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探微(陈治恒伤寒论十讲)
¥28.00定价
作者: 陈治恒
出版时间:2016-11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9787117234634
- 78127
- 2016-11
- 14138
- 医学
- 中医学
- R222.29
- 医学类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分成十讲。*至四讲,讲的是学习研究《伤寒论》的一些基本概念问题,并附有《关于伤寒论运用三阴三阳作为辩证纲领的理论依据》一节;第五至第十讲,主要讲的是六经病的概念、病机及证治原则,特别是对六经所代表的经络脏腑、气化及有关理论结合病理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讨论。
目录
第一讲 绪论
第一节 《伤寒论》的一般介绍
1.作者生平简介
2.《伤寒杂病论》写作的历史背景
3.《伤寒杂病论》的流传演变概况及现存版本问题
第二节 《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及成就
1.创立了较为完整的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伤寒论》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启迪了后学,推动了中医学的发展
3.《伤寒论》立法谨严,处方精审,具有重要的典范作用
第三节 学习《伤寒论》的方法
第二讲 伤寒的含义及《伤寒论》论述的重点
第一节 伤寒的含义
1.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2.何以伤寒又称为外感热病
3.《伤寒论》论述的伤寒与现代医学的伤寒有别
第二节 《伤寒论》的论述重点
第三讲 《伤寒论》六经辨证的概念
第一节 六经的基本概念
1.名称来源及含义
2.《伤寒论》六经分证与《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的关系
第二节 六经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六经是说明经络循行部位,脏腑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
2.六经是六经辨证的重要理论依据
第三节 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
1.六经辨证中寓有八纲的内容,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2.八纲辨证的普遍意义及对后世医家的影响
第四节 六经病证传变的一般规律
1.关于传变问题
2.合病、并病及坏病
第四讲 《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基本精神及证治原则
第一节 六经辨证的基本精神
1.“就整体”,就是要从整体出发
2.“凭脉证”,就是以脉证变化为依据
3.“辨阴阳”,就是要以阴阳作为辨证的总纲,并首先分清三阴三阳的变化
4.“据病机,而立治法”,就是要人从错综复杂的证候中抓住病机变化的趋势,从而确立治法
5.“以法系方和选药”的问题
第二节 六经病证治原则
1.先表后里
2.先里后表
3.表里同治
附:关于《伤寒论》运用三阴三阳作为辨证纲领的理论依据
1.阴阳五行学说
2.五行、六气与三阴三阳的关系
3.阴阳的离合、对待、底面关系
4.阴阳的升降出入,消长剥复问题
5.三阴三阳的开阖枢及标本中气问题
第五讲 太阳病的概念、病机及证治原则
第一节 太阳病的概念
1.何谓太阳病
2.太阳病的成因问题
3.太阳病的性质及特点
第二节 太阳病的病理机制
1.太阳所代表的经络、脏腑、气化及有关理论
2.太阳发病的有关问题、主要病理及其转归
第三节 太阳病的证治原则
1.“发汗、利水”两大原则在太阳病证治中的意义
2.从整体出发,抓住病机趋向,因势利导和“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在太阳病辨治中的指导作用
第六讲 阳明病的概念、病机及证治原则
第一节 阳明病的概念
1.何谓阳明病
2.阳明病的成因
3.阳明病的性质及特点
第二节 阳明病的病理机制
1.阳明所代表的经络、脏腑、气化及有关理论
2.阳明的发病特点,主要病理和转归
3.关于阳明病的转归及预后
第三节 阳明病的治疗原则及禁忌
1.治疗原则
2.治疗禁忌
第七讲 少阳病的概念、病机及证治原则
第一节 少阳病的概念
1.何谓少阳病
2.少阳病的成因
3.少阳病的性质及特点
第二节 少阳病的病理机制
1.少阳所代表的经络、脏腑,气化及有关理论
2.少阳病的主要病理
3.关于少阳病的转归
第三节 少阳病的证治原则
1.少阳病的治疗原则及禁忌
2.关于从少阳经枢转在它经证治中的意义
第八讲 太阴病的概念、病机及证治原则
第一节 太阴病的概念
1.何谓太阴病
2.太阴病的成因
3.太阴病的性质及特点
第二节 太阴病的病理机制
1.太阴所代表的经络、脏腑、气化及有关理论
2.太阴发病的有关问题
3.太阴病的主要病理
4.太阴病的转归
第三节 太阴病的证治原则
1.太阴病既属里虚寒性质
2.治疗禁忌
第九讲 少阴病的概念、病机及证治原则
第一节 少阴病的概念
1.何谓少阴病
2.少阴病的成因
3.少阴病的性质及特点
第二节 少阴病的病机
1.少阴病所代表的经络、脏腑、气化及有关理论
2.少阴病发病的有关问题
3.少阴病的主要病理
4.少阴病的转归和预后
第三节 少阴病的证治原则
1.少阴病的治疗原则
2.少阴病的治疗禁忌
第十讲 厥阴病的概念、病机及证治原则
第一节 厥阴病的概念
1.何谓厥阴病
2.厥阴病的成因
3.厥阴病的性质及特点
第二节 厥阴病的病机
1.厥阴病所代表的经络、脏腑、气化及其理论
2.厥阴的发病特点
3.厥阴的主要病理
4.厥阴病的转归及预后
第三节 厥阴病的证治原则
1.治疗原则
2.治疗禁忌
附:陈治恒经方治案10则
跋
第一节 《伤寒论》的一般介绍
1.作者生平简介
2.《伤寒杂病论》写作的历史背景
3.《伤寒杂病论》的流传演变概况及现存版本问题
第二节 《伤寒论》的学术渊源及成就
1.创立了较为完整的六经辨证论治体系,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2.《伤寒论》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启迪了后学,推动了中医学的发展
3.《伤寒论》立法谨严,处方精审,具有重要的典范作用
第三节 学习《伤寒论》的方法
第二讲 伤寒的含义及《伤寒论》论述的重点
第一节 伤寒的含义
1.伤寒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2.何以伤寒又称为外感热病
3.《伤寒论》论述的伤寒与现代医学的伤寒有别
第二节 《伤寒论》的论述重点
第三讲 《伤寒论》六经辨证的概念
第一节 六经的基本概念
1.名称来源及含义
2.《伤寒论》六经分证与《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的关系
第二节 六经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六经是说明经络循行部位,脏腑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理论
2.六经是六经辨证的重要理论依据
第三节 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的关系
1.六经辨证中寓有八纲的内容,两者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2.八纲辨证的普遍意义及对后世医家的影响
第四节 六经病证传变的一般规律
1.关于传变问题
2.合病、并病及坏病
第四讲 《伤寒论》六经辨证的基本精神及证治原则
第一节 六经辨证的基本精神
1.“就整体”,就是要从整体出发
2.“凭脉证”,就是以脉证变化为依据
3.“辨阴阳”,就是要以阴阳作为辨证的总纲,并首先分清三阴三阳的变化
4.“据病机,而立治法”,就是要人从错综复杂的证候中抓住病机变化的趋势,从而确立治法
5.“以法系方和选药”的问题
第二节 六经病证治原则
1.先表后里
2.先里后表
3.表里同治
附:关于《伤寒论》运用三阴三阳作为辨证纲领的理论依据
1.阴阳五行学说
2.五行、六气与三阴三阳的关系
3.阴阳的离合、对待、底面关系
4.阴阳的升降出入,消长剥复问题
5.三阴三阳的开阖枢及标本中气问题
第五讲 太阳病的概念、病机及证治原则
第一节 太阳病的概念
1.何谓太阳病
2.太阳病的成因问题
3.太阳病的性质及特点
第二节 太阳病的病理机制
1.太阳所代表的经络、脏腑、气化及有关理论
2.太阳发病的有关问题、主要病理及其转归
第三节 太阳病的证治原则
1.“发汗、利水”两大原则在太阳病证治中的意义
2.从整体出发,抓住病机趋向,因势利导和“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在太阳病辨治中的指导作用
第六讲 阳明病的概念、病机及证治原则
第一节 阳明病的概念
1.何谓阳明病
2.阳明病的成因
3.阳明病的性质及特点
第二节 阳明病的病理机制
1.阳明所代表的经络、脏腑、气化及有关理论
2.阳明的发病特点,主要病理和转归
3.关于阳明病的转归及预后
第三节 阳明病的治疗原则及禁忌
1.治疗原则
2.治疗禁忌
第七讲 少阳病的概念、病机及证治原则
第一节 少阳病的概念
1.何谓少阳病
2.少阳病的成因
3.少阳病的性质及特点
第二节 少阳病的病理机制
1.少阳所代表的经络、脏腑,气化及有关理论
2.少阳病的主要病理
3.关于少阳病的转归
第三节 少阳病的证治原则
1.少阳病的治疗原则及禁忌
2.关于从少阳经枢转在它经证治中的意义
第八讲 太阴病的概念、病机及证治原则
第一节 太阴病的概念
1.何谓太阴病
2.太阴病的成因
3.太阴病的性质及特点
第二节 太阴病的病理机制
1.太阴所代表的经络、脏腑、气化及有关理论
2.太阴发病的有关问题
3.太阴病的主要病理
4.太阴病的转归
第三节 太阴病的证治原则
1.太阴病既属里虚寒性质
2.治疗禁忌
第九讲 少阴病的概念、病机及证治原则
第一节 少阴病的概念
1.何谓少阴病
2.少阴病的成因
3.少阴病的性质及特点
第二节 少阴病的病机
1.少阴病所代表的经络、脏腑、气化及有关理论
2.少阴病发病的有关问题
3.少阴病的主要病理
4.少阴病的转归和预后
第三节 少阴病的证治原则
1.少阴病的治疗原则
2.少阴病的治疗禁忌
第十讲 厥阴病的概念、病机及证治原则
第一节 厥阴病的概念
1.何谓厥阴病
2.厥阴病的成因
3.厥阴病的性质及特点
第二节 厥阴病的病机
1.厥阴病所代表的经络、脏腑、气化及其理论
2.厥阴的发病特点
3.厥阴的主要病理
4.厥阴病的转归及预后
第三节 厥阴病的证治原则
1.治疗原则
2.治疗禁忌
附:陈治恒经方治案10则
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