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08-05-06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宪法(第二版)》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236460
  • 2版
  • 91046
  • 65231112-7
  • 平装
  • 异16开
  • 2008-05-06
  • 327
  • 430
  • 法学
  • 法学
  • D921.01
  • 法学类
  • 本科
内容简介

本书是全国成人高等教育法学主要课程教材之一,除绪论外,本书由十章组成:宪法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宪法的历史发展;我国的经济政治性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人大代表的选举;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国家结构形式;中央国家机关;地方国家机关;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本书的章节体系主要是针对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特点而设计的,即:需要为学习者准确理解我国宪法及其发展做必要的知识铺垫和事实解析,即使是讲解我国宪法文本,其顺序也不拘泥于现行宪法的结构,而是主要着眼于学员通盘掌握中国宪法内容的教学需要。

目录

 绪论
  一、宪法学的对象
  二、宪法学的教学体系
  三、学习宪法学的意义与方法
 第一章 宪法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第一节 什么是宪法
   一、“宪法”一词的来龙去脉
   二、宪法的起源和特点
   三、宪法的内容
  第二节 宪法的结构、渊源和分类
   一、宪法的结构
   二、宪法的渊源
   三、宪法的分类
  第三节 宪法的基本原则
   一、宪法基本原则概说
   二、保障基本人权原则
   三、人民主权和有限政府原则
   四、法治原则
  第四节 宪法的创制与解释
   一、宪法的创制
   二、宪法的修改
   三、宪法的解释
  第五节 宪法实施的保障
   一、违宪审查的作用和违宪审查制度的形成
   二、违宪审查制的发展
   三、我国的违宪审查制
  第六节 宪法规范、宪法关系与宪法意识
   一、宪法规范
   二、宪法关系
   三、宪法意识
  第七节 宪法的作用、效力和宪政
   一、宪法的作用
   二、宪法的效力
   三、宪政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宪法的出现和发展
   一、近代西方国家宪法的产生
   二、资本主义国家宪法的发展
   三、社会主义国家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19世纪上半叶的中国宪法
   一、清末的“预备立宪”
   二、中华民国时期的立宪活动
   三、革命根据地时期的制宪活动
  第三节 1949年以来的中国宪法
   一、《共同纲领》
   二、1954年宪法与新中国宪政体制的确
   三、1975年宪法与1978年宪法
   四、现行宪法(1982年宪法)的产生与
 第三章 我国的经济政治性质
  第一节 我国的国家性质
   一、国家性质的概念
   二、人民民主专政的内涵
   三、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与特点
  第二节 我国的经济制度
   一、经济制度概述
   二、我国宪法所确认的所有制和经济形
   三、我国的分配制度
  第三节 我国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一、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
   二、我国的政治协商制度
  第四节 社会主义文明建设
   一、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第四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一节 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概说
   一、公民和国籍
   二、公民与人民
   三、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四、公民权与人权
   五、公民权利与国家权力
   六、新中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一、公民参与政治生活方面的权利和自由
   二、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信仰自由
   三、公民的社会、经济、教育和文化方面的
   四、特定人的权利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一、履行基本义务是公民的责任
   二、我国公民基本义务的主要内容
  第四节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
   一、权利和自由的广泛性
   二、权利和义务的平等性
   三、权利和义务的现实性
   四、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性
  第五节 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限制及其行使
   一、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限制方式
   二、公民正确行使权利和自由的原则
 第五章 人大代表的选举
  第一节 选举制度概述
   一、选举及其意义
   二、选举制度的概念与内容
   三、选举制度的历史发展与作用
   四、选举制度中的代表制
  第二节 人大代表选举基本原则
   一、选举基本原则
   二、中国选举制度的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
  第三节 人大代表选举程序
   一、代表直接选举程序
   二、代表间接选举程序
   三、对代表的罢免和补选
  第四节 人大代表与选民的关系
   一、代表制或代议制理论简说
   二、我国人大代表与选民的关系
 第六章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第一节 政权组织形式概述
   一、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
   二、政权组织形式的类型
   三、政权组织形式的意义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的优越性
  第三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的进一步完善
   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的途径和措施
 第七章 国家结构形式
  第一节 国家结构形式概述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二、国家结构形式基本分类
   三、单一制
   四、联邦制
   五、马克思主义对待国家结构形式的态度
  第二节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一、我国建立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的宪法依据
   二、我国建立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的客观必然性
   三、有中国特色的多民族的单一制国家的内容构成
   四、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优越性
   五、我国的行政区域划分
  第三节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概念
   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建立和种类
   三、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第四节 特别行政区制度
   一、特别行政区制度的法理基础和政策基础
   二、特别行政区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特点
   三、处理中央与特别行政区的关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四、特别行政区与我国其他行政区的联系和区别
   五、特别行政区的区旗、区徽
  第五节 国家象征
   一、国旗
   二、国歌
   三、国徽
   四、首都
 第八章 中央国家机关
  第一节 中央国家机关概述
   一、国家机关的概念和特点
   二、我国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原则
   三、国家机关的法定分类及我国的中央国家机关体系
  第二节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
   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各专门委员会
   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
   一、国家元首概述
   二、我国国家主席的历史沿革
   三、1982年宪法恢复设立国家主席的重大意义
   四、国家主席的性质与地位
   五、国家主席的产生与任期
   六、国家主席的职权
   七、国家主席职位的补缺程序
  第四节 国务院
   一、国务院的历史沿革
   二、国务院的性质与地位
   三、国务院的组成与任期
   四、国务院的职权
   五、国务院的领导体制
   六、国务院的会议制度
   七、国务院的组织机构
  第五节 中央军事委员会
   一、国家最高军事领导机关的沿革
   二、中央军事委员会性质与地位
   三、中央军事委员会的组成与任期
   四、中央军事委员会的职能和领导体制
  第六节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
   一、司法权和司法机关概述
   二、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历史沿革
   三、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性质和任务
   四、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组织系统和职权
   五、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原则、领导体制和审判制度
   六、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的工作原则、领导体制和工作程序
 第九章 地方国家机关
  第一节 地方国家机关概述
   一、地方国家机关的概念和构成
   二、地方国家机关的功能和特点
   三、我国的地方国家机关的构成
  第二节 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
   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的历史沿革
   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三、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四、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第三节 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
   一、地方各级人民法院
   二、地方各级人民检察院
  第四节 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一、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历史沿革
   二、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性质与特点
   三、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
  第五节 特别行政区的地方国家机关
   一、特别行政区地方国家机关的特点
   二、特别行政区的行政长官
   三、特别行政区政府
   四、特别行政区立法会
   五、特别行政区司法机关
 第十章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第一节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概述
   一、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含义
   二、宪法规定设立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意义
   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同基层政权的关系
   四、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完善
  第二节 居民委员会
   一、居民委员会的设置
   二、居民委员会的组织
   三、居民委员会的任务
  第三节 村民委员会
   一、村民委员会的设置
   二、村民委员会的组织
   三、村民委员会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