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象出版社
- 9787534773723
- 181271
- 2014-08
- B2
内容简介
《中国思想史钩沉》体现出的思想观,概括起来说便是:一条原则,两种内容,三项要求。后者主要是从方法和方法论上讲的。简述如下:一、原则:历史和逻辑相结合。二、内容:精英思想与平民思想。三、三学、三义、三难。思想史研究,关注的是思想发生发展的历史。其中既包含了对思想内容的探索与诠释,同时也强调对不同时期思想演变的规律的把握。
目录
第一章 《论语》《庄子》《金刚经》三宝
——三教互补、合一的系统思维
第一节 思想的神话语境与数字语境
一创世与感生
——天祖圣合一的神话语境
二阴阳、五行、八卦
——早期宇宙模式的数字语境
第二节 百家争鸣
——中国思想的源头活水
第三节 体用一如,活在当下
——中国思想的总体特征
一天、道、性为本体的无神论或自然神论
二即体即用的体用论
三心统万物的心性论
四此岸即彼岸的境界观
第二章 内圣外王
——儒者的主体意识
第一节 天人合一、心统万物的儒家思想
第二节 第二节 以德配天,修己安人
——儒家思想之原创
第三节 性理之学
——从复性到理欲之辨
第四节 伪经、改制、大同
——儒家思想的近代转型
第三章 清静无为
——道家的生命关怀
第一节 外生死,贵虚静
——老庄的反动之道
第二节 治尚无为与长生久视
——黄老思想
第三节 从外丹到内丹
第四节
第四章 缘起性空与真常唯心
——佛教的觉悟之路
第一节 因缘生法,万法唯心的佛教思想
一缘生论与实相论
二因果论与条件论
三虚无与相对
四“不可说”与“说不可”
第二节 般若性空与涅实相
一从“格义”到“得意”
二非有非无
——僧肇的“不真空论”及对六家七宗的批判
三觉性与心性
——实相无相的涅佛性论
第三节 《坛经》思想
——大众化的庄老哲学
一“见性成佛”的心性学说
二离念、离相,超二元对立的否定性思维
三禅定分途
第四节 御选语录
——雍正对禅学的总结
第五节 因明
——佛家的逻辑学
第五章 创变中的民国学术
第一节 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家的潜变
第二节 中西文化的互补与趋同
第三节 价值合理性与功用合理性的冲突与渗透
第四节 文化移植中的橘枳之变
第六章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明德)
第一节 乌鸟私情
——中国人孝的观念
第二节 舍生取义与淡泊生死
——中国人的生死观念
第三节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中国人的使命观与忧患意识
第四节 善恶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中国人的因果观念
第七章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性情)
第一节 平常心是道
——中国人的心性论
第二节 人皆圣人,一阐提有佛性
——中国人的人性论
第三节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中国传统爱情观
——三教互补、合一的系统思维
第一节 思想的神话语境与数字语境
一创世与感生
——天祖圣合一的神话语境
二阴阳、五行、八卦
——早期宇宙模式的数字语境
第二节 百家争鸣
——中国思想的源头活水
第三节 体用一如,活在当下
——中国思想的总体特征
一天、道、性为本体的无神论或自然神论
二即体即用的体用论
三心统万物的心性论
四此岸即彼岸的境界观
第二章 内圣外王
——儒者的主体意识
第一节 天人合一、心统万物的儒家思想
第二节 第二节 以德配天,修己安人
——儒家思想之原创
第三节 性理之学
——从复性到理欲之辨
第四节 伪经、改制、大同
——儒家思想的近代转型
第三章 清静无为
——道家的生命关怀
第一节 外生死,贵虚静
——老庄的反动之道
第二节 治尚无为与长生久视
——黄老思想
第三节 从外丹到内丹
第四节
第四章 缘起性空与真常唯心
——佛教的觉悟之路
第一节 因缘生法,万法唯心的佛教思想
一缘生论与实相论
二因果论与条件论
三虚无与相对
四“不可说”与“说不可”
第二节 般若性空与涅实相
一从“格义”到“得意”
二非有非无
——僧肇的“不真空论”及对六家七宗的批判
三觉性与心性
——实相无相的涅佛性论
第三节 《坛经》思想
——大众化的庄老哲学
一“见性成佛”的心性学说
二离念、离相,超二元对立的否定性思维
三禅定分途
第四节 御选语录
——雍正对禅学的总结
第五节 因明
——佛家的逻辑学
第五章 创变中的民国学术
第一节 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家的潜变
第二节 中西文化的互补与趋同
第三节 价值合理性与功用合理性的冲突与渗透
第四节 文化移植中的橘枳之变
第六章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明德)
第一节 乌鸟私情
——中国人孝的观念
第二节 舍生取义与淡泊生死
——中国人的生死观念
第三节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中国人的使命观与忧患意识
第四节 善恶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中国人的因果观念
第七章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性情)
第一节 平常心是道
——中国人的心性论
第二节 人皆圣人,一阐提有佛性
——中国人的人性论
第三节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中国传统爱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