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化学 / 国家职业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配套教材,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岗-证新形态一体化教材
作者: 张韶虹,李峰,王丽
出版时间:2022-03-28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571387
- 1版
- 418681
- 42252044-5
- 平装
- 16开
- 2022-03-28
- 400
- 396
- 理学
- 化学
- 医学检验技术
- 高职
本书是国家职业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配套教材,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课岗证一体化新形态系列教材之一。
全书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实验指导三篇,共22章、16个实验项目,涵盖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注重化学知识与医学专业的联系及应用。
本书各章设有“学习目标”“思维导图”,以“问题导入”引入正文,引导学生学习。正文中穿插有“课堂讨论”“知识拓展”“化学史话”等模块,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材的趣味性和思想性;链接有微课、视频、动画等数字化资源,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每章后附有课后练习,链接有在线测试,以促使学生强化练习,实现学习方式多元化。本书还配套建设有数字课程,学习者可以登录“智慧职教”网站(www.icve.com.cn)浏览课程资源,详见“智慧职教”服务指南。教师可以发送邮件至编辑邮箱gaojiaoshegaozhi@163.com索取教学课件。
本书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医学检验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及临床医学、口腔医学、护理等相关医学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作为成人教育相关专业的参考用书及相关社会从业人士的自学用书。
前辅文
绪论
一、 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概况
二、 化学和医学、生活的关系
三、 医用化学的内容和任务
四、 学习医用化学的方法
第一篇 无机化学
第一章 原子结构
第一节 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
一、 核外电子运动的特殊性
二、 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
第二节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一、 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级
二、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则
三、 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式
第三节 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一、 原子电子层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二、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第二章 分子结构
第一节 离子键
一、 离子键的形成和特征
二、 离子晶体
第二节 共价键
一、 共价键的形成和特点
二、 杂化轨道理论
三、 键参数
第三节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一、 分子的极性
二、 分子间作用力
三、 氢键
第三章 溶液与溶液的渗透压
第一节 分散系
一、 分散系的概念
二、 分散系的分类
第二节 溶液组成标度的表示方法
一、 物质的量浓度
二、 质量浓度
三、 质量分数
四、 体积分数
第三节 溶液的渗透压
一、 渗透现象和渗透压
二、 渗透压与浓度、温度的关系
三、 渗透压在医学上的意义
第四章 溶胶与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第一节 溶胶
一、 溶胶的性质
二、 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
第二节 高分子化合物溶液
一、 高分子溶液的概念
二、 高分子溶液的特性
三、 高分子溶液对胶体的保护作用
第三节 表面活性物质和乳状液
一、 表面活性物质
二、 乳状液
第五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 化学反应速率
一、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二、 化学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三、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第二节 化学平衡
一、 化学平衡的概念
二、 化学平衡常数
三、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第六章 酸碱平衡
第一节 酸碱理论简介
一、 酸碱电离理论
二、 酸碱质子理论
第二节 水溶液的酸碱平衡
一、 水的质子自递平衡和溶液的酸碱性
二、 弱酸弱碱的解离平衡
三、 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
第三节 酸碱指示剂
一、 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原理
二、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第七章 缓冲溶液
第一节 缓冲溶液的概念和组成
一、 缓冲作用和缓冲溶液
二、 缓冲溶液的组成
三、 缓冲作用原理
第二节 缓冲溶液的pH计算
一、 缓冲溶液的pH计算
二、 缓冲容量
三、 缓冲范围
第三节 缓冲溶液的配制
一、 缓冲溶液的配制
二、 血液中的缓冲对
第八章 沉淀溶解平衡
第一节 溶度积原理
一、 溶度积常数
二、 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
三、 溶度积规则
第二节 沉淀溶解平衡过程
一、 沉淀的生成
二、 沉淀的溶解
三、 沉淀的转化
四、 分步沉淀
第九章 氧化还原与电极电势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一、 氧化数
二、 氧化还原反应
三、 氧化还原电对
第二节 原电池与电极电势
一、 原电池
二、 电极电势
三、 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
第三节 电极电势的应用
一、 比较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相对强弱
二、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
三、 计算原电池的电动势
四、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限度
第十章 配位平衡
第一节 配位化合物
一、 配合物的定义和组成
二、 配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第二节 配位平衡
一、 配位平衡及平衡常数
二、 配位平衡的移动
第十一章 常见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 金属元素
一、 碱金属
二、 碱土金属
三、 过渡金属
第二节 非金属元素
一、 碳族和硼族元素
二、 氮族元素
三、 氧族元素
四、 卤族元素
第二篇 有机化学
第十二章 有机化合物概述
一、 有机化学和有机化合物
二、 有机化合物的特性
三、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四、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第十三章 烃和卤代烃
第一节 烷烃
一、 烷烃的结构
二、 烷烃的同分异构和命名
三、 烷烃的性质
第二节 烯烃
一、 烯烃的结构、命名
二、 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
三、 烯烃的性质
四、 二烯烃
第三节 炔烃
一、 炔烃的结构、命名
二、 炔烃的性质
第四节 脂环烃
一、 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
二、 脂环烃的性质
三、 环己烷和取代环己烷的构象
第五节 芳香烃
一、 芳香烃的分类、结构和命名
二、 芳香烃的性质
三、 苯环上取代基的定位效应
四、 稠环芳烃
第六节 卤代烃
一、 卤代烃的分类和命名
二、 卤代烃的性质
第十四章 醇、酚、醚
第一节 醇
一、 醇的分类、命名
二、 醇的性质
三、 重要的醇
第二节 酚
一、 酚的分类、命名
二、 酚的性质
三、 重要的酚
第三节 醚
一、 醚的分类、命名
二、 醚的性质
三、 重要的醚
第十五章 醛和酮
第一节 醛、酮的分类和命名
一、 醛、酮的分类
二、 醛、酮的命名
第二节 醛、酮的性质
一、 醛、酮的物理性质
二、 醛、酮的相似化学性质
三、 醛的特殊性质
第三节 重要的醛和酮
一、 甲醛
二、 乙醛
三、 丙酮
第十六章 羧酸和取代羧酸
第一节 羧酸
一、 羧酸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二、 羧酸的性质
三、 重要的羧酸
第二节 羟基酸和酮酸
一、 羟基酸
二、 酮酸
第十七章 对映异构
第一节 平面偏振光和物质的旋光性
一、 平面偏振光
二、 物质的旋光性
三、 旋光度和比旋光度
第二节 化合物的旋光性与其结构的关系
一、 手性、手性分子及对映体
二、 分子的对称性和旋光性
三、 外消旋体
第三节 旋光异构体的构型
一、 费歇尔投影式
二、 D/L构型命名法
三、 R/S构型命名法
四、 旋光异构体性质的差异及生物活性
第十八章 羧酸衍生物和脂类
第一节 羧酸衍生物
一、 羧酸衍生物的命名
二、 羧酸衍生物的性质
三、 碳酸衍生物
第二节 脂类
一、 油脂
二、 磷脂
三、 甾族化合物
第十九章 糖类
第一节 单糖
一、 单糖的结构
二、 单糖的性质
三、 重要的单糖
第二节 双糖
一、 还原性双糖
二、 非还原性双糖
第三节 多糖
一、 淀粉
二、 糖原
三、 纤维素
第二十章 含氮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 胺
一、 胺的分类和命名
二、 胺的性质
第二节 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
一、 重氮化合物
二、 偶氮化合物
第二十一章 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
第一节 杂环化合物
一、 杂环化合物和杂原子
二、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三、 常见的杂环化合物
第二节 生物碱
一、 生物碱的性质
二、 重要的生物碱
第二十二章 氨基酸和蛋白质
第一节 氨基酸
一、 氨基酸的结构
二、 氨基酸的分类和命名
三、 氨基酸的性质
第二节 蛋白质
一、 蛋白质的组成和分类
二、 蛋白质的结构
三、 蛋白质的性质
第三篇 实验指导
医用化学实验基本知识
一、 实验室规则
二、 实验室安全守则
三、 试剂使用规则
四、 医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实验一 医用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实验二 溶液的配制与稀释
实验三 缓冲溶液的配制与性质
实验四 电解质溶液
实验五 氧化还原反应
实验六 配位化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实验七 常压蒸馏和沸点测定
实验八 熔点的测定
实验九 醇、酚的性质
实验十 醛、酮的性质
实验十一 羧酸和取代羧酸的性质
实验十二 旋光度的测定
实验十三 乙酸乙酯的制备
实验十四 糖类的性质
实验十五 乙酰水杨酸的制备
实验十六 氨基酸和蛋白质的性质
附 录
附录一 元素的原子量(2007)
附录二 常用酸碱的相对密度和浓度
附录三 常用质子酸的解离常数(298.15 K)
附录四 常用酸碱指示剂
附录五 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方法和pH
附录六 常见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常数(298.15 K)
附录七 常见配离子的稳定常数(298.15 K)
附录八 常用电对的标准电极电势(298.15 K)
参考文献
元素周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