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21-05

出版社: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9787568180177
  • 1-2
  • 372010
  • 43244662-3
  • 平装
  • 16开
  • 2021-05
  • 316
  • 212
  • 教育学
  • 教育学
  • 学前教育
  • 本科 高职
作者简介
董吉贺,男,1973年生。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院长,教授,教育学博士。参与国家级、省部级2项课题的研究。被评为济宁市第八届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济宁市第五届青年科技奖。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程,在学前教育人才培养中占据重要地位,也是我社学前教考训一体化新形态系列教材的其中一本。本教材秉持《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标准及大纲》等文件的基本理念和要求,紧密围绕幼儿园一线教学实践展开,务必在“教”(教学)的基础上突出“考”(考试)、“训”(实训)。全书紧紧围绕学前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社会教育活动的指导及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实施案例等,适应社会发展和儿童发展的需要,注重知识、能力、素质的养成。
目录
第一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概述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内涵与性质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内涵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学科性质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地位与意义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地位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
第三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
一、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
二、世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

第二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结构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的选择依据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

第三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一般方法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特殊方法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
一、专门组织的社会教育活动
二、随机的社会教育活动
三、家—园—社区合作共育的社会教育活动

第三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评价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程序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要素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评价的内涵及意义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评价的原则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评价的主要内容
四、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标准
第五章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教育与活动指导
第一节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一、自我意识的概念和结构
二、自我意识的产生
三、自我意识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教育活动指导
一、自我意识教育概述
二、自我意识教育活动指导
三、自我意识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基本结构
四、综合利用多种因素培养幼儿自我意识能力

第六章 学前儿童人际交往能力教育与活动指导
第一节 学前儿童人际交往的概述与发展
一、学前儿童人际交往的概述
二、学前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人际交往能力教育活动指导
一、提供交往的环境与机会,帮助幼儿发展社会交往技能
二、加强指导,使幼儿掌握正确的人际交往技能
三、分析幼儿不利于交际的性格形成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四、注重家园配合,强化幼儿良好的交往技能

第七章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教育与活动指导
第一节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概述与发展
一、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概述
二、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亲社会行为教育活动指导
一、合作行为的教育
二、分享行为的教育
三、助人行为的教育
四、安慰行为的教育
五、同情心的教育

第八章学前儿童社会认知教育与活动指导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概述与发展
一、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概述
二、学前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社会认知教育活动指导
一、学前儿童对人际关系的认知教育活动指导
二、学前儿童对社会环境的认知教育活动指导
三、学前儿童对社会角色的认知教育活动指导
四、学前儿童对社会规范的认知教育活动指导
五、学前儿童对重大社会事件的认知教育活动指导

第九章 学前儿童归属感教育与活动指导
第一节 学前儿童归属感含义与发展
一、学前儿童归属感的含义
二、学前儿童归属感的发展
第二节 学前儿童归属感教育活动指导
一、学前儿童归属感教育的途径
二、学前儿童归属感教育活动的培养策略

第九章学前儿童问题行为及指导
第一节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概述
一、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含义
二、学前儿童常见社会问题行为的表现与成因
第二节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指导
一、自然后果法
二、强化法
三、代币法
四、模仿法
五、系统脱敏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