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68.00定价
作者: 韩焱 张克勇 武跃丽
出版时间:2014-04
出版社:国防工业出版社
- 国防工业出版社
- 9787118093490
- 114739
- 2014-04
- G645.12
内容简介
韩焱、张克勇、武跃丽著的《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针对我国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的师资建设问题进行研究,在师资队伍建设相关理论的拓展和对现实高等院校和政府决策指导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全书共分为7章。第1章对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的来历、管理背景、定位发展及其研究思路和方法;第2章对行业特色地方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包括科学发展观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互补优化理论和结构功能理论;第3章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析了行业特色地方高等院校的办学定位及其定位的基本特征;第4章从经济效用和市场机制的视角探讨了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发展的理论定位,从社会发展、市场需求、人才培养模式及高等院校协调发展等多个视角探讨了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发展的现实定位;第5章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第6章基于科学发展观研究了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培养模式;第7章基于科学发展观研究了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全书共分为7章。第1章对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背景和意义进行了阐述,分析了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的来历、管理背景、定位发展及其研究思路和方法;第2章对行业特色地方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基础进行研究,包括科学发展观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现代人力资本理论、互补优化理论和结构功能理论;第3章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分析了行业特色地方高等院校的办学定位及其定位的基本特征;第4章从经济效用和市场机制的视角探讨了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发展的理论定位,从社会发展、市场需求、人才培养模式及高等院校协调发展等多个视角探讨了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发展的现实定位;第5章通过实地调研分析了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产生原因;第6章基于科学发展观研究了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培养模式;第7章基于科学发展观研究了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
目录
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 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来历
1.2 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的管理背景
1.2.1 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共建资金投入缺乏法律保障
1.2.2 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获取行业资源的渠道不畅通
1.2.3 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在获取地方政府资源中受到歧视
1.2.4 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与地方政府在共建中存在矛盾
1.3 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自身定位发展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2 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基础
2.1 科学发展观理论
2.2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2.3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
2.4 互补优化理论
2.5 结构功能理论
2.6 心理契约理论
3 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办学定位
3.1 行业特色地方高等院校办学科学定位的内涵
3.2 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办学定位分析
3.2.1 内部因素分析
3.2.2 外部因素分析
3.3 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定位特征
3.3.1 特征一:突出行业特色
3.3.2 特征二:定位区域服务
3.3.3 特征三:培养工程人才
3.3.4 特征四:培养应用型人才
3.3.5 特征五:培养创新型人才
4 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发展定位
4.1 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发展的理论定位
4.1.1 经济效用理论角度
4.1.2 市场机制理论角度
4.2 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发展的现实定位
4.2.1 社会发展的视角
4.2.2 市场需求机制的视角
4.2.3 人才培养模式的视角
4.2.4 高等院校协调发展的视角
5 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5.1 师资队伍建设成就
5.2 存在的问题
5.2.1 师资队伍总量增加,但整体结构呈现多视角不合理
5.2.2 中青年教师队伍不稳定
5.2.3 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5.2.4 教师来源渠道单一,流动机制不健全
5.2.5 高等院校创新积极性不高
5.3 问题原因分析
5.3.1 内外部环境变化快,观念转变较慢
5.3.2 招聘环节不合理
5.3.3 重使用,轻培养
5.3.4 对教师心理需求关注不够
5.3.5 职业满意度较低,创新氛围不足
5.3.6 社会因素影响
5.3.7 当地政府支持不够
6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培养模式
6.1 科学教育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6.2 校企合作双元制师资队伍培养模式
6.3 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培养模式
6.4 国际交流互动合作培养模式
6.5 弹性动态化培养模式
7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7.1 树立全新的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
7.2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师德建设机制
7.2.1 建立师德教育机制
7.2.2 实行制度化的师德运行机制
7.2.3 端正选人用人机制
7.2.4 强化师德动机发生机制
7.2.5 实施师德监督约束机制
7.2.6 完善师德建设的环境机制
7.2.7 完善师德建设的部门管理制度
7.3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培训成长机制
7.3.1 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师资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7.3.2 师资队伍素质建设的培训机制构建
7.4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动力机制建设
7.4.1 加大环境投入、减少人才流失
7.4.2 实行岗位聘任制以强化竞争、促进流动
7.5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保证机制构建
7.5.1 构建有效的物质保障机制
7.5.2 构建有效的政策与制度保障机制
7.5.3 构建良好的环境保障机制
7.6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评价机制
7.6.1 完善教师准入制
7.6.2 改革教师职称评定制度
7.6.3 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多维度评价目标体系
7.6.4 完善教师岗位聘任制度
7.7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师资队伍结构优化机制
7.7.1 师资队伍结构优化
7.7.2 师资队伍结构优化机制
7.8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师资队伍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机制
7.8.1 营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发挥的环境
7.8.2 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7.8.3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7.9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师资队伍心理契约机制
7.9.1 明确学校人才需求,指导心理契约构建
7.9.2 招聘环节展示真实的学校,合理构建心理契约
7.9.3 入职培训,确保新教师建立符合实际的心理契约
7.9.4 做好心理契约维护工作
参考文献
1.1 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来历
1.2 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的管理背景
1.2.1 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共建资金投入缺乏法律保障
1.2.2 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获取行业资源的渠道不畅通
1.2.3 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在获取地方政府资源中受到歧视
1.2.4 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与地方政府在共建中存在矛盾
1.3 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自身定位发展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思路
1.6 研究方法
2 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理论基础
2.1 科学发展观理论
2.2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2.3 现代人力资本理论
2.4 互补优化理论
2.5 结构功能理论
2.6 心理契约理论
3 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办学定位
3.1 行业特色地方高等院校办学科学定位的内涵
3.2 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办学定位分析
3.2.1 内部因素分析
3.2.2 外部因素分析
3.3 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定位特征
3.3.1 特征一:突出行业特色
3.3.2 特征二:定位区域服务
3.3.3 特征三:培养工程人才
3.3.4 特征四:培养应用型人才
3.3.5 特征五:培养创新型人才
4 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发展定位
4.1 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发展的理论定位
4.1.1 经济效用理论角度
4.1.2 市场机制理论角度
4.2 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发展的现实定位
4.2.1 社会发展的视角
4.2.2 市场需求机制的视角
4.2.3 人才培养模式的视角
4.2.4 高等院校协调发展的视角
5 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5.1 师资队伍建设成就
5.2 存在的问题
5.2.1 师资队伍总量增加,但整体结构呈现多视角不合理
5.2.2 中青年教师队伍不稳定
5.2.3 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5.2.4 教师来源渠道单一,流动机制不健全
5.2.5 高等院校创新积极性不高
5.3 问题原因分析
5.3.1 内外部环境变化快,观念转变较慢
5.3.2 招聘环节不合理
5.3.3 重使用,轻培养
5.3.4 对教师心理需求关注不够
5.3.5 职业满意度较低,创新氛围不足
5.3.6 社会因素影响
5.3.7 当地政府支持不够
6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培养模式
6.1 科学教育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6.2 校企合作双元制师资队伍培养模式
6.3 一体化的师资队伍培养模式
6.4 国际交流互动合作培养模式
6.5 弹性动态化培养模式
7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行业特色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长效机制
7.1 树立全新的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师资队伍建设理念
7.2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师德建设机制
7.2.1 建立师德教育机制
7.2.2 实行制度化的师德运行机制
7.2.3 端正选人用人机制
7.2.4 强化师德动机发生机制
7.2.5 实施师德监督约束机制
7.2.6 完善师德建设的环境机制
7.2.7 完善师德建设的部门管理制度
7.3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培训成长机制
7.3.1 地方工科高等院校师资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7.3.2 师资队伍素质建设的培训机制构建
7.4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动力机制建设
7.4.1 加大环境投入、减少人才流失
7.4.2 实行岗位聘任制以强化竞争、促进流动
7.5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保证机制构建
7.5.1 构建有效的物质保障机制
7.5.2 构建有效的政策与制度保障机制
7.5.3 构建良好的环境保障机制
7.6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评价机制
7.6.1 完善教师准入制
7.6.2 改革教师职称评定制度
7.6.3 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多维度评价目标体系
7.6.4 完善教师岗位聘任制度
7.7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师资队伍结构优化机制
7.7.1 师资队伍结构优化
7.7.2 师资队伍结构优化机制
7.8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师资队伍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机制
7.8.1 营造有利于创新能力发挥的环境
7.8.2 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7.8.3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7.9 基于科学发展观的师资队伍心理契约机制
7.9.1 明确学校人才需求,指导心理契约构建
7.9.2 招聘环节展示真实的学校,合理构建心理契约
7.9.3 入职培训,确保新教师建立符合实际的心理契约
7.9.4 做好心理契约维护工作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