与作用机制 132
一、酶的分子组成 132
二、酶的分子结构 133
三、酶原与酶原激活 134
四、同工酶 136
五、酶的作用机制 137
第三节 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 140
一、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140
二、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143
三、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143
四、pH 值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143
五、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144
六、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144
第四节 酶的分离纯化与酶活力测定 148
一、酶的分离纯化 148
二、酶活性的测定 149
第五节 酶在医药学上的应用 150
一、酶在医学上的应用 150
二、酶在药物生产中的应用 153
目标检测 153
第六章 维生素与辅酶
第一节 维生素概述 157
一、维生素概念与生物学功能 157
二、维生素的命名和分类 157
三、维生素药物 158
四、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 159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及其辅酶 159
一、维生素B1 和硫胺素焦磷酸的功能 159
二、维生素B2 和黄素辅酶及功能 160
三、维生素B5 和辅酶A 及功能 161
四、维生素PP 和辅酶Ⅰ、Ⅱ及功能 161
五、维生素B6 和磷酸吡哆醛及功能 163
六、维生素B7 和羧化酶辅酶及功能 164
七、叶酸和叶酸辅酶及功能 164
八、维生素B12 和辅酶及功能 165
九、维生素C 和辅酶及功能 166
第三节 脂溶性维生素 168
一、维生素A 168
二、维生素D 171
三、维生素E 172
四、维生素K 173
第四节 其他辅酶和辅基 174
一、α-硫辛酸 174
二、铁卟啉 175
三、金属辅基 175
四、辅酶Q 176
第五节 维生素和复合维生素药物概述 177
一、维生素药物 177
二、复合维生素药物 178
目标检测 178
第七章 生物氧化
第一节 生物氧化概述 182
一、生物氧化的概念 182
二、生物氧化的方式 182
三、生物氧化的特点 182
四、参与生物氧化的酶类 183
第二节 线粒体氧化体系 184
一、呼吸链的主要成分 184
二、线粒体内重要的呼吸链 186
三、线粒体外NADH 的氧化 187
第三节 生物氧化过程中能量生成、利用与储存 189
一、高能化合物 189
二、ATP 的生成 190
三、能量的利用、转移和储存 194
第四节 非线粒体氧化体系 195
一、微粒体加氧酶系 195
二、超氧化物歧化酶 196
三、过氧化物酶体中的氧化酶类 196
第五节 生物氧化中H2O 和CO2 的生成 197
一、H2O 的生成 197
二、CO2 的生成 197
目标检测 197
第八章 糖类代谢
第一节 糖类的消化和吸收 201
一、糖类的消化 201
二、糖类的吸收 202
三、糖类消化、吸收后的糖代谢概况 203
第二节 糖的分解代谢 204
一、糖的无氧分解 204
二、糖的有氧分解 211
三、磷酸戊糖途径 221
第三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224
一、糖原合成 224
二、糖原的分解 225
三、糖原合成与分解的生理意义 227
四、糖原代谢的调节 227
第四节 糖异生作用 229
一、糖异生途径 229
二、糖异生的生理意义 230
三、糖异生的调节 232
第五节 血糖及其调节 233
一、血糖的来源与去路 234
二、血糖水平的调节 234
三、血糖水平异常及疾病 236
目标检测 239
第九章 脂类代谢
第一节 脂类代谢概述 241
一、脂类的消化 242
二、脂类的吸收 243
三、脂类的运输和血浆脂蛋白 243
第二节 脂肪的氧化分解 248
一、脂肪动员与脂肪细胞分化 248
二、甘油的分解代谢 249
三、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250
第三节 脂肪的合成代谢 254
一、3- 磷酸甘油的生成 254
二、脂肪酸的合成 254
三、甘油三酯的合成 256
四、激素对甘油三酯代谢的调节 257
第四节 酮体的代谢 257
一、酮体的生成过程 257
二、酮体的氧化 258
三、酮体生成的生理与病理意义 259
第五节 类脂代谢 260
一、磷脂代谢 260
二、胆固醇的代谢 263
第六节 脂类代谢紊乱与药物科学 269
一、高脂血症 269
二、脂肪肝 269
三、动脉粥样硬化 269
四、肥胖症 270
五、调节血脂的药物 270
目标检测 271
第十章 蛋白质分解代谢
第一节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275
一、氮平衡 275
二、蛋白质的营养价值和需要量 276
第二节 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和腐败 277
一、蛋白质的消化 277
二、肽和氨基酸的吸收 279
三、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280
第三节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282
一、氨基酸的代谢概况 282
二、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283
三、氨的代谢 287
四、α-酮酸的代谢 295
第四节 某些氨基酸的特殊代谢 295
一、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295
二、一碳单位代谢 299
三、个别氨基酸的分解代谢与代谢疾病 301
四、肌酸和肌酸磷酸的代谢 306
目标检测 307
第十一章 核酸与核苷酸代谢
第一节 核苷酸代谢概述 311
一、核酸的消化与吸收 311
二、核苷酸的生理功能 312
三、核酸酶及核苷酸分解代谢 312
第二节 嘌呤核苷酸的代谢 313
一、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313
二、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315
第三节 嘧啶核苷酸的代谢 316
一、嘧啶核苷酸的分解代谢 317
二、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代谢 318
第四节 核苷酸代谢异常疾病和抗代谢药物概述 319
一、嘌呤核苷酸代谢异常病 319
二、嘧啶核苷酸代谢异常病 320
三、嘌呤核苷酸抗代谢药物 320
四、嘧啶核苷酸抗代谢药物 320
五、叶酸及氨基酸类似物 321
目标检测 323
第十二章 肝脏生物化学
第一节 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326
一、肝脏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326
二、肝脏在维生素和激素代谢中的作用 329
三、肝脏在药物代谢中的作用 329
第二节 肝脏的生物转化作用 330
一、生物转化的概念及反应类型 330
二、生物转化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333
第三节 胆汁酸的代谢 334
一、胆汁酸的种类 334
二、胆汁酸的生成及其肠肝循环 335
三、胆汁酸的生理功能 337
第四节 胆红素的代谢 338
一、血红素的合成代谢 338
二、血红素的分解代谢 339
目标检测 344
第十三章 血液生物化学
第一节 血液组成及组分含量 346
一、蛋白质 347
二、非蛋白质含氮物 348
三、不含氮的有机物 349
四、无机盐 349
第二节 血浆蛋白质及其功能 349
一、血浆蛋白质的种类与分离方法 349
二、血浆蛋白质的功能 350
三、疾病与血浆蛋白质 351
目标检测 352
第十四章 水盐代谢与酸碱平衡
第一节 水盐代谢概述 355
一、水和无机盐在体内的生理功能 355
二、体液的含量和分布 356
三、体液平衡及其调节 357
四、水盐代谢紊乱 360
第二节 酸碱平衡概述 362
一、体内酸碱性物质的来源 362
二、酸碱平衡的调节 363
三、酸碱平衡紊乱 366
目标检测 367
第十五章 药物在生物体内转运与代谢转化
第一节 药物在生物体内转运 371
一、药物的吸收 371
二、药物的跨膜转运 373
三、药物分布 374
四、药物排泄 375
第二节 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转化 377
一、药物代谢转化概述 377
二、药物代谢转化的类型和酶系 377
第三节 影响药物代谢转化的因素 384
一、药物相互作用 384
二、其他因素对药物代谢的影响 386
第四节 药物代谢转化的意义 387
一、清除外来异物 387
二、改变药物活性或毒性 387
三、灭活体内活性物质 387
四、阐明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 388
五、寻找新药 388
六、解释某些发病机理 389
七、提供临床合理用药参考依据 389
目标检测 389
第十六章 药物研究的生物化学理论基础
第一节 生物药物制备的生物化学理论基础 393
一、生物药物制备方法的特点 393
二、生物药物制备的主要生物化学方法 393
三、生物合成技术 395
四、生物技术 395
第二节 药理学研究的生物化学理论基础 396
一、药物作用的生物化学基础 397
二、新药筛选的生物化学方法 402
第三节 药物设计的生物化学理论基础 404
一、酶与药物设计 405
二、受体与药物设计 405
三、药物代谢转化与前体药物设计 406
四、生物大分子药物设计 407
五、药物基因组学与药物研究 407
六、系统生物学与药物研究和发现 408
第四节 药物质量控制的生物化学理论基础 409
一、药物质量控制的常用生化分析方法 409
二、生物药物质量控制的生化分析方法 411
第五节 药剂学研究的生物化学理论基础 414
目标检测 415
第十七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体系
第一节 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概述 418
一、基因的概念 418
二、遗传信息的传递与中心法则 418
三、蛋白质合成的分子基础 421
第二节 DNA 的复制与修复 425
一、DNA 复制 425
二、DNA 逆转录合成(RNA 指导的DNA合成) 433
三、DNA 突变(损伤)与修复 433
四、DNA 生物合成与药物科学 438
第三节 RNA 转录与加工 439
一、转录的条件 439
二、参与转录的酶类及蛋白因子 439
三、转录过程及转录后加工 440
四、RNA 的复制 443
第四节 蛋白质翻译、转运与加工 444
一、氨基酸的活化 444
二、合成阶段 444
三、蛋白质的转运 446
四、翻译后蛋白质前体的加工 447
第五节 蛋白质代谢病及药物对蛋白质合成体系的影响 448
一、异常蛋白质与分子病 448
二、干扰蛋白质合成的药物 448
三、其他影响蛋白质合成的物质 450
目标检测 451
附录 教材内容对应国家职业工种名称与相应的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