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08-09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问题与主义之间——刑事诉讼基本问题研究(第二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9787300095677
  • 268459
  • 2008-09
内容简介
本书作为《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的姊妹篇,是作者对中国刑事诉讼和司法体制问题所作的系统研究成果之一。该书以“中国的问题,世界的眼光”为研究丰旨,对司法权的性质、司法裁判的行政决策模式、“义务本位主义”的刑事诉讼模式,未决羁押制度,法院变更起诉问题、刑事诉讼中的重复追诉问题、刑事证据规则,辩护律师的职业风险以及公共处罚的第三领域等问题,作出了全新的探索。在遵从第一版所倡导的从问题出发提出法学理论的学术思路的前提下,该书的第二版则奉行“从问题中提出自己的主义”的理念,主张在形成问题意识的前提下,将中国的法制经验和教训上升为“概念化”,从中提炼出具有规律性的理论,从而作出中国学者自己的贡献。
目录
第一章 司法权的性质 一、引言 二、司法权的构成要素 三、司法权的功能 四、司法权的基本特征 五、警察权与检察权的性质 六、刑事执行权的性质 七、司法裁判权行使的方式 八、结语第二章 司法裁判的行政决策模式——对中国法院“司法行政化”现象的重新考察 一、问题的提出 二、对一个基层法院的观察 三、司法裁判的行政审批模式 四、司法行政管理与司法裁判的职能混淆 五、行政审批还是诉权制约 六、结论第三章 义务本位主义的刑事诉讼模式——“坦白从宽,抗拒从严”政策的程序效应 一、引言 二、“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历史考察 三、“坦白从宽”的诉讼效果 四、嫌疑人的如实回答义务 五、被告人的认罪态度 六、“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对辩护效果的影响 七、两种法律传统的博弈 八、结论第四章 比较法视野下的未决羁押制度 一、引言 二、未决羁押与逮捕的分离 三、未决羁押的法定理由 四、对未决羁押的其他实体限制 五、未决羁押期限及其延长 六、未决羁押的场所 七、对未决羁押的司法救济 八、程序性辩护 九、结论:限制未决羁押的一般原则第五章 未决羁押制度的理论反思 一、引言 二、未决羁押的性质 三、未决羁押的期限及其延长 四、未决羁押的救济途径 五、未决羁押的场所 六、替代未决羁押的强制措施 七、对中国未决羁押制度的反思 八、控制未决羁押的整体思路 九、改革未决羁押制度的体制障碍第六章 法院变更起诉问题之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二、法院变更起诉的实证分析 三、问题何以发生 四、理论上的反思 五、变更起诉理论和制度的重构 六、结论 第七章 刑事诉讼中的重复追诉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二、既判力理论与禁止双重危险原则 三、中国法中的有错必纠原则 四、有错必纠原则下的重复追诉问题 五、对有错必纠原则的反思 六、重复追诉之法律控制 七、结论:国家刑事追诉权的适度限制第八章 刑事证据规则之初步考察 一、引言 二、证据的证明力与证据能力 三、证据法的一般原则 四、关于被告人供述的规则 五、沉默权问题 六、关于证人证言的规则 七、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八、关于司法证明的规则 九、在证据规则之外第九章 “法律职业共同体”形成了吗?——以辩护律师调查权问题为切入的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二、对辩方证人的任意追诉 三、刑法第条的滥用 四、利益冲突问题 五、“法律职业共同体”的形成?第十章 公共处罚的第三领域——以劳动教养为范例的分析 一、引言 二、劳动教养制度的由来 三、年以来的劳动教养制度 四、对四个案例的分析 五、对劳动教养制度的反思 六、“劳动教养立法”的几种方案 七、解决劳动教养问题的主要困难 八、从劳动教养看“第三公共处罚领域” 九、结论附录1 美国辩诉交易与意大利简易程序之比较 一、美国的辩诉交易制度及其发展趋势 二、意大利年刑诉法典确立的两种简易程序 三、对美国辩诉交易与意大利刑事简易程序的深层比较 四、结论附录2 刑事诉讼中的权利救济——以美国法为范例的考察 一、排除规则 二、撤销起诉 三、推翻有罪判决 四、民事侵权诉讼 五、内部纪律惩戒 六、刑事追诉 七、初步的结论参考书目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