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概论 / 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历史学系列教材
¥56.00定价
作者: 薛伟强,范红军,陈志刚
出版时间:2019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9787303241491
- 1-1
- 260730
- 43235617-8
- 16开
- 2019
- 367
- 教育学
- 教育学
- G633.512
- 历史
- 本科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概论》基于国内外的研究,以时空、证据、因果、变迁与延续、神入5个历史核心概念为重点,在国内首次专门深入论述了中学历史思维能力的培育。在教学实施方面,《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概论》力避简单罗列教学方法,从教学形式、内容与体例出发,重点探讨了对话教学、概念教学、史料教学以及通史教学和专题史教学。课程资源领域,侧重论述了当下流行的数字资源以及被视为根本的教科书资源。信息技术视角,深入探讨了目前方兴未艾的数字故事和微课的理论与实践。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一、课程与教学的含义
二、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第二节 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基础、研究对象与学科属性
一、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二、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三、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属性
第三节 国内外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的发展
一、中国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的发展
二、国外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的演变
第一章 历史课程的本质与目标
第一节 历史学科的特点与中学历史课程的性质
一、历史学科的特点
二、中学历史课程的性质
第二节 历史课程的价值取向与目标要求
一、确定历史课程目标的依据
二、历史课程的价值取向
三、历史课程目标编制要求
第三节 中学历史课程目标简析
一、教育目的、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二、初中历史课程目标简析
三、高中历史课程目标简析
第二章 历史课程的编制与内容构建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历史课程标准的发展
一、历史教学大纲的制定与修订
二、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与修订
第二节 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
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
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内容
三、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内容的优缺点
第三节 历史课程内容的构建
一、历史课程内容的含义
二、历史课程内容的构建应有利于课程目标达成
三、历史课程内容的构建应体现学科特性
四、历史课程内容的构建应满足学生的学情需要
第三章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
第一节 历史教学设计及其基本理念
一、历史教学设计的概念
二、历史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第二节 历史教学设计的模式与要素
一、历史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二、历史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分析
第三节 历史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检测
一、历史教学目标的基本功能
二、历史教学目标的表述
三、历史教学目标的检测
第四章 中学历史教学实施
第一节 历史教学模式与方法
一、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概念辨析
二、基本教学模式
三、基本的历史教学方法
第二节 对话教学的实施
一、对话教学的含义与特征
二、对话教学的理论基础
三、对话教学的形式与方法
四、对话教学的误区
第三节 历史概念教学的实施
一、历史概念的含义
二、历史概念的教学意义
三、历史概念的类型与教学
四、历史概念的教学策略
第四节 史料教学的实施
一、史料的概念与分类
二、史料的鉴别与考证
三、史料的利用与解释
四、史料的追问与拷问
第五节 通史教学的实施
一、通史教学的内涵
二、通史教学的意义
三、中学通史教学面临的挑战
四、中学通史教学的主要策略
第六节 专题史教学的实施
一、专题史的由来及困惑
二、专题史教学的误区及表现
三、专题史教学的探索及理念
第五章 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育
第一节 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概说
一、思维与能力
二、学科能力
三、历史思维能力
第二节 时空思维
一、历史学中的时空
二、时空思维能力的界定与评价
三、时空思维能力的培育
第三节 证据思维
一、史料证据的教育价值
二、史料证据思维能力的界定与评价
三、中学生史料证据思维能力的现状
四、史料证据思维能力的培育
第四节 因果思维
一、历史学中的因果
二、因果思维能力的界定与评价
三、因果思维能力的培育
第五节 变迁与延续思维
一、哲学中的变与不变
二、历史学中的变迁与延续
三、变迁与延续思维能力的界定与评价
四、变迁与延续思维的培育
第六节 神入思维
一、神入历史的含义和特征
二、神入历史的教育价值
三、神入思维的界定和评价
四、神入思维的培育
第六章 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节 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概念与类型
一、课程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二、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概念与类型
第二节 中学历史教学数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历史影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新型移动学习资源——历史教育APP概述
第三节 中学历史教科书资源的利用
一、历史教科书的概念与功能
二、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体例与结构
三、中学历史教科书的使用
第七章 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
第一节 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
一、信息化教育时代的到来
二、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
三、历史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第二节 历史教学课件设计与运用
一、历史教学课件的设计
二、历史教学课件的运用——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一课为例
第三节 历史数字故事的制作与运用
一、历史数字故事概述
二、历史数字故事的制作
三、历史数字故事的运用——以“美国1787年宪法”为例
第四节 历史微课的制作与运用
一、微课的起源及发展
二、“数字故事”与“微课”的联系与区别
三、微课的制作流程
四、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
第八章 历史课程与教学评价
第一节 历史课程评价
一、历史课程评价的含义和功能
二、历史课程评价的对象和方法
三、历史课程评价的实施
第二节 历史教学评价
一、历史教学评价的含义和功能
二、历史教学评价的类型和对象
三、学生历史学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第三节 历史试题编制
一、历史试题的题型和测量功能
二、历史试题编制的方法
三、组卷
第九章 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一节 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一、教师专业化回顾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三、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
第二节 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一、历史教师的自主研修
二、历史教师的在职研修
三、历史教师的离职研修
四、历史教师的校本研修
第三节 职前历史教师的见习、实习与研习
一、历史教育见习
二、历史教育实习
三、历史教育研习
四、国外教育见习实习模式
五、国内教育见习实习常见问题
第四节 三代中学历史名师话成长
一、第一代中学历史教学名师及其成长感悟体验
二、第二代中学历史教学名师及其成长感悟体验
三、第三代中学历史教学名师及其成长感悟体验
第一节 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一、课程与教学的含义
二、课程与教学的关系
第二节 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基础、研究对象与学科属性
一、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的理论基础
二、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三、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论的学科属性
第三节 国内外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的发展
一、中国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的发展
二、国外中学历史课程与教学的演变
第一章 历史课程的本质与目标
第一节 历史学科的特点与中学历史课程的性质
一、历史学科的特点
二、中学历史课程的性质
第二节 历史课程的价值取向与目标要求
一、确定历史课程目标的依据
二、历史课程的价值取向
三、历史课程目标编制要求
第三节 中学历史课程目标简析
一、教育目的、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
二、初中历史课程目标简析
三、高中历史课程目标简析
第二章 历史课程的编制与内容构建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历史课程标准的发展
一、历史教学大纲的制定与修订
二、历史课程标准的研制与修订
第二节 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
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内容
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内容
三、初、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内容的优缺点
第三节 历史课程内容的构建
一、历史课程内容的含义
二、历史课程内容的构建应有利于课程目标达成
三、历史课程内容的构建应体现学科特性
四、历史课程内容的构建应满足学生的学情需要
第三章 中学历史教学设计
第一节 历史教学设计及其基本理念
一、历史教学设计的概念
二、历史教学设计的基本理念
第二节 历史教学设计的模式与要素
一、历史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二、历史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分析
第三节 历史教学目标的设计与检测
一、历史教学目标的基本功能
二、历史教学目标的表述
三、历史教学目标的检测
第四章 中学历史教学实施
第一节 历史教学模式与方法
一、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概念辨析
二、基本教学模式
三、基本的历史教学方法
第二节 对话教学的实施
一、对话教学的含义与特征
二、对话教学的理论基础
三、对话教学的形式与方法
四、对话教学的误区
第三节 历史概念教学的实施
一、历史概念的含义
二、历史概念的教学意义
三、历史概念的类型与教学
四、历史概念的教学策略
第四节 史料教学的实施
一、史料的概念与分类
二、史料的鉴别与考证
三、史料的利用与解释
四、史料的追问与拷问
第五节 通史教学的实施
一、通史教学的内涵
二、通史教学的意义
三、中学通史教学面临的挑战
四、中学通史教学的主要策略
第六节 专题史教学的实施
一、专题史的由来及困惑
二、专题史教学的误区及表现
三、专题史教学的探索及理念
第五章 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培育
第一节 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概说
一、思维与能力
二、学科能力
三、历史思维能力
第二节 时空思维
一、历史学中的时空
二、时空思维能力的界定与评价
三、时空思维能力的培育
第三节 证据思维
一、史料证据的教育价值
二、史料证据思维能力的界定与评价
三、中学生史料证据思维能力的现状
四、史料证据思维能力的培育
第四节 因果思维
一、历史学中的因果
二、因果思维能力的界定与评价
三、因果思维能力的培育
第五节 变迁与延续思维
一、哲学中的变与不变
二、历史学中的变迁与延续
三、变迁与延续思维能力的界定与评价
四、变迁与延续思维的培育
第六节 神入思维
一、神入历史的含义和特征
二、神入历史的教育价值
三、神入思维的界定和评价
四、神入思维的培育
第六章 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节 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概念与类型
一、课程资源的概念与种类
二、中学历史课程资源的概念与类型
第二节 中学历史教学数字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历史影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网络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三、新型移动学习资源——历史教育APP概述
第三节 中学历史教科书资源的利用
一、历史教科书的概念与功能
二、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编写体例与结构
三、中学历史教科书的使用
第七章 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
第一节 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
一、信息化教育时代的到来
二、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整合
三、历史教师应具备的信息素养
第二节 历史教学课件设计与运用
一、历史教学课件的设计
二、历史教学课件的运用——以“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一课为例
第三节 历史数字故事的制作与运用
一、历史数字故事概述
二、历史数字故事的制作
三、历史数字故事的运用——以“美国1787年宪法”为例
第四节 历史微课的制作与运用
一、微课的起源及发展
二、“数字故事”与“微课”的联系与区别
三、微课的制作流程
四、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
第八章 历史课程与教学评价
第一节 历史课程评价
一、历史课程评价的含义和功能
二、历史课程评价的对象和方法
三、历史课程评价的实施
第二节 历史教学评价
一、历史教学评价的含义和功能
二、历史教学评价的类型和对象
三、学生历史学业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第三节 历史试题编制
一、历史试题的题型和测量功能
二、历史试题编制的方法
三、组卷
第九章 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发展
第一节 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一、教师专业化回顾
二、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性
三、中学历史教师的专业素养
第二节 中学历史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一、历史教师的自主研修
二、历史教师的在职研修
三、历史教师的离职研修
四、历史教师的校本研修
第三节 职前历史教师的见习、实习与研习
一、历史教育见习
二、历史教育实习
三、历史教育研习
四、国外教育见习实习模式
五、国内教育见习实习常见问题
第四节 三代中学历史名师话成长
一、第一代中学历史教学名师及其成长感悟体验
二、第二代中学历史教学名师及其成长感悟体验
三、第三代中学历史教学名师及其成长感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