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 #

出版时间:2007-03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中国地理教程(附电子教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207330
  • 1版
  • 123588
  • 46251628-7
  • 平装
  • 异16开
  • 2007-03
  • 740
  • 314
  • 理学
  • 地理学
  • K92
  • 地理科学类
  • 本科 研究生及以上
内容简介

本书以地球表层系统的人地关系为主线, 强调综合, 凸显区域地理格局、过程和可持续发展。全书分设! 篇。上篇是总论, 整体介绍了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地理景观格局及其演变、人口和城市化、自然资源、国土开发以及地理区划。中篇是专论, 主要介绍与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土地退化、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生物多样性以及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地理工程。下篇是分论, 分别阐释了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及海洋" 个地带的的" 个地理区域的人口、环境、资源与区域发展(PRED) , 提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书后附有中国地理光盘, 内容包括: 电子教案、地图库、数据库、影像库、文献库等。

目录

 前辅文
 上篇总论
  第一章中国地理区位与特征
   第一节中国地理区位与国土
    一、中国在地球坐标系中的位置
    二、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
    三、中国在世界的地理区位
    四、中国在世界的地位
    五、中国的疆域与国土
   第二节中国的地理特征
    一、地理景观复杂多样且地域差异显著
    二、自然环境时空变化显著
    三、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影响深刻
  第二章中国地理景观格局及其演变
   第一节大地构造与地貌格局
    一、大地构造
    二、地势
    三、地貌组合
    四、地表物质组成与特殊地貌
   第二节季风气候与水热结构
    一、季风环流
    二、青藏高原隆起与气候区域分异
    三、水热结构
   第三节自然地带
    一、土壤-植被地带
    二、地表水的自然地带分异
   第四节土地利用/覆盖及其变化
    一、土地利用
    二、土地覆盖
    三、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四、土地利用/覆盖与碳储量
   第五节地理景观格局演变
    一、第三纪以来地理景观格局及其演变过程
    二、第四纪中国地理景观形成与演变
    三、全新世气候波动与地理景观格局变化
    四、城市化与地理景观格局变化
  第三章中国人口及城镇化
   第一节中国人口的基本特征
    一、中国人口总量特征
    二、中国人口的结构特征
    三、中国人口分布与迁移特征
   第二节人口密度与地理意义
    一、人口密度分布
    二、人口密度时空格局变化
    三、胡焕庸中国人口分布界线的地理意义
   第三节中华民族与地域特征
    一、中华民族的构成
    二、中华民族的地理分布
   第四节城镇化
    一、城乡人口的变化
    二、城镇人口的变化
    三、城镇化的地域差异
  第四章中国国土开发
   第一节中国的自然资源
    一、自然资源的特点
    二、自然资源的分布
   第二节可更新自然资源与开发
    一、可更新自然资源与农业生产
    二、粮食生产与布局
    三、经济作物生产与布局
    四、畜牧业生产与布局
    五、林业生产
    六、淡水水产与布局
    七、水资源开发
   第三节能源与开发
    一、化石能源与开发
    二、核资源与核能利用
    三、可再生能源与开发
    四、区域经济发展与能源保障
   第四节矿产资源与开发
    一、大地构造与矿产资源分布
    二、矿产资源的组合特点
    三、矿产资源开发
   第五节人类遗产资源与开发
    一、人类遗产资源
    二、地理多样性对遗产资源的影响
    三、人类遗产与旅游开发
   第六节交通建设与布局
    一、交通的快速建设
    二、铁路运输
    三、公路运输
    四、水路运输
    五、航空运输
   第七节工业化与经济布局
    一、工业化进程
    二、经济发展
    三、区域开发
    四、参与全球的区域经济合作
  第五章中国地理区域划分
   第一节中国自然区划
    一、自然区划的基本理论
    二、自然区划的历史演进
    三、中国综合自然区划方案
    四、中国三大自然区特征与海域划分
   第二节中国行政区划
    一、行政区划分原则
    二、行政区划的演变
    三、行政区划的现状
   第三节中国农业区划与农村经济区划分
    一、农业区划与农村经济区划的联系与区别
    二、中国综合农业区划
    三、中国农村经济区划
   第四节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
    一、基于图论的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
    二、基于实证的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
   第五节中国经济区划
    一、经济区划的基本原则
    二、基于政府的中国经济区划方案
    三、基于学者的中国经济区划方案
   第六节中国地理分区
    一、地理分区的理论认识
    二、中国地理分区初步方案
 中篇专论
  第六章中国的土地退化
   第一节土地退化的特征
    一、对土地退化的理解
    二、土地退化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水土流失
    一、水土流失的现状
    二、水土流失的成因与过程
    三、水土流失的区域影响
   第三节沙漠化
    一、沙漠化的现状
    二、沙漠化的成因与过程
    三、沙漠化的区域影响
   第四节草地退化
    一、草地退化的现状
    二、草地退化的成因与过程
    三、草地退化的区域影响
   第五节土地盐渍化
    一、土地盐渍化的现状
    二、盐渍化的成因与过程
    三、盐渍化的区域影响
  第七章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自然灾害的特征
    一、自然灾害及其分类
    二、灾害系统
    三、中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中国综合自然灾害
    一、孕灾环境与自然致灾因子
    二、承灾体与灾情
    三、自然灾害地域差异
   第三节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一、地震灾害
    二、水灾
    三、台风灾害
    四、旱灾
    五、沙尘暴灾害
    六、雪灾
    七、冰雹灾害
    八、崩滑流灾害
    九、风暴潮灾害
    十、赤潮
    十一、农作物病虫害
  第八章中国的环境污染
   第一节环境污染形成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
    二、人为因素
   第二节环境污染的总体特征
    一、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在有些地区超过环境自净能力
    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压缩型”、“复合型”特征
    三、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引起的污染特征
    四、面源与点源并存,有些地区面源污染趋于严重
   第三节大气、水体、土壤环境污染
    一、大气环境污染
    二、水环境污染
    三、土壤环境污染
  第九章中国的生物多样性
   第一节生物多样性的特征
    一、物种多样性
    二、遗传多样性
    三、生态系统多样性
    四、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状况
    五、中国的生物多样性分布中心
   第二节森林的生物多样性
    一、森林的生物多样性
    二、森林生物多样性受威胁的现状及其原因
   第三节草地的生物多样性
    一、温带草原的类型和分布
    二、温带草原的生物多样性
    三、威胁中国温带草原生物多样性的人类活动
   第四节荒漠的生物多样性
    一、荒漠的生物多样性
    二、荒漠生物多样性所受的威胁
   第五节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一、湿地的现状
    二、内陆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三、中国湿地在世界珍稀水禽保护中的独特意义
    四、湿地受破坏的状况
  第十章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与地理工程
   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与规划
    一、中国21世纪议程
    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
    三、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减灾规划
    五、其他相关规划
   第二节地理工程
    一、地理工程的概念
    二、生态建设工程
    三、环境污染防治工程
    四、生物多样性保育与自然保护区工程
    五、减灾工程
   第三节区域可持续发展测度与和谐发展
    一、中国传统的和合文化
    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测度
    三、“生态导向”的土地利用规划
    四、和谐发展
 下篇分论
  第十一章中国海洋地带
   第一节海洋地带概述
    一、海洋地带的范围
    二、海洋环境及特征
    三、海洋资源及其开发
    四、海洋经济发展
    五、海洋环境污染与防治
   第二节渤海区
    一、区域环境特征
    二、海区特色
    三、重点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
    四、港口建设与海洋运输
    五、海洋污染与环境保护
   第三节黄海区
    一、区域环境特征
    二、海区特色
    三、港口建设与海洋运输
    四、环黄海经济圈
   第四节台湾岛及东海区
    一、区域环境特征
    二、舟山群岛及其渔业
    三、港口建设与海洋运输
    四、台湾岛
   第五节海南岛及南海区
    一、区域环境特征
    二、热带海洋特色
    三、油气资源及开发
    四、港口建设与海洋运输
    五、海南岛
  第十二章中国东部地带
   第一节辽吉黑地区
    一、地理区位
    二、地理概况
    三、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
    四、哈大工业走廊
    五、振兴东北
   第二节京津冀鲁豫地区
    一、地理区位
    二、地理概况
    三、黄河下游的变迁与人地关系
    四、水资源短缺
    五、京津冀首都圈
   第三节沪苏浙皖湘鄂赣地区
    一、地理区位
    二、地理概况
    三、季风亚热带与粮经基地
    四、黄金水道与洪涝灾害
    五、长江三角洲
   第四节粤桂闽港澳地区
    一、地理区位
    二、地理概况
    三、热带-亚热带季风与特色农业
    四、香港与澳门特别行政区
    五、珠江三角洲
  第十三章中国中部地带
   第一节内蒙古地区
    一、地理区位
    二、地理概况
    三、草原畜牧业基地
    四、农牧交错带的土地利用与土地退化
    五、蒙古族与草原文化
   第二节晋陕甘宁地区
    一、地理区位
    二、地理概况
    三、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生态建设
    四、大陆桥与工业走廊
    五、能源重化工基地
   第三节川渝地区
    一、地理区位
    二、地理概况
    三、四川盆地与农业生产基地
    四、成渝经济区
   第四节云贵地区
    一、地理区位
    二、地理概况
    三、喀斯特与人地关系
    四、生物产业基地
    五、大西南通道与文化旅游
  第十四章中国西部地带
   第一节新疆地区
    一、地理区位
    二、地理概况
    三、绿洲农业与经济
    四、能源、石化基地
    五、多民族与伊斯兰文化
    六、地缘政治与经济
   第二节青藏地区
    一、地理区位
    二、地理概况
    三、藏文化
    四、高寒畜牧业
    五、优势产业与重点发展区
    六、青藏高原冰冻圈对全球变化的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