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9-05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回归本真:“教育与人”的哲学探索》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9787300264172
  • 272538
  • 2019-05
内容简介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的发展经历了两次转型:第一次转型发生在改革开放后,是从“政治化教育”到“经济化教育”;第二次转型发生在新世纪初,是从“经济化教育”到“人本化教育”。与二次教育转型相对应,教育学的发展也经历着从“意识形态教育学”到“经济形态教育学”,再到“人学形态教育学”的转型。 作者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一直围绕着“人的发展与教育”开展研究,本书反映了作者对教育人学探索的历程和主要的研究结论。全书共六章,内容包括教育人学学科的内涵、性质、特点、学科范式等学科基本问题,指明人是教育的出发点,教育的根本在于成“人”,确立教育的人学取向。本书还阐述了当代社会对个人主体教育的反思,揭示教育的生命本性,提出尊重生命本性的生命化教育实践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构中国公民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使教育回归面对教育的对象“人”。
目录
第一章 教育人学导论 一、教育哲学的“人”与人的“教育哲学” (一)哲学:本质意义上的人学 (二)人性观:教育哲学的核心 (三)教育哲学中“人”的失落 (四)人的自觉与教育哲学的人学使命 二、作为学科的教育人学 (一)何谓教育人学 (二)教育人学的学科性质 (三)教育人学的主题 (四)教育人学研究的方法论 三、马克思主义实践生成论教育人学范式 (一)本体论本质主义人学范式及对其的反思 (二)实践生成论人学范式的提出 (三)马克思主义实践生成论人学范式下的人性观 第二章 走向人的教育 一、向着人的解放的目标迈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价值 取向回顾 (一)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冲破教育的政治化, 确立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方向 (二)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末:教育对人的发现 (三)21世纪初:教育对人性的彰显二、回到“人”:世纪之交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共同主题 (一)教育本质研究的人学视野 (二)教育目的研究指向真正的“人” (三)教育功能研究转向本体功能 (四)以“人”的方式研究“教育与人”的关系三、回归“真实的人”: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的哲学 (一)教育对“人”的回归 (二)认识“真实的人” (三)基于“真实的人”的教育观念四、教育成“人”:依据与内涵(一)类生命:人之为人的根本 (二)交往实践:类生命的生成机制 (三)教育:成“人”之道五、人性视域与教育之道 (一)人性假设与教育学之“基” (二)人性困境与教育之“惑” (三)人性解放与教育之“道”第三章 主体与教育一、社会形态与主体嬗变(一)“人的依赖关系”下人的发展(二)“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发展 (三)“自由人的联合体”中人的发展二、群体主体与依附性教育(一)群体、群体主体与群体主体性 (二)古代社会的依附性教育三、主体性与主体性教育 四、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一)从主体性到外在的主体间性 (二)从外在主体间性到内在主体间性 五、从主体间性到他者性 (一)对主体间性的质疑与批判 (二)他者性理论的基本观点 (三)师生关系:非对称的责任关系六、从他者性到公共性 (一)公共性:共生体的主体间性 (二)他者性承认:走向共生主体的公共性 (三)公共性中的主体间关系:共在、共生、共育 (四)培育公共性第四章 生命与教育一、生命是教育的逻辑起点 (一)对以往认识“人”的方式的反思 (二)人是双重存在的复杂生命体 (三)教育因生命而发生二、回归生命:教育的价值选择 (一)“工具性教育”质疑 (二)教育“轴心”的转换 (三)回归生命的教育三、生命特性与教育诉求 (一)生命的特性 (二)关注生命的完整性 (三)凸显生命的灵动 (四)张扬生命的个性 (五)唤醒生命的自觉四、生命化教育的原则 (一)自然性原则 (二)自主性原则 (三)体验性原则 (四)生活化原则 (五)个性化原则第五章 公民与教育一、公民身份与公民教育 显示全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