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经济学
作者: 刘学敏等
出版时间:2008-07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243635
- 1版
- 141684
- 46251579-2
- 平装
- 异16开
- 2008-07
- 400
- 150
- 经济学
- 理论经济学
- F062.1
- 地理科学类、经济学
- 本科 研究生及以上
本书较系统地介绍了现代资源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和观点,阐述了自然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思想,讨论了自然资源的供求和价格理论、自然资源经济评价的基本问题、自然资源的经济开发、资源产业化和资源产业、环境资源价值评估理论和方法体系,以及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在此基础上,还分别介绍了能源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和水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经济问题。全书力求尽量反映国内外资源经济研究的最新成果,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
本书既可作为普通高校资源科学与工程、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科学等专业本科生的教材和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又可作为国土资源管理和规划人员的培训教材,也可供各级地方政府工作人员阅读参考。
导论
第1节 可持续发展
一、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由来
(一) 对传统行为和观念的反思——可持续发展的由来
(二) 一种新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和原则
(三) 经济利益的挑战——可持续发展的艰难历程
二、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 自然资源支撑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二) 环境问题与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密切相关
(三) 人类享受自然资源所提供的福利与人口规模高度相关
(四) 自然资源是社会进步的物质基础
三、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一) 世界的可持续发展
(二) 可持续发展与中国
第2节 自然资源的经济问题
一、自然资源的含义、分类和特征
(一) 自然资源的含义
(二) 自然资源的分类
(三) 自然资源的特征
二、自然资源的社会属性
(一) 自然资源的所有权
(二) 我国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
第3节 资源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一、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一) 资源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二) 资源经济学的发展历程
(三) 资源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二、资源经济学的学科基础
(一) 现代经济学
(二) 自然资源学
(三) 资源经济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思考题
第1章 自然资源市场
第1节 自然资源需求
一、引致需求和直接需求
(一) 引致需求
(二) 直接需求
二、“联合”需求
(一) “联合”需求的含义
(二) 技术规律
第2节 自然资源供给
一、自然资源的供给总量
(一) 供给和资源供给
(二) 资源供给的特殊形式
(三) 自然资源某种用途上的供给
二、自然资源的供给条件
(一) 影响自然资源供给的因素
(二) 不完全市场对资源供给的影响
第3节 自然资源价格
一、自然资源价值
(一) 劳动价值论
(二) 边际生产力理论
(三) 地租理论
二、自然资源价格
(一) 资源的均衡价格
(二) 外部性对于资源市场均衡的影响
(三) 资源价格不断攀升的经济学解释
三、中国的自然资源价格改革
(一) 自然资源价格体制的弊端
(二) 自然资源价格改革
(三) 深化自然资源价格改革的思路
思考题
第2章 自然资源经济评价
第1节 不确定性和风险
一、资源评价中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一) 技术的不确定性
(二) 需求的不确定性
二、贴现和贴现率
(一) 贴现和贴现率的含义
(二) 贴现率的确定
(三) 贴现率的局限性
第2节 自然资源经济评价的基础
一、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合理性
二、自然资源经济评价的原则
(一) 自然资源评价的含义
(二) 自然资源经济评价应遵循的具体原则
三、自然资源经济评价的内容
第3节 自然资源经济评价的方法
一、资源经济评价的传统方法
(一) 自然资源调查
(二) 评价参数与体系
(三) 自然资源综合定量评价
二、计算技术和经济数学方法
思考题
第3章 自然资源经济开发
第1节 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再开发
一、自然资源开发的长期决策
(一) 资源开发的动机
(二) 自然资源开发的长期决策
二、资源开发模型
三、自然资源再开发
(一) 自然资源再开发的缘由
(二) 资源再开发中的风险问题
第2节 自然资源开发中的成本与收益
一、资源开发中的成本
(一) 直接成本
(二) 时间成本
(三) 机会成本
(四) 社会成本
二、成本收益评价准则
(一) 成本收益评价的一般原理
(二) 对成本和收益的贴现
(三) 成本收益分析评价准则
第3节 资源开发中的政府控制
一、资源开发中投机行为
(一) 投机行为
(二) 土地投机
(三) 土地投机的化解
二、个人目标与社会目标的冲突
(一) 社会福利函数
(二) 个人目标和社会目标的冲突
三、资源开发的社会控制
(一) 社会控制的原则
(二) 规制“规制者”
思考题
第4章 资源资产化与资源产业
第1节 自然资源资产和资产化管理
一、自然资源资产
(一) 自然资源资产的概念
(二) 自然资源资产概念的意义
(三) 自然资源的“折旧”
二、自然资源的资产化管理
(一) 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含义
(二) 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的目标
(三) 自然资源资产化管理的意义
三、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原则
(一) 国情原则
(二) 渐进原则
(三) 可持续原则
(四) 市场化原则
(五) 效益原则
第2节 自然资源的产权市场
一、产权和自然资源产权
(一) 产权的特征
(二) 自然资源产权
(三) 资源产权保护
二、建立有效的自然资源产权市场
(一) 建立有效资源产权市场的必要性
(二) 我国的自然资源产权市场
第3节 资源产业与市场
一、资源产业
(一) 产业和产业的分类
(二) 资源产业
二、资源诅咒与“荷兰病”
(一) “荷兰病”
(二) “荷兰病”病因
(三) “荷兰病”模型
(四) 根治“荷兰病”的对策
三、资源产业政策
(一) 资源产业发展政策
(二) 再生资源产业政策
思考题
第5章 环境资源价值评估
第1节 环境资源的价值评估
一、环境资源价值评估的意义
(一) 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二) 促使人们转变商品价值观念
(三) 有利于制定合理的环境资源价格
(四) 为制定合理的环境政策提供信息支持
(五) 促进将环境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二、环境资源的总经济价值
三、环境资源价值评估的基础
第2节 直接市场评价法
一、剂量反应法
二、生产率变动法
三、疾病成本法和人力资本法
四、机会成本法
五、直接市场法简评
第3节 揭示偏好法
一、享乐价格法
二、防护支出法
三、旅行费用法
四、揭示偏好法简评
第4节 陈述偏好法
一、条件价值法
(一) 单边界二分式分析模型
(二) 双边界二分式分析模型
二、选择试验模型法
三、陈述偏好法简评
思考题
第6章 循环经济
第1节 循环经济产生的背景
一、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和再认识
(一) 工业革命的辉煌与缺失
(二) “线形经济”
二、经济学遭遇的挑战
(一) 经济学家的赌博
(二) 经济学的缺失
第2节 循环经济的基本理论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原则
(一) 循环经济的含义
(二) 循环经济的原则
二、循环经济的定位和机制
(一) 循环经济的定位
(二) 循环经济的机制
三、循环经济与物质流分析
(一) 物质流分析
(二) 物质流管理
第3节 循环经济的实践
一、生态工业园区的循环经济设计
(一) 生态工业园区
(二) 生态工业园区设计的原则
(三) 卡伦堡生态园区
二、循环经济的宏观设计
(一) 扩大生产者责任
(二) 德国的双元回收系统
三、循环经济的微观设计
(一) 企业内部的循环经济
(二) 北京蟹岛的微观循环
思考题
第7章 能源的经济问题
第1节 能源概论
一、能源概念及分类
(一) 能源的含义及变革
(二) 能源的分类
二、世界能源经济的现状及特点
(一) 能源是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生产要素
(二) 世界能源资源储量和供、需分布很不均衡
(三) 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中仍占主要地位
(四)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能源消费量和消费结构差距很大
(五) 能源、环境的竞争与合作成为国际潮流
(六) 一次能源结构趋向多元化,而终端能源结构趋向一致
(七)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兴未艾
三、全球经济发展对能源供给的巨大压力
(一) 世界能源需求继续增长
(二) 发达国家仍将维持人均能源消耗的高水平
(三) 发展中国家将对世界能源消费提出巨大挑战
第2节 能源配置的典型分析
一、价格控制
二、国际卡特尔
(一) 需求的价格弹性
(二) 需求的收入弹性
(三) 其他供给者的影响
(四) 成员国利益的协调问题
三、能源配置的其他问题
(一) 能源利用的不确定性
(二) 高投入和高成本
(三) 空气污染
(四) 全球气候变暖
(五) 化石能源难以替代
(六) 能源消费的不公平
(七) 价格和税收障碍
(八) 政治障碍
第3节 能源安全与政策
一、能源安全的重要性
二、能源供求与国家安全
三、能源安全及能源经济政策
(一) 建立能源供应的安全预警机制
(二) 加快国家能源战略储备体系建设
(三) 石油进口和投资渠道的多元化
(四) 统一管理原油和成品油的出口
(五)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转型
(六)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减轻环境和风险压力
(七) 推进节能新技术开发,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思考题
第8章 土地资源的经济问题
第1节 土地资源概述
一、土地资源的特性
(一) 土地资源
(二) 土地资源的自然特性
(三) 土地资源的经济特性
二、土地资源的功能和分类
(一) 土地资源的功能
(二) 土地资源的分类
第2节 土地资源的供给与需求
一、土地资源的供给
(一) 土地资源的自然供给
(二) 土地资源的经济供给
(三) 土地资源自然供给与经济供给的关系
二、土地资源的需求
(一) 农业用地需求
(二) 非农业用地需求
三、土地资源的供求平衡
四、有效解决土地资源供需矛盾
(一) 协调耕地与建设用地的关系
(二) 提高土地资源综合效益
第3节 土地资源的价格理论
一、土地资源价格的形成
(一) 马克思主义地价形成理论
(二) 土地收益理论
(三) 土地供求理论
二、土地资源价格的评估
(一) 市场比较法
(二) 收益还原法
(三) 成本逼近法
(四) 剩余法
(五) 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
(六) 路线价法
第4节 土地资源利用的经济问题
一、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环节
二、土地资源的集约利用
三、土地资源的规模利用
四、土地资源的区位利用
五、土地资源的持续利用
思考题
第9章 森林资源的经济问题
第1节 森林资源概述
一、森林资源的功能
(一) 木材和林副产品的利用
(二) 涵养水源
(三) 固土保壤,防止土壤侵蚀和沙化
(四) 供氧固碳功能
(五) 净化空气
(六) 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森林资源的分类
(一) 按起源与演变划分
(二) 按其物质结构层次划分
(三) 按其与社会经济活动的关系划分
(四) 经济学分类
三、森林资源的特性
(一) 可再生性
(二) 再生的长期性
(三) 有较大的外部经济性
(四) 产品转化的巨差性
(五) 稀缺性
(六) 系统性
第2节 森林资源的供给与需求
一、森林资源的需求
(一) 森林资源的需求
(二) 影响森林资源需求的因素
(三) 森林资源的个别需求曲线
(四) 森林资源的市场需求曲线
二、森林资源的供给
(一) 森林资源的供给
(二) 影响森林资源供给的因素
(三) 森林资源的个别供给曲线
(四) 森林资源的市场供给曲线
三、森林资源的供需平衡
(一) 森林资源供求的变动
(二) 森林资源商品供求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三) 森林资源价格对供求平衡的调节作用
第3节 森林资源的配置
一、森林资源配置的主要类型
(一) 森林资源的部门配置
(二) 森林资源的区域配置
(三) 森林资源的企业配置
二、森林资源配置的主要方法
(一) 分散决策
(二) 集中决策
(三) 分散决策与集中决策相结合
三、林业生产要素的配置
(一) 林业生产要素的特点
(二) 林地要素配置中农林界限地的确定
(三) 林业生产函数与林业生产要素配置
(四) 我国森林资源的配置
第4节 森林采伐的经济问题
一、商业人工林
(一) 单个轮伐期的林业模型
(二) 无穷轮作林业模型
二、多用途森林
思考题
第10章 矿产资源的经济问题
第1节 矿产资源概述
一、矿产资源及其特征
(一) 矿产资源的含义
(二) 矿产资源的特征
二、矿产资源的分类
第2节 矿产资源的需求与供给
一、矿产资源的需求
二、矿产资源的供给
三、矿产资源供求的影响因素
(一) 矿产资源需求的影响因素
(二) 矿产资源供给的影响因素
四、矿产资源市场预测
第3节 矿产资源的配置
一、矿产资源的配置准则
(一) 经济性准则
(二) 可持续性准则
(三) 生态性准则
(四) 空间性准则
二、矿产资源的配置方式
(一) 市场配置
(二) 计划配置
(三) 混合配置
三、矿产资源跨时期有效配置模型
(一) 矿产资源在两个时期的配置
(二) 矿产资源在多个时期的配置
(三) 有可替代资源的矿产资源配置
(四) 边际开采成本递增时的矿产资源配置
四、矿产资源最优耗竭理论
五、矿产资源的代际配置
第4节 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概念
二、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三、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实现
(一) 珍惜和节约利用矿产资源
(二) 加强替代资源和非传统资源的开发
(三)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
(四) 依靠科技进步
(五)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优化矿产资源的配置
(六) 实施矿产资源全球化战略
思考题
第11章 水资源的经济问题
第1节 水资源及其特性
一、水资源概述
(一) 水资源的含义
(二) 水资源的分类
二、水资源的自然和经济特性
(一) 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
(二) 循环性、可再生性和可重复利用性
(三) 随机性和流动性
(四) 空间分布不均和市场的区域性
(五) 多功能性
(六) 水资源使用的负外部性
(七) 水资源使用的非排他性
(八) 水资源深受人类活动和自然条件变迁的影响
第2节 水资源的市场配置
一、水资源有效配置
(一) 水资源配置的含义
(二) 水资源有效配置
二、水资源的市场配置
(一) 水资源价值
(二) 完全竞争下的水资源配置
三、水资源价格
四、水资源产权
(一) 水权
(二) 水权界定的理论模型
(三) 可交易取水许可证
第3节 水资源的公共管理
一、水资源的利用成本
二、水资源公共管理
(一) 水资源公共管理的含义
(二) 水资源公共管理的原则
(三) 水资源公共管理的内容
三、国外水资源公共管理
(一) 德国的水资源管理
(二) 美国的水资源管理
(三) 荷兰的水资源管理
(四) 法国的水资源管理
(五) 澳大利亚的水资源管理
四、中国水资源公共管理的改革
(一) 加强规划,统筹协调
(二) 以市场经济手段为基础
(三) 完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四) 水务管理一体化
(五) 建立可靠的供给保障与高效利用体系
(六) 建立完善的防洪减灾、生态环境安全保障体系
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