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第二版)(提供教学大纲,配套教学课件) /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管理学教学用书
¥65.00定价
作者: 贺小刚
出版时间:2024-01
出版社: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 9787564242749
- 2版
- 506001
- 62250695-4
- 16开
- 2024-01
- 管理学
- 本科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是大学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与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等专业的基础课教材,试图追求绩效管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并紧扣中国企业运行实际,全书编写兼具理论性及实践性,为读者呈现绩效管理的全貌。全书共分六篇,主要采用PDCA(计划-执行-监控-评价)框架,在理论分析绩效管理的基础及相关管理流程措施的基础上,回归企业绩效实践,介绍绩效管理工具。
本书主要内容如下:(1)第一篇阐述绩效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对企业性质的分析和介绍,绩效与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况,从宏观上解释绩效管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地位。(2)第二篇具体介绍绩效指标,基于绩效指标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有长期与稳定性对绩效指标内容独立编制为一篇。(3)第三篇介绍绩效实施过程中的计划制定以及绩效考核的基础性工作和一些基本的评估技术、方法。(4)本书将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的其他内容,如绩效沟通与反馈、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绩效考核的失误与处理等内容,作为第四篇,即“绩效改进策略”的主要内容,以凸显绩效管理过程中绩效改进的重要性。(5)第五篇介绍绩效管理的组织工作,并且强调其重要性。(6)在最后一篇,教材回归实践领域,具体介绍了一些经典的和当前主流的绩效管理工具。
全书特色在于:第一,尽可能地将绩效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纳入教材体系;第二,适当增加一些其他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如资源与能力理论的研究成果、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成果;第三,增加绩效信息与组织的相关内容,信息技术与绩效管理的有机结合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是绩效管理过程中提高评测、监控和反馈效率的重要工具;第四,尽可能地将绩效管理的内容转向战略管理的宏观层面与人力资源管理、营运管理等微观层面的交接面,而不是将其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细小分支,以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有效地掌握企业绩效管理的本质和内容,并提高读者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第五,从企业价值评判的维度上增加组织绩效评价范围,如企业绩效管理已超越了单纯的财务、经济等角度,社会责任等内容已成为当前许多组织绩效评判的重要维度。最后,在全书编写中,突出强调绩效管理的政策性工具性,除强调“如何做”外,还告诉读者“为什么”,以培养读者探索世界本源问题的能力。
本书适合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及相关经济管理专业师生作为教材使用,也适合企业绩效管理实务工作者学习参考,还可供对绩效管理、战略管理等相关领域感兴趣的人士研习之用。
本书主要内容如下:(1)第一篇阐述绩效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对企业性质的分析和介绍,绩效与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况,从宏观上解释绩效管理在企业管理过程中的地位。(2)第二篇具体介绍绩效指标,基于绩效指标设计工作的重要性、复杂性、有长期与稳定性对绩效指标内容独立编制为一篇。(3)第三篇介绍绩效实施过程中的计划制定以及绩效考核的基础性工作和一些基本的评估技术、方法。(4)本书将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的其他内容,如绩效沟通与反馈、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绩效考核的失误与处理等内容,作为第四篇,即“绩效改进策略”的主要内容,以凸显绩效管理过程中绩效改进的重要性。(5)第五篇介绍绩效管理的组织工作,并且强调其重要性。(6)在最后一篇,教材回归实践领域,具体介绍了一些经典的和当前主流的绩效管理工具。
全书特色在于:第一,尽可能地将绩效管理的最新研究成果纳入教材体系;第二,适当增加一些其他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如资源与能力理论的研究成果、委托代理理论的研究成果;第三,增加绩效信息与组织的相关内容,信息技术与绩效管理的有机结合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是绩效管理过程中提高评测、监控和反馈效率的重要工具;第四,尽可能地将绩效管理的内容转向战略管理的宏观层面与人力资源管理、营运管理等微观层面的交接面,而不是将其视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细小分支,以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有效地掌握企业绩效管理的本质和内容,并提高读者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第五,从企业价值评判的维度上增加组织绩效评价范围,如企业绩效管理已超越了单纯的财务、经济等角度,社会责任等内容已成为当前许多组织绩效评判的重要维度。最后,在全书编写中,突出强调绩效管理的政策性工具性,除强调“如何做”外,还告诉读者“为什么”,以培养读者探索世界本源问题的能力。
本书适合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及相关经济管理专业师生作为教材使用,也适合企业绩效管理实务工作者学习参考,还可供对绩效管理、战略管理等相关领域感兴趣的人士研习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