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7-03

出版社:中山大学出版社

以下为《港澳台科技大学通识教育模式研究》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9787306058140
  • 275682
  • 2017-03
作者简介
马早明,1966年出生,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现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比较教育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研究领域是比较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港澳台教育和东南亚教育。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本书首先比较详尽地对通识教育的缘起,当前世界最为流行的大学通识教育理论流派,以及各种理念下实践模式的类型与特征,都作了比较充分的理论辨析与阐释;其次,探讨了港澳台科技大学通识教育模式,以香港科技大学、澳门科技大学和台湾科技大学三所区域内比较著名科技大学为案例,剖析了这三所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目标、课程领域与内容、修读方式与制度安排等基本特征;最后,对我国科技大学通识教育实践模式进行反思。
目录
第一章 科技大学通识教育:实践模式与哲学基础第一节 通识教育缘起与概念内涵辨析一、通识教育的缘起二、通识教育概念内涵辨析 第二节 通识教育实践演进的历史逻辑一、由连贯统一时期(1636—1820年)向分散碎裂时期(1820年—19世纪末)转型二、由分散碎裂时期向连贯统一时期转型(19世纪末—1945年)三、20世纪50年代的连贯统一时期向20世纪70年代的分散碎裂时期的转型四、由分散碎裂时期的20世纪70年代至今第三节 科技大学通识教育价值取向分析一、大学通识教育价值取向的哲学原理二、大学通识教育价值取向的演进三、当前大学通识教育价值取向的转向第四节 科技大学通识教育模式:类型及其哲学基础一、通识教育理念流派及其哲学基础二、西方人文教育理念及其实践模式演进三、大学通识教育模式及其哲学基础第二章 香港科技大学通识教育模式研究——以香港科技大学为例第一节 香港科技大学通识教育的历史一、”传统博雅” 通识时代(1989年前)二、”人文科技” 通识时代(1989—1998年)三、”全人统整” 通识时代(1998—2004年)四、”文化自觉” 通识时代(2004年至今)五、小结第二节 香港科技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一、通识教育的理念与目标二、通识教育的领域与课程三、通识教育的修读制度与安排四、通识教育的组织管理五、通识教育的考核评量第三节 香港科技大学通识教育的特征一、注重个人体悟和探究的共同核心课程教学二、全面引导学生个人发展管理的新生入学教育三、探索个性发展的辅修、双主修课程四、自主成长的”红鸟计划”五、形式丰富的语言中心辅助课程六、灵活创新的学院特色通识七、特色校园文化体系建设第三章 澳门科技大学通识教育模式研究——以澳门科技大学为例()第一节澳门科技大学通识教育的历史一、1594—1938年:西式移植,教会通识二、1981—1999年:权力过渡,公民通识三、2000—2005年:本土转型,人文通识四、2006年至今:国际视域,多元通识第二节 澳门科技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一、通识教育的理念与目标二、通识教育的领域与课程内容三、通识教育的修读制度与安排四、通识教育的组织管理第三节 澳门科技大学通识教育的特征一、通识教育理念与目标—— ”全人培养”二、课程领域与内容设置—— ”多元化文化论”三、制度设计—— ”限制性修读与知识互补”四、通识教育组织管理—— ”独立学院制”五、通识教育发展动态—— ”小型化与高质量”第四章 台湾科技大学通识教育模式研究——以台湾科技大学为例第一节 台湾科技大学通识教育的历史一、学术自治倡”通识”(1950—1984年)二、法之间控限”通识”(1984—1993年)三、民主意识唤”通识”(1993—2002年)四、政治理性促”通识”(2002年至今)第二节 台湾科技大学通识教育的模式一、通识教育的理念与目标二、通识教育的领域与课程三、通识教育的修读制度与安排四、通识教育的组织管理五、通识教育的考核评量第三节 台湾科技大学通识教育模式的特征一、以”全人教育”为特征的通识教育理念二、以”共同必修与通识选修”为特征的通识教育领域三、以”政府宏观指导、各校专门负责”为特征的通识教育管理四、以”分布必修”为特征的制度设计安排五、以”课堂讨论、小组(个人)报告、文化活动等”为特征的形成性评量方式第五章 香港、澳门和台湾科技大学通识教育模式比较研究第一节 通识教育理念与目标的比较一、香港——培养具有广阔视野的”完整的人”二、澳门——培养有教养的专业人士三、台湾——培养通达、有识见之人第二节 通识教育课程领域与内容的比较一、香港——”均衡论”二、澳门——”社会本位论”三、台湾——”精义论”第三节 通识教育修读制度安排的比较一、香港——核心通识课程模式()二、澳门——共同与通识课程均衡选修模式三、台湾——通识课程均衡选修模式()第四节通识教育组织管理的比较一、香港——”独立学院管理 学校行政部门兼管”二、澳门——”独立学院管理 协调”三、台湾——”独立学院管理 各学院共同承担”第六章中国内地科技大学通识教育模式构建第一节中国内地科技大学通识教育模式的检讨一、核心通识课程模式二、博雅教育通识课程模式三、通识教育实用主义课程模式四、通识教育分布必修课程模式第二节中国内地科技大学通识教育模式的重构一、通识教育理念与目标定位的思考二、通识教育课程领域与内容安排的选择三、通识教育修读制度设计的再思考四、通识教育实施方式与途径的探讨五、通识教育绩效评估与管理的审思参考文献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