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学校特色论(第二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人民教育出版社
  • 9787107205781
  • 86747
  • 0043151424-9
  • 教育学
  • 教育学
  • G47
  • 教育
  • 本科
内容简介
《全国教育干部培训教材·学校特色论(第二版)》本书论述了学校特色建设中的若干问题,供中小学校长、教育干部培训、进修使用。第二版保留了初版的主体框架和基本内容,对全书的基本概念和关键性结论的表述作了推敲和调整,充实了有关内容(例如学校特色的“两重性”问题,学校特色的生命周期问题),调换了部分例证,强化了全书的理论色彩。同时进一步强调了当前如特色建设的代价问题,特色建设中的形式主义问题等等。
目录
第一章  背景与意义
  一、学校特色及其研究的背景
    (一)文化多样性意义的充分显现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
    (三)教育理论与管理理论的新进展
    (四)现代学校自身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学校特色研究内容、方法与意义
    (一)学校特色研究内容
    (二)学校特色研究方法
    (三)学校特色研究意义
第二章  内涵与本源
  一、学校特色的内涵
    (一)学校特色是什么——本质的把握
    (二)学校特色不是什么——误解的辨正
  二、学校特色的本源
    (一)物质世界的差异性
    (二)社会需求的广阔性
    (三)发展时代的多元性
    (四)办学主体的能动性
第三章  结构与功能
  一、学校特色的结构
    (一)以独到的办学理念为灵魂
    (二)以稳定的学校常规为中介
    (三)以独特的优良校风为标识
    (四)以学生的素质特征为归宿
  二、学校特色的功能
    (一)为人才成长创设特定情境
    (二)为学校竞争赢得文化资本
    (三)为办学理论注入源头活水
    (四)为教育决策拓展感性思路
    (五)为中国教育塑造崭新形象
第四章  类型与品位
  一、学校特色的主要类型
    (一)体现于校舍建设的特色
    (二)渗透于行为方式的特色
    (三)凝结为文化品格的特色
  二、学校特色的品位
    (一)学校特色品位的含义
    (二)学校特色品位的尺度
第五章  过程与模式
  一、学校特色形成过程
    (一)学校特色形成过程的本质
    (二)学校特色形成过程的阶段
    (三)学校特色形成过程的规律
  二、学校特色形成的常见模式
    (一)传统发扬式
    (二)弊端矫正式
    (三)借机发挥式
    (四)空白填补式
    (五)困境奋起式
    (六)理想实施式
第六章  内因与外因
  一、学校特色形成的内部根据
    (一)校长的主导作用
    (二)教师的申坚作用
    (三)学生作用不可忽视
    (四)校长与师生之互动
  二、学校特色形成的外部条件
    (一)社会需求的开阔
    (二)管理体制的开放
    (三)领导机关的开明
    (四)公众舆论的开通
  三、学校特色形成之内外因关系
    (一)地位各异,相互依存
    (二)外因內化与内囚外化
第七章  设计与营建
  一、学校特色设计
    (一)思路之起点
    (二)控制代价的原则
    (三)目标设计
    (四)目标的符号学转换
  二、学校特色营建
    (一)全方位贯彻“校本理论”
    (二)在全面渗透中重点突破
    (三)在持续发展中形成特色
  三、学校特色的发展与完善
    (一)不断扬长补短
    (二)走出“高原期”
第八章  评估与推广
  一、学校特色评估
    (一)评估职能
    (二)评估范围
    (三)评估原则
    (四)关键在于评估者的眼光
  二、学校特色的传播与推广
    (一)学校声誉的价值
    (二)学校特色的传播
    (三)主管部门的推广
附录一  校名选释
附录二  校训词选
附录三  校歌词选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版后记
第二版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