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文对照 京剧行当术语
¥68.00定价
作者: 王立新,阙艳华
出版时间:2019-10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 文化艺术出版社
- 9787503967979
- 1-1
- 283165
- 43206687-6
- 16开
- 2019-10
- 艺术学
- 戏剧与影视学
- 艺术类
- 本科
内容简介
中国戏曲的发展在经历了原始戏剧和初级戏剧阶段后进入了成熟期,即宋朝的杂剧时代。宋杂剧成熟的主要特征是角色行当的出现,包括末泥、引戏、副净、副末、装孤五个角色。到了清朝,戏曲的角色行当日臻丰富、完善。按照乾隆时期戏曲作家李斗撰写的《扬州画舫录》记载:“梨园以副末开场,为领班。副末以下,老生、正生、老外、大面、二面、三面七人,谓之男脚色;老旦、正旦、小旦、贴旦四人,谓之女脚色;打诨一人,谓之杂。此江湖十二脚色。”这种表演分工的格局,形成了中国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的“脚色行当”的基本体制,并对京剧行当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包含徽剧、汉调、昆曲、梆子、京腔等地方戏曲元素,集中国戏曲之大成的新的声腔剧种——京剧登上了京城舞台。在长期艺术实践过程中,在借鉴、吸收其他古老剧种成就的基础上,京剧创造出自身的表演规范、艺术语汇、程式体系,尤其在人物塑造方面发展、完善了生、旦、净、丑四大人物表演行当,使其各具独特的艺术吸引力。
戏曲划分行当以后,对于演员个体来说,可以按照行当属性、特点、要求等,在一定范围内集中学习,通过对演唱、表演等方法、技巧的掌握及运用,与其他角色一起,借助舞台,完成戏曲的娱乐、教化等功能,从而最终实现京剧自身的文化、艺术价值。
戏曲划分行当以后,对于演员个体来说,可以按照行当属性、特点、要求等,在一定范围内集中学习,通过对演唱、表演等方法、技巧的掌握及运用,与其他角色一起,借助舞台,完成戏曲的娱乐、教化等功能,从而最终实现京剧自身的文化、艺术价值。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