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培训方案和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作者: 朱建平
出版时间:2012-06-06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349887
- 1
- 242650
- 平装
- 16开
- 2012-06-06
- 100
- 70
- 理学
- 统计学
本书是教育部和财政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中“统计专业师资培养培训方案、课程和教材开发项目”的成果之一。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三大部分:一是中等职业学校统计专业实践能力标准及教师教学能力标准;二是中等职业学校统计专业教师培训方案;三是中等职业学校统计专业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统计专业教师培训用书,也可作为相关技术师范类学校教学用书。
第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统计专业实践能力标准及教师教学能力标准
一、统计专业实践能力标准
1 统计设计
1.1 准备工作
1.2 开始统计设计
2 资料搜集
2.1 准备工作
2.2 设计调查方案
2.3 选择调查组织方式
2.4 实施调查
3 资料整理
3.1 准备工作
3.2 审核资料
3.3 数据录入
3.4 数据的分组与汇总
3.5 数据的展示
3.6 数据资料的归类、保管和公布
4 资料分析
4.1 准备工作
4.2 资料分析与形成分析报告
二、中等职业学校统计专业教师教学能力标准
1 课程设计
1.1 设计的思路
1.2 设计的架构
2 制定授课计划
2.1 解读培训方案
2.2 解读教学大纲
2.3 解读职业资格标准
2.4 分析学情
2.5 分析教材
2.6 确定教学进度
3 设计教案
3.1 明确教学目标
3.2 分析职业活动的特点
3.3 分析学习者
3.4 确定与突破重点、难点
3.5 确定学习载体(任务/项目)
3.6 落实企业教学
3.7 确定教学策略
3.8 教学评价设计
4 教学准备
4.1 准备教学材料
4.2 布置教学情境
5 实施教学
5.1 导入新课
5.2 布置作业任务
5.3 处理突发事件
5.4 指导学生自评、互评
6 教学评价
6.1 课后反思
6.2 教学评价准备工作
6.3 评价的组织与实施
6.4 评价结果的反馈
6.5 评价结果的认定与处理
7 教学指导
7.1 上示范课
7.2 说课
7.3 评课
7.4 指导学生参赛
7.5 主持精品课建设
7.6 组织实习实训活动
7.7 指导青年教师
8 实践合作
8.1 市场调研教学
8.2 统计电算化教学
8.3 与企业实践合作
8.4 指导学生实践与操作软件
9 教学研究
9.1 提出教研课题、立项
9.2 组织开展教研活动
9.3 撰写研究报告与论文
9.4 应用研究成果
10 教学改革
10.1 现状调研与评价
10.2 提出教改方案
10.3 组织实施教改方案
10.4 评价教改效果
第二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统计专业教师培训方案
1 培训方案开发的技术路线
1.1 培训方案制定的总思路
1.2 中等职业学校统计专业师资现状
1.3 培训方案制定的技术路线
2 培训的目的
2.1 提高教师的教育创造能力
2.2 更新教师的专业知识
2.3 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
2.4 加深教师对统计专业理论的理解
2.5 强化教师统计专业的实践能力
3 培训对象
3.1 上岗层级教师
3.2 提高层级教师
3.3 骨干层级教师
4 培训目标
4.1 制定培训目标的前提
4.2 培训的各层次目标
5 培训模式与方法
5.1 授课型培训方法
5.2 研训结合的培训方法
5.3 座谈研讨式培训方法
5.4 案例教学法
6 培训内容
6.1 选择培训内容的原则
6.2 教育类培训和专业类培训
7 培训方案体系框架
8 培训考核
8.1 理论知识的考核
8.2 专业实践技能考核
8.3 企业实践活动
8.4 教案与试讲的考核
8.5 教学研究论文
8.6 平时作业与出勤
9 培训方案的实践
9.1 具体可行的培训实践方法
9.2 三个层级教师培训方案的实践
第三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统计专业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1 指标体系的设计目的和宗旨
1.1 教学创造能力明显提高
1.2 教学组织能力得到加强
1.3 专业知识完善并得到及时更新
1.4 统计专业的理论和实践教学能力得以强化
2 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
2.1 指标体系能体现对教师一般教学能力要求
2.2 指标体系的设计需突出统计专业自身的特点
2.3 指标体系的设计应结合目前统计专业教师的特点
2.4 指标体系设计的简便性和可操作性
3 指标体系的设计思路
3.1 评价培训前教师的能力
3.2 培训后不同层级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4 指标体系的设计
4.1 教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4.2 统计专业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附表1 统计专业教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附表2 统计专业教师培训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