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3-04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以下为《水文与水文地质学》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9787122163202
  • 1版
  • 21571
  • 2013-04
  • 450
  • 262
  • ①P33②P641
  • 给水排水工程、环境工程
  • 本科
作者简介
目录
绪论1
01水文学的研究内容1
011水文学1
012水文学的研究内容1
013水文学面临的机遇与挑战2
02水文学与给水排水工程专业
的关系2
03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内容3
031水文地质学3
032水文地质学的研究内容3
033水文地质学研究的发展
方向3
04水文地质学与给水排水工程
专业的关系4
05水文及水文地质学的学习
方法与要求4
051按主线有重点地点面
结合学习4
052知识、能力和素质的
有机统一4

第1章水文现象5
11水文现象与水文循环5
111水文现象5
112水文循环6
113水量平衡7
12水文现象的特性10
121水循环的永无止境及
因果关系10
122水文现象在时间变化上既
具有周期性又具有随机性10
123水文现象在地区分布上既
具有相似性又具有特殊性10
13水文现象的研究方法11
131成因分析法11
132数理统计法11
133地理综合法11

第2章水文学基本知识13
21河流与流域13
211河流基本特征13
212流域基本特征19
22河川径流21
221河川径流及其表示方式21
222河川径流形成过程及其影响
因素23
223地下径流26
224固体径流26
23流域水量平衡27
24水文测验与信息采集27
241水文测站28
242水位观测28
243流量测验29
244水文信息采集32
25水位与流量关系曲线33
251水位与流量关系曲线的
分析33
252水位与流量关系曲线的
延长36
253水位与流量关系曲线的
应用36

第3章水文统计基本方法38
31水文统计的基本概念38
311水文统计38
312水文现象与统计学概念的
对应关系38
313水文特征值的概率分布39
314累积频率与重现期40
32经验频率曲线41
321经验频率公式41
322经验频率曲线的绘制和
应用42
323经验频率曲线的延长42
33统计参数与抽样误差42
331统计参数42
332抽样误差44
34理论频率曲线45
341理论频率曲线的数学方
程式45
342理论频率曲线的绘制47
343统计参数对理论频率
曲线的影响48
35水文频率计算方法49
351统计参数的初估方法49
352适线法50
36相关分析53
361相关分析的概念53
362简单直线相关53
363曲线相关54
364复相关54

第4章河川径流情势特征值
分析56
41概述57
42设计年径流量的分析与计算58
421设计年径流量58
422设计年径流量的分析计算62
43设计年径流量年内分配的
分析与计算71
431设计年径流量年内分配71
432设计年径流量年内分配的
推求71
44设计洪峰流量(或水位)的
分析与计算75
441洪水及设计洪水75
442设计洪水计算的基本方法77
443设计洪水标准78
444洪水资料审查78
445设计洪峰流量与水位计算85
45设计枯水流量(或水位)的
分析与计算93
451概述93
452枯水资料审查94
453设计枯水流量与水位计算95

第5章小流域暴雨洪峰流量
的计算102
51概述102
511降水的观测103
512降水的特征104
52暴雨强度公式105
521点雨量资料的整理105
522暴雨强度公式107
523求解暴雨强度公式中的
参数109
524暴雨强度公式在排水工程
的应用115
53暴雨洪峰流量的推理公式116
531流域出口断面流量的组成117
532等流时线原理117
533不同净雨历时情况下的
径流过程117
534暴雨洪峰流量公式119

第6章水文学在土木工程
中的应用121
61大桥中设计流量及水位推算121
611具有实测资料时的推算122
612缺乏实测资料时的推算124
62桥孔设计125
621桥孔长度126
622桥面设计高程127
63小桥涵水文勘测设计127
631小桥涵水文调查与勘察
设计内容128
632小桥涵水文计算129
633孔径设计129

第7章地质基本知识131
71地球概述131
711地球的形状与表面形态特征131
712地质年代133
713地球的圈层结构134
72矿物与岩石136
721矿物的基本特性136
722矿物的化学成分137
723矿物的物理性质137
724岩石141
73地质构造146
731地壳运动简介146
732岩层的产状147
733褶皱构造148
734断裂构造149
735地层的接触关系151
736地质图152

第8章地下水的储存与循环155
81地下水的储存与岩石的水理
性质155
811岩石的空隙特征和地下水
储存155
812岩石的水理性质161
82含水层与隔水层163
821包气带与饱水带163
822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163
83地下水分类165
831包气带水166
832潜水166
833承压水168
84地下水循环169
841地下水的补给170
842地下水的径流173
843地下水的排泄174

第9章地下水的渗流运动178
91地下水运动的特征及其基本
定律179
911地下水运动的基本特征179
912地下水运动的基本定律183
92地下水流向井的稳定流理论186
921取水构筑物的类型186
922地下水流向承压水完整井
的稳定流187
923地下水流向潜水完整井的
稳定流191
924完整抽水井稳定流公式的
讨论192
925干扰井197
926非完整井的稳定渗流
运动200
927利用稳定流抽水试验计算
水文地质参数202
93地下水流向井的非稳定流
理论205
931非稳定流理论所解决的
主要问题205
932基本概念205
933承压含水层中地下水流向井
的非稳定流运动206
934潜水含水层中地下水流向井
的非稳定流运动209
935地下水向非完整井的非稳
定流运动215
936有越流补给时地下水流向井
的非稳定流运动216
94水文地质对土木工程的影响218
941毛细水对土木工程的影响218
942重力水对土木工程的影响218

第10章地下水污染与防治226
101地下水污染226
1011地下水污染概念226
1012地下水污染的特点227
1013地下水污染源、污染物
和污染途径227
102污染物在地下水系统中的
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过程233
1021物理、化学作用234
1022生物作用240
103污染物迁移的滞后现象及
吸附作用241
1031水文地球化学作用对污
染物迁移能力的影响241
1032污染物迁移的滞后现象及
吸附作用242
104污染物在包气带土层及地下
水中的迁移转化243
1041多孔介质244
1042对流作用245
1043弥散作用245
105污染物在地下水系统中迁移
数学模拟248
1051基本方程248
1052非饱和土壤中的迁移
方程250
1053考虑不动水体的迁移
方程250

附录253
附录1海森概率格纸的横坐标
分格表253
附录2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离均
系数ΦP值表255
附录3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三点
法S与CS关系257
附录4皮尔逊Ⅲ型频率曲线模比
系数KP值表259
附录5主要水文及水文地质
组织261

参考文献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