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第二版) / 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三五”规划教材
¥69.50定价
作者: 王建光
出版时间:2018-12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农业农村部“十三五”规划教材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9787109248199
- 2版
- 224503
- 40250508-5
- 2018-12
- 农学
- 草学
- S688.4
- 草业科学
- 本科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全书共4篇14章。绪论阐述了牧草饲料作物生产的现状、趋势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同时就本学科历史变迁、研究进展、发展方向及研究方法、性质、任务、内容进行了概述;第一篇牧草饲料作物生物学基础,阐述了牧草饲料作物的起源、类型、分布及区划,同时就牧草饲料作物生长发育特点及规律和抗逆性进行了介绍,针对牧草饲料作物生产地农田小气候效应进行了分析;第二篇牧草饲料作物农艺学基础,首先阐述了土壤耕作的传统耕作制度及间混作、套种和复种的理论和优越性,然后阐述了牧草饲料作物饲草生产田和种子生产田的建植、管理和利用技术,以及牧草混播和草田轮作的理论与技术;第三篇牧草,对紫花苜蓿、沙打旺、草木樨、毛苕子、柠条等豆科牧草,对羊草、无芒雀麦、冰草、披碱草、老芒麦、苏丹草等禾本科牧草,以及聚合草、苦荬菜、伏地肤等其他科牧草进行了专门介绍;第四篇饲料作物,对禾谷类、豆类、根茎瓜类、水生类等饲料作物也进行了专门介绍。本书可供草业科学专业及其相关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供草业、牧业、农业、林业、环保业、药材业方面的科研人员和生产第一线工作人员参考,同时对养殖户从事饲草饲料生产也具有技术指导作用。
目录
全书共4篇14章。绪论阐述了牧草饲料作物生产的现状、趋势及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同时就本学科历史变迁、研究进展、发展方向及研究方法、性质、任务、内容进行了概述;第一篇牧草饲料作物生物学基础,阐述了牧草饲料作物的起源、类型、分布及区划,同时就牧草饲料作物生长发育特点及规律和抗逆性进行了介绍,针对牧草饲料作物生产地农田小气候效应进行了分析;第二篇牧草饲料作物农艺学基础,首先阐述了土壤耕作的传统耕作制度及间混作、套种和复种的理论和优越性,然后阐述了牧草饲料作物饲草生产田和种子生产田的建植、管理和利用技术,以及牧草混播和草田轮作的理论与技术;第三篇牧草,对紫花苜蓿、沙打旺、草木樨、毛苕子、柠条等豆科牧草,对羊草、无芒雀麦、冰草、披碱草、老芒麦、苏丹草等禾本科牧草,以及聚合草、苦荬菜、伏地肤等其他科牧草进行了专门介绍;第四篇饲料作物,对禾谷类、豆类、根茎瓜类、水生类等饲料作物也进行了专门介绍。本书可供草业科学专业及其相关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供草业、牧业、农业、林业、环保业、药材业方面的科研人员和生产第一线工作人员参考,同时对养殖户从事饲草饲料生产也具有技术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