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18-07

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以下为《平面构成》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 9787534068683
  • 124509
  • 大16开
  • 2018-07
  • 艺术学
  • 设计学
  • J061-4
作者简介
孙琬淑,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艺术设计专业,获硕士学位。现为浙江外国语学院艺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视觉传达设计的创作与教学研究,主讲平面构成、图形创意、编排设计、品牌设计、展示设计、橱窗设计等课程。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首先,平面构成在大学专业学习的课程设置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体现在,从高考美术应试训练到大学设计课程的初步学习,平面构成课程是学生由高中迈向大学专业学习的第1个过渡阶段。这就需要学生有一个从写实绘匦训练的具象思维到抽象形态的提取与表现的抽象思维的转变。第二个过渡阶段,“启下”则体现在平面构成的学习目的与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关系中。平面构成的视觉语言是为后续专业课程服务的,而专业课程中的许多设计思维和表现方法与其相辅相成。在国内传统的设计教学中多注重构成课程的基础性训练,而学生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完成填格练习却没有真正理解平面构成的概念和基础作用。平面构成的练习不是运动员肌肉记忆式的训练,学习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视觉思维能力。为避免学生盲目学习,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把专业设计主题融入平面构成的练习中,加强与后续专业课程的衔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平面构成的抽象理论知识,并应用于设计实践,向设计领域延伸和拓展。
  其次,平面构成与设计应用紧密相连。构成是一种纯粹抽象的研究、一种美的探索,是理论在形式上的实践,可以没有具体的实际作用。所以,学生在前期学习中需要大量的资源储备,掌握平面构成的形态元素、视觉创造原理知识和构成规律及构成方法。在后期学习里,平面构成要融入现代设计。设计是以实用为目的的,平面构成的实践需要结合具体设计应用的情感特征和功能特征,关注信息的视觉化问题,如视觉化美感、视觉冲击力和信息的传递性等,最终完成从纯粹构成训练到应用构成训练的转化。
  最后,平面构成在传统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更新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对传统设计实践工具的使用与新技术、新科技相结合的应用。增加学生创作构思、推敲的时间和精力,学习用不同的观察方法寻找身边的平面构成形式。
目录
前言
课程设置

第一章 平面构成的基本概述
第一节 什么是平面构成
第二节 平面构成的发展历史
1.平面构成与俄国构成主义
2包豪斯的教育理念
3包豪斯对现代艺术设计教育的影响
第三节 平面构成与艺术设计的关系
第四节 平面构成实践训练的新材料
与新技术

第二章 平面空间的形态元素
第一节 点
1什么是点
2生活中的点
3.点的视觉心理
4点的构成
第二节 线
1.什么是线
2.生活中的线
3线的视觉心理
4.线的构成
第三节 面
1.什么是面
2.生活中的面
3.面的视觉心理
4.面的构成

第三章 平面空间的视觉创造
第一节 基本形
1.什么是基本形
2.基本形的组合关系
第二节 骨格
1.什么是骨格
2.骨格的分类
3.骨格与基本形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肌理
1.1.什么是肌理
12.肌理的功能特征
1.3 肌理的表现技法
第四节 视错觉和视知觉
1.什么是视错觉
2什么是视知觉
3.正负形的认知关系

第四章 平面构成的构成方法
第一节 重复构成
第二节 渐变构成
第三节 近似构成
第四节 发射构成
第五节 密集构成
第六节 特异构成
第七节 肌理构成
第八节 空间构成

第五章 平面构成的形式规律
第一节 对称与均衡
第二节 对比与调和
第三节 比例与分割
第四节 节奏与韵律
第五节 统一与变化

第六章 平面构成的设计实践
第一节 建筑设计
第二节 室内与环艺设计
第三节 工业设计
第四节 视觉传达设计
第五节 展示设计
第六节 服装设计
第七节 视觉界面(UI)设计
第八节 影视动画设计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