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传略(第三辑)
作者: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出版时间:2017-11-23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488210
- 1
- 298959
- 平装
- 16开
- 2017-11-23
- 920
- 684
- 教育学
- 教育学
本书是《共和国老一辈教育家传略》的第三部,着重记录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八九十年代活跃在高等教育领域的14位老一辈教育家的家庭环境、成长经历、革命历程、教育理念及教育成果等。他们曾经在我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高等学校中担任过主要领导工作,在教育战线德高望重。他们对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竭尽忠诚,对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有独到见解,对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这14位老一辈教育家分别是竺可桢、施平、钱伟长、滕维藻、高景德、何东昌、谷超豪、张岂之、吴咏诗、石元春、赵鹏大、翁史烈、杨福家、管华诗。书中配有大量珍贵的照片,使这样一部沉甸甸的有着丰富史料价值的图书显得更加厚重。
前辅文
竺可桢 潘一骁 张 立
一、中国科学界和教育界的一面旗帜
(一)幼年就学
(二)留学美国
(三)回国教书
(四)筹建气象所
(五)长校浙大
(六)黔北办学
(七)复员回杭
(八)新中国新事业
(九)资源综合考察
(十)鞠躬尽瘁
二、求真务实的教育实践
(一)留学回国初期的教育实践
(二)任浙江大学校长时期的教育实践
(三)新中国时期的人才培养工作
三、彰显求是精神的教育思想
(一)追求教育公平
(二)中西兼收并蓄
(三)提倡学术自由
(四)主张通专并重
(五)强调教研结合
施平 包汉中 汪祥云
一、生平:百年传奇,历经风雨为人民
(一)出身书香世家,少小好学向上
(二)沐浴风暴洗礼,发奋就读浙大
(三)奔赴南京请愿,促蒋对日宣战
(四)发动杭城学生,声援北平学潮
(五)两次与蒋谈判,不怕威胁恐吓
(六)转战大江南北,立下汗马功劳
(七)尽心教育事业,主政北京农大
(八)深受极“左”迫害,冤遭撤职入狱
(九)历史峰回路转,重振华东师大
(十)年逾古稀,参与市政领导
二、业绩:开拓创新,呕心沥血办教育
(一)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学习苏联不生搬硬套
(二)大刀阔斧拨乱反正,彻底平反冤假错案
(三)试行高校领导体制改革,体现民主办校、教授治学
(四)国家建设教育是基础,办好高校教师是关键
(五)制定新的办学治校方针,建设高质量的重点大学
(六)探索民主选举高校领导,放开视野广纳有用人才
(七)紧跟时代开展科学研究,面向未来增设新型学科
(八)充分发挥专家作用,积极培植年轻一代
(九)倡导“群育”“美育”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十)突破传统办学机制观念,广泛开展校际协作交流
三、晚年:老有所进,伏枥仍存万里心
钱伟长 陈 然 戴世强
一、生平
(一)坎坷童年
(二)刻苦攻读
(三)弃文学理
(四)投身洪流
(五)宁折不弯
(六)风华正茂
(七)艰苦创业
(八)欢呼解放
(九)春风化雨
(十)矢志不渝
(十一)百折不回
(十二)躬逢盛世
(十三)志在千里
(十四)甘为人梯
(十五)新的辉煌
二、钱伟长的教育思想及其实践
(一)鲜明正确的人才观
(二)与时俱进的办学观
(三)全面辩证的教学观
(四)钱伟长与上海大学
三、钱伟长的学术成就和学术贡献及其影响
(一)钱伟长的主要学术理论成就
(二)上海市应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的建所之道
(三)钱伟长与《应用数学和力学》杂志
(四)发展我国力学事业中的创举
四、结语
滕维藻 张 鸿
一、生平
二、学术贡献
三、教育思想与实践
(一)依靠知识分子办好大学
(二)立志改革、勇创新路
(三)大学要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四)办大学必须保证教育质量第一
(五)培养德才兼备的“四化”建设人才
(六)全面提高学校的科学研究水平
(七)学科建设要突出特色与优势
(八)把师资队伍建设提到战略高度来认识
(九)合作办学发挥多方优势
(十)开创国际办学新格局
四、精神风范
高景德 丁青青 方惠坚
一、勤奋、钻研,胸怀大志
(一)聪颖勤奋初出茅庐
(二)动荡曲折立志报国
(三)积沙成塔脱颖而出
(四)追求真理矢志不渝
(五)孜孜不倦攻克难关
二、开拓、创新,多有建树
(一)理论实际相得益彰
(二)科研创新蜚声中外
(三)学科建设高瞻远瞩
(四)人才培养高屋建瓴
(五)治校方略意义深远
三、学者、大师,赤诚奉献
(一)献身教育、无怨无悔
(二)诲人不倦、润物无声
(三)服务社会、赤诚奉献
(四)严于律己、克己奉公
(五)大师风范、昭示后人
何东昌 刘 超 李 越
一、生平
(一)在乱世中历练成长
(二)水木清华,锋芒初露
(三)分管全校教学工作,推动清华教育改革
(四)身处逆境,坚持原则
(五)总揽全国教育行政,推动教育综合改革
(六)老骥伏枥,心系家国
二、宏丰的教育思想体系
(一)育人为本,方向为先
(二)扎根中国大地,探索“中国道路”
(三)顺应时代,综合改革,统筹推进
(四)关注“三农”问题,倾情农村(农林)教育
(五)学科交融,理工结合
(六)重视文科,多办文科,办好文科
(七)人才培养:又红又专,全面发展
(八)明确反对“应试教育”,大力提倡素质教育
三、功勋卓著,风范永存
(一)无尽的缅怀
(二)行动力量推动变革,思想魅力洞穿时空
(三)在历史节点上的贡献
四、小结
谷超豪 虞 彬
一、生平
(一)14岁的初中学生成了共产党员
(二)投身浙江大学进步学生运动,迎接解放
(三)文教战线上的先进工作者
(四)自主创新,勇攀数学高峰
二、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一)兼任复旦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强调因材施教,重视专业课程建设
(二)通过人才梯队的培养,将自己的学术传递给学生
(三)学术研究服从国家需求
(四)担任高校领导,重视基础研究
(五)重视通过多学科交叉,推动中国科技大学创新研究
(六)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质量人才
(七)紧密结合地方实际,把温州大学建设成综合性大学
(八)数学学科应积极为上海、国家经济建设服务
(九)培养人才具有全局眼光与战略视野
(十)重视教材和科普书编纂
(十一)重视校友会工作
三、结语
张岂之 陈战峰 张茂泽 郑 熊 曹振明
一、生平
(一)辗转求学
(二)结缘西北
(三)焕发生机
(四)乐此不疲
二、文化育人:人文教育观与文化观
(一)主要理念
(二)理论基础
(三)教材编撰
三、教育管理理念与实践
(一)锐意改革,试行校长负责制
(二)联合办学,争取多方支持
(三)学科综合发展,坚持走综合性的办学路子
(四)争取校外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五)完善规章制度,努力在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上下功夫
四、研究生教育理念与实践
(一)研究生培养的三个理念
(二)研究生培养的教育实践
五、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对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思考及主要观点
(二) 推进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实践活动
吴咏诗 常辽华 张世轶
一、人生经历
(一)家学渊源
(二)读书救国
(三)精心育人
(四)办学强国
(五)教育家的情怀
二、系统、丰富、具有前瞻性的教育思想与实践
(一)探索我国高等工业院校之培养目标
(二)提出“以创造能力为核心”的新型人才观
(三)确立“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办学思想
(四)坚持本科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主体和基础地位
(五)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
(六)关于加强德育、综合培养的战略思考与教育实践
(七)“严”“活”统一的教育管理思想与实践
(八)着力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九)以教育教学研究为基础推动教育改革深化
(十)推动校内管理体制改革和深化综合改革
(十一)高等教育必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
(十二)终生学习的思想与面向21世纪的高等教育改革
三、中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探索者、实践者
(一)创建了“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突出创造能力培养”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二)率先提出“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国际化”的办学思想,为我国重点理工科大学向国内外知名高水平大学迈进指明了现实道路
(三)我国“终生学习”思想最早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为21世纪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拓展了方向
(四)敢于担当、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高尚品格造就了高瞻远瞩的教育家
石元春 何志勇
一、根植泥土济苍生
(一)青春壮志
(二)初涉科海
(三)改土治碱
(四)勤育桃李
二、农大转型改革记
(一)农大概况
(二)变革时代
(三)八年转型改革
三、石元春教育思想
(一)历史背景
(二)核心思想
四、老骥伏枥志千里
(一)学无止境
(二)能源大梦
(三)寄望后生
赵鹏大 曹南燕 徐 燕 张地珂 刘妍慧 庞伟红
一、生平
(一)动荡童年,艰苦少年
(二)地学憧憬,北大圆梦
(三)锐意践行,因故而终
(四)不辍钻研,当选院士
(五)担任校长,力求有成
(六)最潮老校长的晚年生活,耕耘不怠
二、教育思想与实践
(一)力主学校由单科性地质学院向综合性地质大学转型
(二)提出“一个为主、两个中心和三项功能”的教育思想
(三)现代型、开放型、国际型(三型)思想
(四)提出增强高等院校“四力”的办学思想
(五)培养“五强”人才
(六)教育家的情怀
翁史烈 徐 骞
一、生平
(一)背井离乡赴上海,立志报国选造船
(二)求学交大“调皮生”,派遣苏联为深造
(三)赤诚之心回祖国,献身科学成果硕
(四)一腔热血为教育,百年学府当家人
二、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
(一)关于高等教育使命的思考
(二)开创学科建设新局面
(三)深化教育改革,提升办学水平
(四)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推动联合办学
(五) 打造硬环境:校区辟“新”,筹资有“道”
(六) 提升软实力:创文明校园,育一流人才
(七) 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而上下求索
三、社会变革的引领者
(一) 担当决策咨询的领军人
(二) 为能源革命进言献策
(三) 与OM的不解之缘
杨福家 陈 弘
一、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心路历程
(一)被点燃的知识火种
(二)复旦情结
(三)负笈丹麦
(四)蹉跎岁月不蹉跎
(五)把“炉子”砌起来
(六)追求卓越,创造一流
(七)“知识经济”的“二传手”
(八)出任英国名校之长的第一位中国人
(九)大楼、大师与“大爱”
(十)创建第一所中外合作大学
二、一位教育家的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
(一)大学的根本在育人
(二)倡导“哥本哈根精神”
(三)给青年人创造机会
(四)深度总结中外高等教育差异
(五)倡导教育均衡发展和行行出状元
(六)致力高教改革,积极实行博雅教育
管华诗 梁纯生
一、生平
(一)运河少年
(二)大学时代
(三)为现代海洋药物奠基
(四)校长任上
二、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一)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为高教改革另辟蹊径
(二)重特色,求质量,先做强,再做大——高水平特色大学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三)强化发展特色学科,协调发展综合学科,以特色带动综合,以综合强化特色
(四)坚持产学研一体,领衔超常规创建海洋药物学科,为我国相关领域的科学技术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融通科学与人文,重振学校人文辉煌,推动大学人文素质教育
(六)放眼国际,服务海洋强国战略——积极筹建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三、教育家情怀
(一)谋海济国
(二)提升民族海洋意识
(三)为师之道
(四)写心的人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