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高中)
¥38.00定价
作者: 许静,廖元锡,高忠明,刘健智
出版时间:2018-08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9787303232789
- 1版
- 228946
- 60257630-8
- 16开
- 2018-08
- 232
- 教育学
- 教育学
- G633.72
- 教育学
- 本科 研究生及以上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本教材以《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教师资格标准》为依据,以指导和辅助学生有效学习为指向,体现全国统一的教师资格准入国家标准和大纲的时代性、先进性、全面性;注重运用基本原理与知识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强调学科知识在教学实践中的正确运用,在体例设置与内容表达上,避免面面俱到式的罗列与堆砌,突出运用案例学习的方式,培养考生的实践能力。在内容与形式上注重该书的考试实用性,帮助考生了解考试趋向和动态,熟悉考试内容和方法,掌握考试重点和难点。本教材适合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以及准备参加教师资格考试的的本科生、硕士生参考使用。
目录
模块1 物理学科知识
第1章 力学
1.1 力和运动
1.1.1 运动的描述及其规律
1.1.2 相互作用
1.2 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1.2.1 牛顿运动定律
1.2.2 曲线运动
1.2.3 万有引力定律
1.3 能量和动量
1.3.1 功和功率
1.3.2 动能和动能定理
1.3.3 机械能守恒定律
1.3.4 动量和动量定理
1.4 机械振动和波
1.4.1 机械振动
1.4.2 波的形成和传播
1.4.3 波的干涉和衍射
第2章 电磁学
2.1 静电场
2.1.1 电荷和电荷守恒
2.1.2 库仑定律
2.1.3 静电场
2.1.4 电容器的电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2.2 恒定电流
2.2.1 电路相关概念
2.2.2 电路基本定律
2.2.3 电路中的几个重要元件
2.3 磁场和电磁感应
2.3.1 磁场及其描述
2.3.2 磁场力
2.3.3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2.3.4 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
2.3.5 霍尔效应
2.3.6 电磁感应及其规律
2.4 交变电流和电磁场理论
2.4.1 交变电流
2.4.2 电能的输送
2.4.3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第3章 热学、光学、近代物理
3.1 热学
3.1.1 物态变化
3.1.2 分子动理论
3.1.3 物体的内能
3.1.4 热力学定律
3.2 光学
3.2.1 几何光学
3.2.2 波动光学
3.2.3 光的本性
3.3 原子和原子核
3.3.1 原子结构
3.3.2 原子核和核能
3.3.3 原子核的结构
3.3.4 粒子物理学
3.4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概要
3.4.1 狭义相对论
3.4.2 量子力学
模块2 物理课程知识
第4章 高中物理课程的概述
4.1 高中物理课程的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
4.1.1 高中物理课程的课程性质
4.1.2 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4.2 高中物理课程的目标
4.2.1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4.2.2 课程目标
4.3 高中物理课程的结构
4.3.1 设计依据
4.3.2 课程结构内容分析
第5章 高中物理课程内容的标准
5.1 高中物理课程内容的结构
5.1.1 课程内容的定义
5.1.2 课程内容的结构
5.2 高中物理课程内容的主线
5.2.1 第一条主线: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5.2.2 第二条主线:学生自身发展水平
5.3 高中物理课程内容的变化
5.3.1 课程内容模块的变化
5.3.2 课程内容要求的变化
第6章 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建议
6.1 对教学内容的建议
6.1.1 对教学目标的建议
6.1.2 对教学方法的建议
6.2 对教学实践过程的建议
6.2.1 物理概念教学建议
6.2.2 物理规律教学建议
6.2.3 物理实验教学建议
6.2.4 物理习题教学建议
第7章 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与评价建议
7.1 教学建议
7.1.1 以教论教
7.1.2 以学评教
7.2 评价建议
7.2.1 评价原则
7.2.2 评价内容
7.2.3 评价方式
模块3 物理教学知识
第8章 高中物理教学基本理论
8.1 高中物理教学过程
8.1.1 物理教学过程的本质
8.1.2 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性
8.1.3 物理教学过程的特点
8.1.4 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8.2 高中物理教学原则
8.2.1 科学性原则
8.2.2 有序性原则
8.2.3 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学习主动性相统一的原则
8.2.4 重视科学探究,突出实验的原则
8.2.5 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的原则
8.3 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方法与策略
8.3.1 物理教学模式
8.3.2 物理教学方法
8.3.3 物理教学策略
第9章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9.1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9.1.1 物理概念教学的特点
9.1.2 物理概念教学的要求
9.1.3 物理概念教学的过程
9.2 高中物理规律教学
9.2.1 物理规律教学的特点
9.2.2 物理规律教学的要求
9.2.3 物理规律教学的过程
9.3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9.3.1 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9.3.2 演示实验
9.3.3 学生分组实验
第10章 高中物理教学评价
10.1 高中物理教学测量和评价的基本概念
10.1.1 物理教学测量的特点和功能
10.1.2 物理测验的评价指标
10.1.3 物理教学评价的内容和类型
10.2 高中物理学习评价
10.2.1 物理学习评价的内容
10.2.2 物理学习评价的方式
10.2.3 教学反思
模块4 物理教学能力
第11章 物理教学设计
11.1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概述
11.1.1 物理教学设计的含义
11.1.2 物理教学设计的要求
11.1.3 物理教学设计的内容
11.2 高中物理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确定
11.2.1 高中物理教材分析
11.2.2 物理教学目标确定
11.2.3 物理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
11.3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的选择
11.3.1 物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11.3.2 物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11.4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
11.4.1 物理概念教学设计案例
11.4.2 物理规律教学设计案例
11.4.3 物理实验教学设计案例
第12章 高中物理教学组织
12.1 高中课堂教学组织
12.1.1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引入
12.1.2 高中物理新课教学
12.1.3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小结
12.2 高中物理学习指导
12.2.1 高中物理学科特点
12.2.2 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特征
12.2.3 学习指导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12.3 高中物理课外活动
12.3.1 物理课外活动的作用和意义
12.3.2 物理课外活动的要求和实施
第13章 现代教育技术利用与教学资源开发
13.1 现代教育技术和高中物理教学
13.1.1 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
13.1.2 现代教育技术和高中物理教学的整合
13.2 高中物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13.2.1 物理课程资源
13.2.2 开发和利用物理课程资源
第1章 力学
1.1 力和运动
1.1.1 运动的描述及其规律
1.1.2 相互作用
1.2 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1.2.1 牛顿运动定律
1.2.2 曲线运动
1.2.3 万有引力定律
1.3 能量和动量
1.3.1 功和功率
1.3.2 动能和动能定理
1.3.3 机械能守恒定律
1.3.4 动量和动量定理
1.4 机械振动和波
1.4.1 机械振动
1.4.2 波的形成和传播
1.4.3 波的干涉和衍射
第2章 电磁学
2.1 静电场
2.1.1 电荷和电荷守恒
2.1.2 库仑定律
2.1.3 静电场
2.1.4 电容器的电容、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2.2 恒定电流
2.2.1 电路相关概念
2.2.2 电路基本定律
2.2.3 电路中的几个重要元件
2.3 磁场和电磁感应
2.3.1 磁场及其描述
2.3.2 磁场力
2.3.3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运动
2.3.4 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
2.3.5 霍尔效应
2.3.6 电磁感应及其规律
2.4 交变电流和电磁场理论
2.4.1 交变电流
2.4.2 电能的输送
2.4.3 电磁振荡和电磁波
第3章 热学、光学、近代物理
3.1 热学
3.1.1 物态变化
3.1.2 分子动理论
3.1.3 物体的内能
3.1.4 热力学定律
3.2 光学
3.2.1 几何光学
3.2.2 波动光学
3.2.3 光的本性
3.3 原子和原子核
3.3.1 原子结构
3.3.2 原子核和核能
3.3.3 原子核的结构
3.3.4 粒子物理学
3.4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概要
3.4.1 狭义相对论
3.4.2 量子力学
模块2 物理课程知识
第4章 高中物理课程的概述
4.1 高中物理课程的课程性质和基本理念
4.1.1 高中物理课程的课程性质
4.1.2 高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
4.2 高中物理课程的目标
4.2.1 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4.2.2 课程目标
4.3 高中物理课程的结构
4.3.1 设计依据
4.3.2 课程结构内容分析
第5章 高中物理课程内容的标准
5.1 高中物理课程内容的结构
5.1.1 课程内容的定义
5.1.2 课程内容的结构
5.2 高中物理课程内容的主线
5.2.1 第一条主线: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5.2.2 第二条主线:学生自身发展水平
5.3 高中物理课程内容的变化
5.3.1 课程内容模块的变化
5.3.2 课程内容要求的变化
第6章 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建议
6.1 对教学内容的建议
6.1.1 对教学目标的建议
6.1.2 对教学方法的建议
6.2 对教学实践过程的建议
6.2.1 物理概念教学建议
6.2.2 物理规律教学建议
6.2.3 物理实验教学建议
6.2.4 物理习题教学建议
第7章 高中物理课程的教学与评价建议
7.1 教学建议
7.1.1 以教论教
7.1.2 以学评教
7.2 评价建议
7.2.1 评价原则
7.2.2 评价内容
7.2.3 评价方式
模块3 物理教学知识
第8章 高中物理教学基本理论
8.1 高中物理教学过程
8.1.1 物理教学过程的本质
8.1.2 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性
8.1.3 物理教学过程的特点
8.1.4 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
8.2 高中物理教学原则
8.2.1 科学性原则
8.2.2 有序性原则
8.2.3 教师指导作用与学生学习主动性相统一的原则
8.2.4 重视科学探究,突出实验的原则
8.2.5 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的原则
8.3 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方法与策略
8.3.1 物理教学模式
8.3.2 物理教学方法
8.3.3 物理教学策略
第9章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9.1 高中物理概念教学
9.1.1 物理概念教学的特点
9.1.2 物理概念教学的要求
9.1.3 物理概念教学的过程
9.2 高中物理规律教学
9.2.1 物理规律教学的特点
9.2.2 物理规律教学的要求
9.2.3 物理规律教学的过程
9.3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9.3.1 物理实验教学的作用
9.3.2 演示实验
9.3.3 学生分组实验
第10章 高中物理教学评价
10.1 高中物理教学测量和评价的基本概念
10.1.1 物理教学测量的特点和功能
10.1.2 物理测验的评价指标
10.1.3 物理教学评价的内容和类型
10.2 高中物理学习评价
10.2.1 物理学习评价的内容
10.2.2 物理学习评价的方式
10.2.3 教学反思
模块4 物理教学能力
第11章 物理教学设计
11.1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概述
11.1.1 物理教学设计的含义
11.1.2 物理教学设计的要求
11.1.3 物理教学设计的内容
11.2 高中物理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确定
11.2.1 高中物理教材分析
11.2.2 物理教学目标确定
11.2.3 物理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
11.3 高中物理教学方法的选择
11.3.1 物理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11.3.2 物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11.4 高中物理教学设计案例
11.4.1 物理概念教学设计案例
11.4.2 物理规律教学设计案例
11.4.3 物理实验教学设计案例
第12章 高中物理教学组织
12.1 高中课堂教学组织
12.1.1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引入
12.1.2 高中物理新课教学
12.1.3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小结
12.2 高中物理学习指导
12.2.1 高中物理学科特点
12.2.2 高中阶段学生的认知特征
12.2.3 学习指导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12.3 高中物理课外活动
12.3.1 物理课外活动的作用和意义
12.3.2 物理课外活动的要求和实施
第13章 现代教育技术利用与教学资源开发
13.1 现代教育技术和高中物理教学
13.1.1 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
13.1.2 现代教育技术和高中物理教学的整合
13.2 高中物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
13.2.1 物理课程资源
13.2.2 开发和利用物理课程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