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08-01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数学课程论与数学课程教材改革》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9787303058587
  • 57909
  • 45159076-4
  • 32开
  • 2008-01
  • 329
  • 教育学
  • 教育学
  • G633.6
  • 数学教育
  • 本科 研究生(硕士、EMBA、MBA、MPA、博士)
内容简介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紧迫任务,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变革,是教育思想和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进步。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提高教师素质,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
在选择、设计和编写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材过程中,编者遵循了以下原则:
1.从教师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战略高度,在课程体系中,加强了反映现代教育思想、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课程。
2.将教育理论和教师教育实践经验密切结合,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方法、优秀课堂教学范例,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总结教学经验,帮助教师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3.强调教材内容的科学性、先进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并兼顾几方面的高度统一。从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提高培训质量。
4.注意反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思想和新要求,以使教师尽快适应改革的需要。
目录
第一章 数学课程理论概述  第一节 数学课程   一、课程的含义   二、课程的目标   三、数学课程目标  第二节 数学课程的文化基础   一、数学文化浅说   二、数学文化研究——思维的特征和价值取向  第三节 数学课程的认识论基础   一、戴维斯、冯.格拉斯菲尔德等人的激进建构主义   二、社会建构主义   三、相互作用理论  第四节 数学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一、新行为主义   二、认知科学对数学课程的贡献 第二章 中国数学课程的改革  第一节 建国后至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的数学课程   一、移植时期的数学课程   二、中国数学教育现代化   三、1963年《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草案》评析   四、改革开放后的数学课程   五、小结  第二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评析   一、《义务教育大纲》产生的背景   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大纲简介   三、几套富有特色的义务教育数学教材   四、义务教育数学课程大纲、教材评析  第三节 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特点及其分析   一、改革的背景   二、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的思路   三、知识与发展并重——国家数学课程标准的框架   四、未来数学课程发展的探讨——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弘扬 第三章 数学课程目标的内容分析  第一节 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一、数学的基础知识   二、数学思想方法   三、技能新探  第二节 能力内涵的丰富   一、三大能力要求的变化   二、数学应用能力   三、数学交流能力  第三节 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完善   一、数学情感目标的分类   二、数学态度   三、数学观 第四章 数学课程的内容编排与评价  第一节 算术与代数的内容编排   一、算术与代数的现代数学理论基础   二、算术与代数的内容   三、教材实例  第二节 几何内容的改革   一、风雨百年话几何   二、几何的教育价值   三、几何的内容   四、教材案例  第三节 概率统计思想的逐步深入   一、概率统计的发展历史   二、信息社会对概率统计的需求   三、基础教育阶段概率统计教学的主要目标及原则   四、基础教育阶段概率统计内容的设计  第四节 国家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简介   一、高中数学课程的特点   二、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内容   三、案例——概率统计  第五节 数学课程内容的编排   一、数学课程内容的编排应体现学生的发展   二、课程内容的编排应体现合科的思想   三、课程内容的编排应将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   四、现代数学的发展对中小学课程的内容及其编排的影响   五、信息技术对数学内容及其编排的影响  第六节 数学课程的评价   一、数学课程评价的目的——知识还是能力   二、数学课程评价的方式——一元还是多元   二、数学课程评价的内容——过程还是结果   四、数学课程评价的趋势 第五章 国外数学课程的发展  第一节 轮子上的国家——美国的数学课程改革   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数学课程改革——标准运动   二、数学教材的评价   三、启示与反思  第二节 英国数学课程简介   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数学课程   二、国家数学课程的分析  第三节 荷兰数学课程的改革   一、荷兰的教育   二、荷兰的数学教育——现实数学教育   三、荷兰的数学课程   四、若干实例  第四节 日本的数学课程   一、战后日本的教育改革   二、新世纪的课程改革   三、数学课程的改革   四、借鉴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