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新课程与学生学习
作者: 张思明
出版时间:2008-07-03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241679
- 1
- 244759
- 平装
- 16开
- 2008-07-03
- 290
- 250
- 理学
- 数学
本书的着眼点是教和学的有机整合,关注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情况。书中提供了丰富的课例、案例。内容上,首先探讨新课程背景下的学习理论,然后围绕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激发学生自信地学习、推动学生走向创新等问题展开,最后针对课堂中如何促进学生学习行为改善、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的影响给出分析与思考。
本书可作为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教师培训与参考用书,也可作为高等师范院校数学教育专业的教学参考用书。
第1章 我们的学生会学习吗
1.1 我们的学生爱学习吗 会学习吗
1.1.1 学生情况的分析
1.1.2 案例分析
1.2 我们的学生适应高中学习吗
1.2.1 中学生不适应高中学习的原因
1.2.2 从心理角度分析不适应的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
1.3 如何做到了解学生
1.3.1 了解中学学习的特点
1.3.2 了解中学生的学习特点
1.3.3 了解中学生的方法
1.4 如何了解学生的数学学情
1.4.1 了解哪些数学学情
1.4.2 了解数学学情的方法
1.4.3 了解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目的
第2章 新课程要求我们关注学生的发展
2.1 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
2.1.1“育人为本”的教育观
2.1.2“人才多样化,人人能成材”的人才观
2.1.3“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2.1.4“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的教育价值观
2.2 课程改革的目标要求
2.2.1 比较各个国家课程改革的特点
2.2.2 我国课程改革的背景
2.2.3 我国课程改革的目标
2.2.4 新课程的重心
2.2.5 教师在关注学生终身发展中的作用
2.3 高中数学新课程的目标要求
2.3.1 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
2.3.2 高中数学课程的具体目标
2.3.3 高中数学课程重点发展学生的几个方面
第3章 学习理论初探
3.1 什么是有意义的学习
3.1.1 什么是学习
3.1.2 学习的类型
3.1.3 奥苏伯尔的有意义的学习理论
3.2 怎样有效学习
3.2.1 有效学习的特征
3.2.2 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具备的条件
3.2.3 教师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3.2.4 有效的数学学习
3.2.5 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
3.3 中国古代学习的方法
3.4 近代曾“流行”的学习方法
3.4.1 PQ4R法
3.4.2 SQ3R法
3.4.3 程序学习法
3.4.4 迁移法
3.4.5 讨论学习法
3.4.6 全习法和分习法
3.4.7“系统树”学习法
3.4.8 图表卡片学习法
3.5 数学的学习方法
3.5.1 数学学科的特点
3.5.2 数学的学习方法
3.6 数学家是如何学习数学的
第4章 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
4.1 好习惯的价值和养成
4.2 好习惯的养成从课堂开始
4.2.1 抓住两个时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2.2 培养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的习惯
4.2.3 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做好笔记、用好笔记
4.2.4 养成好的作业习惯
4.3 如何推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4.3.1 要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4.3.2 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心理环境
4.3.3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激起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
4.3.4 多渠道开展数学问题的兴趣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
4.3.5 推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操作建议
4.4 学法指导要成为教师长线的教学任务
4.4.1 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4.4.2 学习过程和学习策略的指导
4.4.3 学习技术的指导
4.4.4 学法指导的原则
第5章 数学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地学习
5.1 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对数学没有兴趣
5.2 课堂内学习兴趣的激发
5.2.1 课堂内创设吸引人的教学情境
5.2.2 运用竞争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5.2.3 创新教学活动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5.2.4 及时反馈,及时评价,适当表扬与鼓励
5.3 课堂外学习兴趣的激发
5.3.1 通过“数学史”选课激发兴趣
5.3.2 通过补充课外阅读资料激发兴趣
5.3.3 通过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5.3.4 通过情感激化巩固兴趣
5.4 教师的鼓励催生自信
5.4.1 创设愉悦的学习氛围
5.4.2 教师自己当靶子,鼓励学生批判自己
5.4.3 把握好教学难度,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
第6章 数学教学如何推动学生走向创新
6.1 中学生能创新吗
6.1.1 数学建模和数学探究硕果累累
6.1.2 创新需要什么
6.2 推动学生课内创新的思考与案例
6.2.1“无字的证明”
6.2.2 课内数学阅读的开发
6.2.3 在“玩”中学数学
6.2.4 开放题和开放情境
6.3 推动学生课外创新的策略与案例
6.3.1 生活中找数学
6.3.2 课外的主题阅读
6.3.3 作业也能出创新
6.4 改进评价,推动创新
6.4.1 评价除了分数以外还应该关注什么
6.4.2 改善评价的操作案例
6.5 教师推进学生创新的指导策略
6.5.1 重视学生的参与,重视学生间的协作学习
6.5.2“逼”着学生迈出创新的步子
6.5.3 从“小”做起,面向全体
6.5.4 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些建议
第7章“课堂中如何促进学生学习行为改善”的课例与分析
7.1 促进学生深入思考的教学设计与案例
7.1.1“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的教学任务分析
7.1.2 本课题教学过程的设计
7.1.3 对本课教学的自我评析
7.2 促进学生反思的教学设计与案例
7.2.1 课堂教学实录———“练习册上一道例题的教学”
7.2.2 对本课教学的自我评析
7.3 促进学生提问的教学设计与案例
7.3.1 课堂教学实录———“圆锥曲线复习课”
7.3.2 课下作业完成情况
7.3.3 对本课教学的自我评析
7.4 促进理解性学习的教学设计
7.4.1“弧度的概念”的教学任务分析
7.4.2 本课题的教学过程设计
7.4.3 本课教学的自我评析
7.5 更好地发挥评价功能的教学设计与案例
7.5.1 课堂教学实录———“三垂线定理及逆定理的应用”的教学片段
7.5.2 对本课教学的补充说明
7.5.3 本课教学的自我评析
第8章 教师的教学行为对学生影响的分析与思考
8.1 常见教学行为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8.1.1 运用了信息技术就一定能提高学习效率吗
8.1.2 变式教学就是题型教学吗
8.1.3 见多就一定能识广吗
8.1.4“勤快”的教师就能教出勤快的学生吗
8.1.5 问题解决教学就等于题型归类吗
8.1.6 教学中设计了实验与发现活动,就等于建立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吗
8.1.7 创设教学情境是否一定要追求新异呢
8.2 备课要从备学生、备学法入手
8.3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经常问自己“我们自己会学习吗?”
8.4 什么是有效的教学
8.5 提高教学效率的再思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