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25-01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以下为《分子药理学(第二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9787122463388
  • 2版
  • 532027
  • 16开
  • 2025-01
  • 488
  • 313
  • R966
目录
第1章 绪论 001
1.1 分子药理学概念 001
1.2 分子药理学学科的目的和任务 003
1.3 分子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004
1.3.1 受体 004
1.3.2 细胞内信号转导 005
1.3.3 离子通道 005
1.3.4 离子交换体 006
1.3.5 酶 006
1.3.6 核酸 007
1.3.7 生物活性物质 007
1.3.8 免疫分子 008
1.4 分子药理学发展 008
1.5 分子药理学的应用 010
1.5.1 体内信息系统的研究 010
1.5.2 基因治疗 010
1.5.3 构效关系 012
1.5.4 免疫治疗 013
1.5.5 药物代谢 015
1.5.6 生物制药和中药制药 016
1.6 我国在分子药理学研究领域的成就 018
1.7 分子药理学与科技伦理 023
思考题 024

第2章 神经递质 025
2.1 神经递质的种类和特点 025
2.1.1 胆碱类递质 025
2.1.2 单胺类递质 026
2.1.3 氨基酸类递质 027
2.1.4 肽类递质 028
2.2 神经递质作用机制 029
2.2.1 神经元之间的作用过程 029
2.2.2 神经递质的作用过程 030
2.3 神经递质的转运体 031
2.3.1 质膜神经递质转运体 031
2.3.2 囊泡神经递质转运体 033
2.4 神经递质新进展 035
2.4.1 神经元的递质基因表型 035
2.4.2 突触更新的可塑性 035
2.4.3 递质共存现象 036
2.4.4 受体-环化酶系-磷蛋白与信息加工加工 036
思考题 036
拓展阅读 036

第3章 神经递质调节药物 038
3.1 胆碱类药物 038
3.1.1 拟胆碱药 038
3.1.2 抗胆碱药 039
3.1.3 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药 041
3.1.4 促乙酰胆碱释放药 042
3.2 单胺类药物 042
3.2.1 多巴胺 042
3.2.2 去甲肾上腺素与5-羟色胺 043
3.3 氨基酸类药物 043
3.3.1 γ-氨基丁酸 043
3.3.2 谷氨酸 045
3.4 神经肽类药物 046
3.4.1 P物质 046
3.4.2 神经肽Y 046
3.4.3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047
3.4.4 内源性阿片肽 047
3.4.5 胆囊收缩素 048
3.4.6 其他神经肽类 048
思考题 049

第4章 离子通道 050
4.1 离子通道概念和特征 050
4.2 离子通道基本结构 051
4.2.1 电压门控离子通道 051
4.2.2 化学门控离子通道 053
4.3 离子通道生理功能 053
4.4 离子通道类型 054
4.4.1 钠通道 054
4.4.2 钙通道 055
4.4.3 钾通道 056
4.4.4 氯离子通道 058
4.5 离子转运体 059
4.5.1 离子交换体 059
4.5.2 Na+,K+-ATP酶 059
4.5.3 质子泵 059
4.5.4 钙泵 059
思考题 059
拓展阅读 060

第5章 离子通道调节药物 061
5.1 局部麻醉药 061
5.2 抗心律失常药 062
5.2.1 钠通道阻滞药 062
5.2.2 钙拮抗药 065
5.3 抗癫痫药 065
5.3.1 大发作药物 066
5.3.2 小发作药物 067
5.3.3 部分性发作药物 067
5.4 磺酰脲类降糖药 068
5.5 利尿药 069
5.5.1 利尿药作用部位 069
5.5.2 高效利尿药 070
5.5.3 中效利尿药 071
5.5.4 低效利尿药 072
5.6 离子通道药物研究趋势 073
思考题 074

第6章 免疫调节因子 075
6.1 免疫因子种类与作用 075
6.2 免疫球蛋白与抗体 076
6.2.1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077
6.2.2 免疫球蛋白的特性 078
6.2.3 抗体的免疫原性 079
6.2.4 免疫球蛋白和抗体的生物学功能 080
6.2.5 人工制备的抗体类型 081
6.3 补体蛋白 082
6.3.1 补体激活途径 082
6.3.2 生物学功能 083
6.3.3 补体系统缺陷相关的疾病 084
6.4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084
6.4.1 HLA分子的分布、结构及主要作用作用 084
6.4.2 HLA基因复合体的遗传特点 085
6.4.3 HLA分子的功能 086
6.5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087
6.5.1 白细胞分化抗原 087
6.5.2 黏附分子 088
思考题 089
拓展阅读 089

第7章 免疫调节药物 090
7.1 免疫增强药 091
7.1.1 左旋咪唑 091
7.1.2 卡介苗 091
7.1.3 白细胞介素2 091
7.1.4 干扰素 091
7.1.5 异丙肌苷 092
7.1.6 转移因子 092
7.1.7 人免疫球蛋白 092
7.1.8 云芝多糖K 092
7.2 免疫抑制药 092
7.2.1 环孢素 092
7.2.2 他克莫司 093
7.2.3 西罗莫司 093
7.2.4 抗代谢药 094
7.2.5 烷化剂 094
7.2.6 抗体 094
7.2.7 雷公藤多苷 094
7.3 免疫调节药物的研究进展 094
7.3.1 多糖类 095
7.3.2 黄酮类 096
7.3.3 生物碱类 096
7.3.4 皂苷类 096
思考题 097

第8章 酶 098
8.1 酶的种类和性质 098
8.1.1 酶的种类 098
8.1.2 酶的其他归类法 099
8.1.3 酶的性质和特点 101
8.2 酶的结构和作用机制 101
8.2.1 酶的结构 101
8.2.2 酶的作用机制 102
8.3 几种特殊的酶 108
8.3.1 调节酶 108
8.3.2 同工酶 108
8.3.3 诱导酶 109
8.3.4 多酶复合物 109
8.3.5 固定化酶 109
8.3.6 杂化酶 109
8.3.7 模拟酶 109
8.4 酶的应用 109
8.5 药用酶研究进展 111
8.5.1 新技术在治疗酶中的应用 112
8.5.2 酶作为药物靶点的研究 113
思考题 113
拓展阅读 113

第9章 药物酶 115
9.1 肝药酶 115
9.1.1 典型CYP的活性 116
9.1.2 CYP催化的反应及其分子机制 120
9.2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121
9.2.1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结构 121
9.2.2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的类型、分布及功功能 121
9.2.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122
9.3 磷酸酶 123
9.3.1 磷酸酶的分类 123
9.3.2 磷酸酶的作用 124
9.4 SOD 125
9.4.1 SOD的种类及分布 125
9.4.2 SOD的分子结构与理化性质 126
9.5 NO合酶 128
9.5.1 NOS的分型 128
9.5.2 NOS基因和结构 128
9.5.3 NOS活性的调节 129
9.5.4 内源性NOS抑制剂及其代谢酶系统系统 129
9.6 磷酸二酯酶 130
9.6.1 PDEs的种类及分布 130
9.6.2 PDEs及其抑制剂与相关疾病的概况概况 131
9.7 纤溶酶 133
9.7.1 链激酶 133
9.7.2 尿激酶 133
9.7.3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因子 134
9.7.4 茴酰化纤溶酶原链激酶激活剂复合物复合物 134
思考题 134

第10章 核酸 135
10.1 核酸的种类和组成 135
10.1.1 核酸种类 135
10.1.2 核酸的组成 135
10.1.3 核苷酸的衍生物 136
10.2 核酸的性质及应用 137
10.2.1 核酸的性质 137
10.2.2 分子杂交 137
10.2.3 DNA芯片技术及应用 138
10.3 基因 139
10.3.1 结构基因和调节基因 139
10.3.2 基因家族 139
10.3.3 假基因 140
10.3.4 重叠基因 140
10.3.5 移动基因 140
10.3.6 断裂基因 140
10.3.7 基因组 141
10.4 转录调节因子 141
10.4.1 转录前水平的调控 141
10.4.2 真核生物的转录阻遏 144
10.4.3 转录后水平的调控 145
10.5 基因工程 146
10.5.1 DNA重组技术 146
10.5.2 基本步骤 146
10.6 基因治疗 147
10.6.1 治疗分类 147
10.6.2 治疗方式 147
10.6.3 治疗途径 148
思考题 148
拓展阅读 148

第11章 核酸类药物 150
11.1 核酸疫苗 150
11.1.1 核酸疫苗的特点 150
11.1.2 DNA疫苗的组成结构 151
11.1.3 核酸疫苗的作用机制 151
11.1.4 核酸疫苗的应用现状 151
11.2 siRNA 153
11.2.1 siRNA作用机制 153
11.2.2 siRNA药物 154
11.3 核酸抗肿瘤药 156
11.3.1 嘌呤类似物 157
11.3.2 鸟苷类似物 157
11.3.3 腺苷类似物 157
11.3.4 尿嘧啶类似物 158
11.3.5 胞苷类似物 159
11.3.6 其他核苷类似物 161
11.4 核酸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161
11.4.1 Aptamer 162
11.4.2 抗基因 162
11.4.3 核酶 162
11.4.4 反义核酸 162
11.4.5 RNA干扰剂 163
思考题 163

第12章 激素 164
12.1 概述 164
12.1.1 激素分类 164
12.1.2 激素作用特点 166
12.1.3 激素在生命活动中的意义 167
12.2 常见激素的结构和活性 167
12.2.1 肾上腺激素 167
12.2.2 皮质激素 169
12.2.3 甲状腺素 170
12.2.4 胰岛素 171
12.2.5 性激素 172
12.3 激素的作用机制 174
12.3.1 由细胞膜受体介导的机制 174
12.3.2 由胞内受体介导的机制 175
思考题 176
拓展阅读 176

第13章 激素类药物 178
13.1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 178
13.2 胰岛素及相关药物 180
13.2.1 胰岛素分泌促进剂 180
13.2.2 胰岛素增敏剂 184
13.3 抗甲状腺药 186
13.3.1 硫脲类 186
13.3.2 碘及碘化物 186
13.3.3 放射性碘 186
13.3.4 β受体阻断药 187
13.4 性激素及相关药物 187
13.4.1 雌激素及相关药物 187
13.4.2 雄激素及相关药物 189
13.4.3 孕激素及相关药物 190
思考题 192

第14章 自体活性物质 193
14.1 自体活性物质种类 193
14.1.1 组胺 193
14.1.2 5-羟色胺 194
14.1.3 前列腺素 195
14.1.4 白三烯 195
14.1.5 细胞因子 197
14.1.6 血小板活化因子 199
14.1.7 血管活性肽类 200
14.1.8 一氧化氮 200
14.1.9 血管紧张素 201
14.1.10 腺苷 202
14.1.11 P物质 203
14.1.12 氧自由基 203
14.2 自体活性物质的作用机制 204
14.2.1 组胺受体 204
14.2.2 5-羟色胺受体 205
14.2.3 前列腺素受体 206
14.2.4 白三烯受体 207
14.2.5 细胞因子受体 208
14.2.6 腺苷受体 209
14.2.7 血管紧张素受体 209
14.2.8 氧自由基 210
思考题 212
拓展阅读 212

第15章 自体活性物质相关药物 213
15.1 前列腺素类似药物 213
15.1.1 主要药物及用途 213
15.1.2 米索前列醇 214
15.2 抗血栓药 215
15.2.1 抗血小板药 216
15.2.2 抗凝血药 217
15.3 抗白三烯药 219
15.3.1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 219
15.3.2 白三烯合成抑制剂 220
15.4 一氧化氮类药物 221
15.5 抗组胺药 222
15.5.1 H1受体阻滞药 222
15.5.2 H2受体阻滞药 223
思考题 223

第16章 受体 224
16.1 受体的发现 224
16.2 受体的概念 225
16.3 受体的特性 225
16.4 受体的命名 225
16.5 受体的分类 228
16.5.1 G蛋白偶联受体 228
16.5.2 酶活性受体 230
16.5.3 核内受体 231
16.6 受体与配体间的相互作用 232
16.7 受体学说 233
16.7.1 占领学说 233
16.7.2 速率学说 233
16.7.3 变构学说 233
16.7.4 诱导契合学说 234
16.8 受体亚型和亚基作用机制 234
16.9 受体调节 235
16.9.1 药物调节 235
16.9.2 生理调节 236
思考题 237
拓展阅读 237

第17章 药物相关受体 238
17.1 受体激动药与阻断药 238
17.2 乙酰胆碱受体 238
17.2.1 乙酰胆碱受体的结构 239
17.2.2 乙酰胆碱受体的作用机制 240
17.3 肾上腺素受体 240
17.3.1 肾上腺素受体的分类 241
17.3.2 肾上腺素受体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关关系 241
17.4 阿片受体 242
17.5 氨基酸受体 242
17.6 组胺受体 243
17.6.1 组胺受体的亚型、分布及作用机制机机制 243
17.6.2 组胺受体的生理效应 244
17.7 腺苷受体 245
17.8 以受体理论为指导开展的新药研究研究研究 246
思考题 249

第18章 信号转导 250
18.1 细胞化学信号传递过程 250
18.1.1 化学信号的种类 250
18.1.2 化学信号的细胞外传递 251
18.1.3 化学信号的跨膜传递 252
18.2 鸟苷酸结合蛋白 253
18.2.1 G蛋白的分类与结构 253
18.2.2 G蛋白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255
18.2.3 G蛋白效应器 257
18.3 第二信使系统 258
18.3.1 环腺苷酸 258
18.3.2 环鸟苷酸 259
18.3.3 磷酸肌醇 259
18.3.4 钙离子 259
18.4 细胞内信息传递途径 260
18.4.1 Gs/Gi-AC-cAMP信号途径 260
18.4.2 Gq-PLCβ-DAG/IP3信号途径 262
18.4.3 GC-cGMP-PKG信号途径 263
18.4.4 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途径 264
18.4.5 非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信号途径途途径 266
18.5 核受体及其信号途径 266
18.6 不同信号途径之间的交互作用 267
思考题 268
拓展阅读 268

第19章 信号转导调节药物 270
19.1 概述 270
19.1.1 作用于受体的药物 270
19.1.2 作用于G蛋白的药物 270
19.1.3 作用于效应器的药物 271
19.1.4 作用于其他信号转导分子的药物药药物 272
19.2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272
19.2.1 含喹唑啉结构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273
19.2.2 含喹啉结构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274
19.2.3 含吲哚结构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275
19.2.4 含吲唑结构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276
19.2.5 含嘧啶结构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276
19.2.6 含哒嗪结构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277
19.2.7 含芳基脲结构的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278
19.3 蛋白酪氨酸磷酸化酶抑制剂 279
19.3.1 无机化合物抑制剂 280
19.3.2 磷酸酯类抑制剂 280
19.3.3 噻二唑烷酮类抑制剂 281
19.3.4 醌类抑制剂 281
19.4 STATs信号途径抑制剂 281
19.4.1 化合物STA21及其类似物 282
19.4.2 Stattic及其类似物 283
19.4.3 姜黄素 283
19.4.4 喹啉酮类似物 284
19.5 TOR信号抑制剂 284
19.5.1 雷帕霉素及其衍生物 285
19.5.2 PI3K抑制剂 285
19.6 RAGE靶点药物 286
19.6.1 sRAGE 287
19.6.2 抗RAGE的抗体 287
19.6.3 RAGE的反义核酸和核酶技术 287
19.6.4 小分子RAGE抑制剂 287
思考题 288

第20章 分子药理学实验技术 289
20.1 PCR技术 289
20.1.1 PCR原理 289
20.1.2 常用PCR分类 289
20.2 重组DNA技术 291
20.2.1 目的基因的制备 291
20.2.2 接合反应 292
20.2.3 细菌转化 292
20.2.4 菌落筛选 292
20.2.5 菌种培养保存和复苏 293
20.3 基因转染技术 293
20.3.1 化学转染法 293
20.3.2 生物方法 294
20.4 核酸杂交技术 294
20.4.1 核酸分子杂交原理 294
20.4.2 核酸分子杂交类型 294
20.5 基因芯片技术 296
20.5.1 基因芯片技术原理 296
20.5.2 基因芯片关键技术环节 297
20.6 反义核酸技术 298
20.6.1 反义核酸作用机制 299
20.6.2 反义核酸的种类 299
20.6.3 RNA干扰技术 299
20.6.4 反义寡核苷酸 300
20.7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300
20.7.1 基本原理 301
20.7.2 分类及其操作步骤 301
20.8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304
20.8.1 基本原理 304
20.8.2 操作步骤 305
20.9 Western印迹法 305
20.9.1 基本原理 305
20.9.2 操作步骤 306
20.10 免疫共沉淀 306
20.10.1 基本原理 306
20.10.2 操作步骤 307
20.11 膜片钳技术 307
20.11.1 膜片钳技术基本原理与特点 307
20.11.2 膜片钳记录的几种形式 308
20.12 放射配体受体结合实验 309
20.12.1 原理 309
20.12.2 测定方法 311
思考题 311
参考文献 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