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式双音节词的词汇化和语法化及相关问题研究 / 人文学术
¥32.00定价
作者: 徐晓羽
出版时间:2014-08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 复旦大学出版社
- 9787309102819
- 193055
- 2014-08
- H146
内容简介
徐晓羽所著的《一+名式双音节词的词汇化和语法化及相关问题研究/人文学术》以翔实的语料为基础,综合运用多种现代语言学理论,对十一个“一+名”式双音节词的词汇化和语法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通过对它们共时表现和历时演变的考察,清晰地描述了此类词语各义项的去留以及各义项之间的关系,将之纳入整个汉语词汇化与语法化的大体系中进行了验证,同时还阐释了该研究对现代汉语教材编写及对外汉语教学实践的借鉴意义。
目录
绪论
0.1 选题动机与意义
O.1.1 选题动机
0.1.2 选题意义
0.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0.2.1 研究内容
0.2.2 研究方法
0.3 研究语料说明
第一章 研究背景和现状
1.1 “语法化”和“词汇化”研究综述
1.1.1 “语法化”研究
1.1.2 “词汇化”研究
1.1.3 “语法化”与“词汇化”的关系
1.1.4 小结
1.2 “一”及相关格式的研究
1.2.1 “一”的特殊性及对“一”的多方位研究
1.2.2 “一”在名词前的研究
1.2.3 “一+名”式双音节词的词汇化研究
1.2.4 小结
1.3 “一+名”式双音节词的判断标准
1.3.1 对复合词的判定标准的前人研究
1.3.2 适度从宽的判定标准
第二章 “一律”和“一概”的词汇化和语法化研究
2.1 前人对“一律”、“一概”的研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2.2 “一律”的词汇化和语法化过程及全量否定格式对其语义的影响
2.3 “一概”的词汇化与语法化的同步进行
2.4 “一律”和“一概”词汇化的条件
2.4.1 “一”和名词在线性序列上紧邻
2.4.2 韵律的要求
2.4.3 “一律”和“一概”语法化的特殊条件和机制
2.5 现代汉语“一律”和“一概”差别探因
2.6 小结
第三章 “一+N时”式双音节词的词汇化与语法化研究
3.1 “一旦”的词汇化和语法化
3.1.1 有关“一旦”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2 副词与连词的辨别
3.1.3 “一旦”的词汇化及其语法化过程
3.1.4 “一旦”的多元语法化和多元词汇化
3.1.5 “一旦”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条件和动因
3.1.6 类型学上的思考
3.2 “一度”的词汇化和语法化
3.2.1 引言
3.2.2 “一度”语义、语法、语用的演变过程
3.2.3 影响“一度”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几大因素”
3.3 “一时”的词汇化和语法化
3.3.1 有关“一时”的研究现状
3.3.2 “一时”的历时演变过程
3.3.3 “一时”的多元词汇化和语法化
3.3.4 从表时段向表时点的递变过程
第四章 “一边”、“一面”的跨从句语法化研究
4.1 “一面”的词汇化和语法化
4.1.1 引言
4.1.2 共时平面上的“一面”
4.1.3 历时平面上“一面”的词汇化和语法化
4.1.4 “一面”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
4.2 “一边”的词汇化与语法化
4.2.1 引言
4.2.2 共时平面上“一边”的语义和词性
4.2.3 “一边”的历时演变
4.3 “一面”的跨从句语法化研究
4.3.1 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4.3.2 “一面VPl一面VP2”格式中VPl与VP2的语义关系
4.3.3 从并列结构(parataxis)向主从结构(hypotaxis)转化
4.3.4 从复句向单句的过渡及从句的级降(hierarchicaldowngrading)
4.3.5 “图形一背景”理论与“一面”的跨从句语法化
4.3.6 主观化与“一面”的跨从句语法化
4.4 “一边”的跨从句语法化
第五章 “一+N身”式双音节词的词汇化和语法化
5.1 “一头”的词汇化和语法化
5.1.1 引言
5.1.2 “一头”在历史上的演变途径
5.1.3 “一头”在现代汉语中的复杂用法
5.1.4 小结
5.2 “一手”的词汇化和语法化
5.2.1 引言
5.2.2 “一手”在历时上的发展过程
5.2.3 现代汉语里“一手”各义项的词义及词性
5.2.4 小结
5.3 “一口”的词汇化和语法化
5.3.1 引言
5.3.2 现代汉语中的“一口”及两个连续统
5.3.3 “一口”的历时演变
5.3.4 “一口”的“语法化链”: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5.4 “一心”的历史与现在
5.4.1 引言
5.4.2 “一心”在历史长河中的意义更迭
5.4.3 共时平面上“一心”的各义项
5.4.4 小结
5.5 与“一+N身”语法化有关的几个问题
5.5.1 身体隐喻
5.5.2 身体名词量词化及进一步语法化
5.5.3 语法化程度不同
5.5.4 副词“一+N”及其主观性
第六章 结语
6.1 “一+名”式双音节词的演变轨迹图
6.1.1 单个词语的演变轨迹
6.1.2 “一+名”式双音节词演变的特征
6.1.3 “一+名”式双音节词词汇化和语法化的轨迹图”
6.2 总结与展望
6.2.1 “一+名”式双音节词词汇化和语法化研究的特点
6.2.2 “一+名”式双音节词词汇化和语法化研究的收获
6.2.3 对相关研究的启发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0.1 选题动机与意义
O.1.1 选题动机
0.1.2 选题意义
0.2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0.2.1 研究内容
0.2.2 研究方法
0.3 研究语料说明
第一章 研究背景和现状
1.1 “语法化”和“词汇化”研究综述
1.1.1 “语法化”研究
1.1.2 “词汇化”研究
1.1.3 “语法化”与“词汇化”的关系
1.1.4 小结
1.2 “一”及相关格式的研究
1.2.1 “一”的特殊性及对“一”的多方位研究
1.2.2 “一”在名词前的研究
1.2.3 “一+名”式双音节词的词汇化研究
1.2.4 小结
1.3 “一+名”式双音节词的判断标准
1.3.1 对复合词的判定标准的前人研究
1.3.2 适度从宽的判定标准
第二章 “一律”和“一概”的词汇化和语法化研究
2.1 前人对“一律”、“一概”的研究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2.2 “一律”的词汇化和语法化过程及全量否定格式对其语义的影响
2.3 “一概”的词汇化与语法化的同步进行
2.4 “一律”和“一概”词汇化的条件
2.4.1 “一”和名词在线性序列上紧邻
2.4.2 韵律的要求
2.4.3 “一律”和“一概”语法化的特殊条件和机制
2.5 现代汉语“一律”和“一概”差别探因
2.6 小结
第三章 “一+N时”式双音节词的词汇化与语法化研究
3.1 “一旦”的词汇化和语法化
3.1.1 有关“一旦”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2 副词与连词的辨别
3.1.3 “一旦”的词汇化及其语法化过程
3.1.4 “一旦”的多元语法化和多元词汇化
3.1.5 “一旦”词汇化和语法化的条件和动因
3.1.6 类型学上的思考
3.2 “一度”的词汇化和语法化
3.2.1 引言
3.2.2 “一度”语义、语法、语用的演变过程
3.2.3 影响“一度”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几大因素”
3.3 “一时”的词汇化和语法化
3.3.1 有关“一时”的研究现状
3.3.2 “一时”的历时演变过程
3.3.3 “一时”的多元词汇化和语法化
3.3.4 从表时段向表时点的递变过程
第四章 “一边”、“一面”的跨从句语法化研究
4.1 “一面”的词汇化和语法化
4.1.1 引言
4.1.2 共时平面上的“一面”
4.1.3 历时平面上“一面”的词汇化和语法化
4.1.4 “一面”词汇化和语法化的动因和机制
4.2 “一边”的词汇化与语法化
4.2.1 引言
4.2.2 共时平面上“一边”的语义和词性
4.2.3 “一边”的历时演变
4.3 “一面”的跨从句语法化研究
4.3.1 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4.3.2 “一面VPl一面VP2”格式中VPl与VP2的语义关系
4.3.3 从并列结构(parataxis)向主从结构(hypotaxis)转化
4.3.4 从复句向单句的过渡及从句的级降(hierarchicaldowngrading)
4.3.5 “图形一背景”理论与“一面”的跨从句语法化
4.3.6 主观化与“一面”的跨从句语法化
4.4 “一边”的跨从句语法化
第五章 “一+N身”式双音节词的词汇化和语法化
5.1 “一头”的词汇化和语法化
5.1.1 引言
5.1.2 “一头”在历史上的演变途径
5.1.3 “一头”在现代汉语中的复杂用法
5.1.4 小结
5.2 “一手”的词汇化和语法化
5.2.1 引言
5.2.2 “一手”在历时上的发展过程
5.2.3 现代汉语里“一手”各义项的词义及词性
5.2.4 小结
5.3 “一口”的词汇化和语法化
5.3.1 引言
5.3.2 现代汉语中的“一口”及两个连续统
5.3.3 “一口”的历时演变
5.3.4 “一口”的“语法化链”: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5.4 “一心”的历史与现在
5.4.1 引言
5.4.2 “一心”在历史长河中的意义更迭
5.4.3 共时平面上“一心”的各义项
5.4.4 小结
5.5 与“一+N身”语法化有关的几个问题
5.5.1 身体隐喻
5.5.2 身体名词量词化及进一步语法化
5.5.3 语法化程度不同
5.5.4 副词“一+N”及其主观性
第六章 结语
6.1 “一+名”式双音节词的演变轨迹图
6.1.1 单个词语的演变轨迹
6.1.2 “一+名”式双音节词演变的特征
6.1.3 “一+名”式双音节词词汇化和语法化的轨迹图”
6.2 总结与展望
6.2.1 “一+名”式双音节词词汇化和语法化研究的特点
6.2.2 “一+名”式双音节词词汇化和语法化研究的收获
6.2.3 对相关研究的启发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