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工业出版社
- 9787122016157
- 1版
- 148219
- 60230550-0
- 平装
- 16开
- 2022年6月
- 工学
-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 P642
- 地质工程类
- 本科
内容简介
本书以工程动力地质学为重点,系统全面地介绍工程地质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同时反映本学科最新科研成果和技术方法。体系合理,内容充实,深入浅出,实用性强。
全书共分三篇15章。第一篇为工程地质学基本理论,重点包括工程地质条件成因演化论、区域稳定性理论和岩体结构控制论。第二篇为工程地质问题研究,包括活断层与地震、斜坡工程、地下工程、岩溶、泥石流、地面沉降和渗透变形等。第三篇介绍工程地质技术与方法,主要包括工程地质模拟与评价、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测试与试验、工程地质监测与预测和工程地质信息技术。
本书可作为地质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工程等专业和有关应用地质学本科生教材,亦可供高等学校有关专业师生及从事相关专业科研人员、工程师参考。
全书共分三篇15章。第一篇为工程地质学基本理论,重点包括工程地质条件成因演化论、区域稳定性理论和岩体结构控制论。第二篇为工程地质问题研究,包括活断层与地震、斜坡工程、地下工程、岩溶、泥石流、地面沉降和渗透变形等。第三篇介绍工程地质技术与方法,主要包括工程地质模拟与评价、工程地质勘察、工程地质测试与试验、工程地质监测与预测和工程地质信息技术。
本书可作为地质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建筑工程等专业和有关应用地质学本科生教材,亦可供高等学校有关专业师生及从事相关专业科研人员、工程师参考。
目录
绪论
01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011工程建筑对地质环境的作用
012工程地质条件
013工程地质问题
02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03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及其与其它学
科的关系
031研究方法
032工程地质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04工程地质学的发展
041工程地质学的发展
042我国工程地质学的成就
05本课程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一篇工程地质学基本理论
第1章工程地质条件成因演化论
11概述
12工程地质条件形成的控制因素
121大地构造
122自然地理
13中国工程地质条件分区分带的规律性
131中国大地构造环境
132中国自然地理环境
14中国工程地质条件的组合类型
15工程地质条件成因演化论
参考文献
第2章区域稳定性理论
21概述
22区域稳定性基本理论
221区域地壳稳定性分析原理
222区域稳定性分级与分区理论
23区域稳定性研究基本内容
231区域地壳结构与组成研究
232区域新构造运动与应力场研究
233区域断裂现今活动性研究
234区域地震活动与火山活动研究
235区域重大地质灾害研究
236区域稳定性评价理论与技术方法
研究
24中国区域构造挽近期活动性概述
241中国构造地貌基本特征
242中国挽近期主要活动断裂带
243中国挽近期气候、环境的变迁
244中国挽近期以来岩浆活动和地热
活动
245中国的地震活动与挽近构造应力
场特征
246中国挽近期构造活动分区概述
25区域稳定性分区与评价
251区域稳定性分级原则
252区域稳定性分区
253区域稳定性评价因素及指标
254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指标
255区域稳定性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第3章岩体结构控制论
31概述
32岩体结构的物质基础
321岩石的成分与结构
322岩石的成岩环境与岩相变化
323岩石的成层条件及厚度变化
324岩石组合特征及其划分依据
325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33岩体结构
331结构面的类型及特征
332岩体结构基本类型和特征
34岩体结构的力学效应
341岩体变形机制
342岩体破坏机制
343岩体力学性质与力学介质
344岩体赋存环境因素及结构的力学
效应
参考文献
第二篇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第4章活断层与地震
41概述
42活断层
421活断层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422活断层的基本特征
423活断层参数的研究
424活断层的鉴别
425活断层工程地质评价
43地震
431地震地质及地震波基础
432地震的震级及地震烈度
433地震效应
434地震的工程地质评价
44水库诱发地震
441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特征
442水库诱发地震的工程地质研究
参考文献
第5章斜坡工程
51概述
52斜坡中的应力分布特征
521斜坡中应力状态的变化
522影响斜坡应力分布的因素
53斜坡浅表生改造现象
531斜坡浅表生结构面发育特点
532斜坡浅表生改造带应力场特征
54斜坡变形破坏基本类型
541斜坡变形
542斜坡破坏
543崩塌
544滑坡
55斜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551岩土类型与性质
552岩体结构和地质构造
553地表水和地下水
554地震
555人类活动
56斜坡稳定性评价
561定性评价
562定量评价
563斜坡变形破坏的预测预报
57斜坡地质灾害防治
571防治原则
572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第6章地下工程
61概述
62地下开挖引起的围岩应力重分布
621弹性围岩重分布应力
622塑性围岩重分布应力
63围岩的变形与破坏
631脆性围岩的变形破坏
632塑性围岩的变形破坏
64地下建筑围岩稳定性评价
641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因素
642围岩稳定性的定量评价
65地下工程地质超前预报
651地质超前预报分类
652地质超前预报的内容
653地质超前预报常用方法
参考文献
第7章岩溶
71概述
72岩溶发育机理
721碳酸盐岩的溶蚀机理
722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
73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
731岩溶地(坝)基变形破坏的主要
形式
732土洞及地表塌陷的成因
733岩溶地基稳定性定性评价
734岩溶地基稳定性定量评价
735岩溶地(坝)基的处理措施
74岩溶渗漏问题评价
741渗漏的形式
742影响渗漏的因素
743岩溶区选择库坝位址时应注意的
问题
744岩溶渗漏的防治措施
75岩溶地面塌陷
751概述
752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条件
753岩溶地面塌陷监测与预测
参考文献
第8章泥石流
81概述
82泥石流形成条件
821泥石流形成条件
822泥石流分布
83泥石流的基本特征
831泥石流的密度
832泥石流的结构
833泥石流的流态
834泥石流的直进性
835泥石流的脉动性
84泥石流的分类
841按泥石流流域形态分类
842按泥石流的物质组成分类
843按泥石流体性质分类
85泥石流的地貌作用过程
851泥石流侵蚀地貌
852泥石流的堆积地貌
853泥石流的侵蚀堆积地貌
86泥石流危险度区划
87泥石流防治
871泥石流的治理措施
872泥石流的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第9章地面沉降
91概述
92地面沉降的诱发因素及地质环境
921地面沉降的诱发因素
922地面沉降的地质环境
93承压水位下降引起的地面沉降机制
分析
931机制分析
932粘性土层的变形机理
933粘性土层固结历史
934粘性土的固结状态
94地面沉降的预测
941预测所需要资料与预测成果
942地面沉降的预测方法
943地面沉降预测实例
944地面沉降的量测系统
945地面沉降的测量方法
95地面沉降的控制与治理
951对已经产生地面沉降的地区
952可能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
参考文献
第10章渗透变形
101概述
102渗透变形的条件和机理
1021渗透变形的必要条件
1022渗透变形产生的条件和机理
103渗透变形的类型及判别
1031渗透变形的类型
1032渗透变形类型的判别
104临界水力坡度的确定
1041公式计算法
1042试验法实测临界水力坡度
1043据土的颗粒组成和透水性确定
临界水力坡度
105实际水力坡度的预测
1051理论公式计算
1052观测资料统计预测
1053数值模拟法预测
106坝基渗透稳定性评价
107渗透变形防治
1071防渗截流工程
1072排水减压和反滤盖重工程
参考文献
第三篇工程地质技术与方法
第11章工程地质模拟与评价
111概述
112工程地质模型与模拟
1121工程地质模拟的工作步骤
1122关于工程地质模型
113工程地质评价
1131评价的基本原则
1132评价的对象
1133评价的内容
1134评价结果
114工程地质评价基本方法
1141分区分类分级类比法
1142标准对比法
1143图解分析法
1144数值计算法
115工程地质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
1151工程地质数值模拟的主要方法
1152工程地质物理模拟的设计
1153工程地质模拟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12章工程地质勘察
121概述
122工程地质勘察基本技术要求
1221工程地质勘察的分级
1222工程地质勘察阶段
1223工程地质勘察任务设计
123工程地质测绘
1231工程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
1232工程地质测绘范围、比例尺和精度
124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
1241工程地质勘探
1242勘探布置的一般原则
1243岩土试样采取
125工程地质勘察成果整理
1251岩土参数的分析和选定
1252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参考文献
第13章工程地质测试与试验
131概述
132地应力测试
1321应力解除法
1322水压致裂法
133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测试
1331土体载荷试验
1332静力触探试验
1333动力触探试验
1334旁压试验
1335十字板剪切试验
1336岩体变形试验
1337岩体强度试验
1338岩体声波测试
134地下水测试
1341抽水试验
1342钻孔注水试验
1343渗水试验
参考文献
第14章工程地质监测与预测
141概述
142工程地质监测技术
1421监测主要内容及技术
1422监测方法
143工程地质监测系统设计
1431监测系统设计原则
1432监测系统的主要设计方法
144工程地质预测
1441力学分析法
1442数理统计分析法
1443非线性预测法
1444经验判断法
参考文献
第15章工程地质信息技术
151概述
152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1521地理信息系统简介
1522工程地质数据的特点
1523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具
1524地理信息系统在工程地质中的
应用
1525工程地质GIS的开发
153遥感技术
1531遥感解译原理与标志
1532工程地质遥感解译内容
1533工程地质遥感工作的程序
1534遥感技术在工程地质工作中的
应用
参考文献
01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
011工程建筑对地质环境的作用
012工程地质条件
013工程地质问题
02工程地质学的研究内容
03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方法及其与其它学
科的关系
031研究方法
032工程地质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04工程地质学的发展
041工程地质学的发展
042我国工程地质学的成就
05本课程主要内容
参考文献
第一篇工程地质学基本理论
第1章工程地质条件成因演化论
11概述
12工程地质条件形成的控制因素
121大地构造
122自然地理
13中国工程地质条件分区分带的规律性
131中国大地构造环境
132中国自然地理环境
14中国工程地质条件的组合类型
15工程地质条件成因演化论
参考文献
第2章区域稳定性理论
21概述
22区域稳定性基本理论
221区域地壳稳定性分析原理
222区域稳定性分级与分区理论
23区域稳定性研究基本内容
231区域地壳结构与组成研究
232区域新构造运动与应力场研究
233区域断裂现今活动性研究
234区域地震活动与火山活动研究
235区域重大地质灾害研究
236区域稳定性评价理论与技术方法
研究
24中国区域构造挽近期活动性概述
241中国构造地貌基本特征
242中国挽近期主要活动断裂带
243中国挽近期气候、环境的变迁
244中国挽近期以来岩浆活动和地热
活动
245中国的地震活动与挽近构造应力
场特征
246中国挽近期构造活动分区概述
25区域稳定性分区与评价
251区域稳定性分级原则
252区域稳定性分区
253区域稳定性评价因素及指标
254区域地壳稳定性评价指标
255区域稳定性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第3章岩体结构控制论
31概述
32岩体结构的物质基础
321岩石的成分与结构
322岩石的成岩环境与岩相变化
323岩石的成层条件及厚度变化
324岩石组合特征及其划分依据
325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
33岩体结构
331结构面的类型及特征
332岩体结构基本类型和特征
34岩体结构的力学效应
341岩体变形机制
342岩体破坏机制
343岩体力学性质与力学介质
344岩体赋存环境因素及结构的力学
效应
参考文献
第二篇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第4章活断层与地震
41概述
42活断层
421活断层的概念及研究意义
422活断层的基本特征
423活断层参数的研究
424活断层的鉴别
425活断层工程地质评价
43地震
431地震地质及地震波基础
432地震的震级及地震烈度
433地震效应
434地震的工程地质评价
44水库诱发地震
441水库诱发地震的基本特征
442水库诱发地震的工程地质研究
参考文献
第5章斜坡工程
51概述
52斜坡中的应力分布特征
521斜坡中应力状态的变化
522影响斜坡应力分布的因素
53斜坡浅表生改造现象
531斜坡浅表生结构面发育特点
532斜坡浅表生改造带应力场特征
54斜坡变形破坏基本类型
541斜坡变形
542斜坡破坏
543崩塌
544滑坡
55斜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551岩土类型与性质
552岩体结构和地质构造
553地表水和地下水
554地震
555人类活动
56斜坡稳定性评价
561定性评价
562定量评价
563斜坡变形破坏的预测预报
57斜坡地质灾害防治
571防治原则
572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第6章地下工程
61概述
62地下开挖引起的围岩应力重分布
621弹性围岩重分布应力
622塑性围岩重分布应力
63围岩的变形与破坏
631脆性围岩的变形破坏
632塑性围岩的变形破坏
64地下建筑围岩稳定性评价
641影响围岩稳定性的因素
642围岩稳定性的定量评价
65地下工程地质超前预报
651地质超前预报分类
652地质超前预报的内容
653地质超前预报常用方法
参考文献
第7章岩溶
71概述
72岩溶发育机理
721碳酸盐岩的溶蚀机理
722影响岩溶发育的因素
73岩溶地基稳定性评价
731岩溶地(坝)基变形破坏的主要
形式
732土洞及地表塌陷的成因
733岩溶地基稳定性定性评价
734岩溶地基稳定性定量评价
735岩溶地(坝)基的处理措施
74岩溶渗漏问题评价
741渗漏的形式
742影响渗漏的因素
743岩溶区选择库坝位址时应注意的
问题
744岩溶渗漏的防治措施
75岩溶地面塌陷
751概述
752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成条件
753岩溶地面塌陷监测与预测
参考文献
第8章泥石流
81概述
82泥石流形成条件
821泥石流形成条件
822泥石流分布
83泥石流的基本特征
831泥石流的密度
832泥石流的结构
833泥石流的流态
834泥石流的直进性
835泥石流的脉动性
84泥石流的分类
841按泥石流流域形态分类
842按泥石流的物质组成分类
843按泥石流体性质分类
85泥石流的地貌作用过程
851泥石流侵蚀地貌
852泥石流的堆积地貌
853泥石流的侵蚀堆积地貌
86泥石流危险度区划
87泥石流防治
871泥石流的治理措施
872泥石流的预防措施
参考文献
第9章地面沉降
91概述
92地面沉降的诱发因素及地质环境
921地面沉降的诱发因素
922地面沉降的地质环境
93承压水位下降引起的地面沉降机制
分析
931机制分析
932粘性土层的变形机理
933粘性土层固结历史
934粘性土的固结状态
94地面沉降的预测
941预测所需要资料与预测成果
942地面沉降的预测方法
943地面沉降预测实例
944地面沉降的量测系统
945地面沉降的测量方法
95地面沉降的控制与治理
951对已经产生地面沉降的地区
952可能发生地面沉降的地区
参考文献
第10章渗透变形
101概述
102渗透变形的条件和机理
1021渗透变形的必要条件
1022渗透变形产生的条件和机理
103渗透变形的类型及判别
1031渗透变形的类型
1032渗透变形类型的判别
104临界水力坡度的确定
1041公式计算法
1042试验法实测临界水力坡度
1043据土的颗粒组成和透水性确定
临界水力坡度
105实际水力坡度的预测
1051理论公式计算
1052观测资料统计预测
1053数值模拟法预测
106坝基渗透稳定性评价
107渗透变形防治
1071防渗截流工程
1072排水减压和反滤盖重工程
参考文献
第三篇工程地质技术与方法
第11章工程地质模拟与评价
111概述
112工程地质模型与模拟
1121工程地质模拟的工作步骤
1122关于工程地质模型
113工程地质评价
1131评价的基本原则
1132评价的对象
1133评价的内容
1134评价结果
114工程地质评价基本方法
1141分区分类分级类比法
1142标准对比法
1143图解分析法
1144数值计算法
115工程地质数值模拟与物理模拟
1151工程地质数值模拟的主要方法
1152工程地质物理模拟的设计
1153工程地质模拟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12章工程地质勘察
121概述
122工程地质勘察基本技术要求
1221工程地质勘察的分级
1222工程地质勘察阶段
1223工程地质勘察任务设计
123工程地质测绘
1231工程地质测绘的研究内容
1232工程地质测绘范围、比例尺和精度
124工程地质勘探与取样
1241工程地质勘探
1242勘探布置的一般原则
1243岩土试样采取
125工程地质勘察成果整理
1251岩土参数的分析和选定
1252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参考文献
第13章工程地质测试与试验
131概述
132地应力测试
1321应力解除法
1322水压致裂法
133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测试
1331土体载荷试验
1332静力触探试验
1333动力触探试验
1334旁压试验
1335十字板剪切试验
1336岩体变形试验
1337岩体强度试验
1338岩体声波测试
134地下水测试
1341抽水试验
1342钻孔注水试验
1343渗水试验
参考文献
第14章工程地质监测与预测
141概述
142工程地质监测技术
1421监测主要内容及技术
1422监测方法
143工程地质监测系统设计
1431监测系统设计原则
1432监测系统的主要设计方法
144工程地质预测
1441力学分析法
1442数理统计分析法
1443非线性预测法
1444经验判断法
参考文献
第15章工程地质信息技术
151概述
152地理信息系统技术
1521地理信息系统简介
1522工程地质数据的特点
1523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具
1524地理信息系统在工程地质中的
应用
1525工程地质GIS的开发
153遥感技术
1531遥感解译原理与标志
1532工程地质遥感解译内容
1533工程地质遥感工作的程序
1534遥感技术在工程地质工作中的
应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