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1-07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以下为《无机及分析化学》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9787122008541
  • 192689
  • 2011-07
  • 化学
  • 本科
内容简介
  高等学校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河北大学教材基金资助出版马志领李志林主编本书主要包括化学基本原理、化学平衡及应用、滴定分析、元素化学知识和吸光光度法等共18章,致力于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和学习方法,提高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编排时以化学基本原理为主线,将难度较大的理论知识和枯燥的元素化学知识交叉,将四大平衡与相应的滴定分析方法融合在一起,把滴定分析方法、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作为理论的应用来讨论,使难点得以分散,理论与实际结合更为紧密,更加适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便于自学,可根据不同专业、教学对象、教学时数等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灵活取舍。
  本书吸取了非化学专业教材浅显易懂的特点,保持了化学专业教材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知识全面系统,可充分满足学生的考研需求。
  本书可作为化学、化工、材料、环境科学、药学、生命科学、医学及农林院校有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环境工程、制药工程、轻工业及水产等专业的师生参考。
目录
第1章 物质状态 1.1 气体 1.2 液体和固体 1.3 分散系 1.4 等离子体 1.5 超临界状态 习题第2章 原子结构 2.1 原子结构的近代概念 2.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3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2.4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习题第3章 分子结构与晶体结构S区元素、硼族元素 3.1 共价键理论 3.2 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3.3 晶体结构和类型 3.4 S区元素 3.5 硼族 习题第4章 化学热力学基础碳和硅 4.1 一些常用的术语 4.2 热化学 4.3 热力学第二定律 4.4 Gibbs函数及其应用 4.5 碳和硅及热力学原理的应用 习题第5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5.1 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5.2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5.3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5.4 强电解质溶液——活度 5.5 化学平衡 5.6 化学平衡的移动 习题第6章 分析化学基础 6.1 分析化学概述 6.2 化学计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6.3 滴定分析法 习题第7章 酸碱平衡 7.1 酸碱理论的发展 7.2 水的解离平衡 7.3 酸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及型体分布 7.4 盐溶液中的酸碱平衡 7.5 两性物质溶液 7.6 缓冲溶液 习题第8章 酸碱滴定法 8.1 酸碱指示剂 8.2 酸碱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习题第9章 沉淀溶解平衡与沉淀滴定 9.1 沉淀溶解平衡 9.2 沉淀滴定法 9.3 锡和铅 习题第10章 氧化还原反应与电化学 10.1 离子-电子法配平氧化还原方程式 10.2 原电池和电极电势 10.3 电极电势的应用 10.4 元素的电势图及其应用 10.5 电势-pH值图及其应用 10.6 电解 习题第11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11.1 氧化还原滴定法概述 11.2 氧化还原滴定基本原理 11.3 氧化还原预处理 11.4 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分类及应用示例 习题第12章 卤素、氧族、氮族元素 12.1 卤素 12.2 氧族元素 12.3 氮族元素 习题第13章 配位平衡 13.1 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13.2 配合物的价键理论和空间构型 13.3 配合物的稳定性 习题第14章 配位滴定法 14.1 配位滴定对化学反应的要求 14.2 配位滴定基本原理 14.3 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 习题第15章 过渡金属元素化学 15.1 D区元素 15.2 DS区元素 习题第16章 重量分析法 16.1 沉淀重量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 16.2 沉淀的完全程度与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16.3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16.4 沉淀的形成与沉淀条件 16.5 沉淀的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和分析结果的计算 习题第17章 生命元素及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17.1 生命元素和生物无机化学的关系 17.2 生命元素 17.3 生命元素在生物体内的作用 17.4 元素的性质与周期表 习题第18章 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 18.1 概论 18.2 光的吸收定律——朗伯?比耳定律 18.3 偏离比耳定律的原因 18.4 紫外-可见吸光光度计 18.5 显色反应与显色条件的选择 18.6 仪器测量误差和测量条件的选择 18.7 应用示例 18.8 紫外光度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习题附录 附录一 一些重要的物理常数 附录二 原子半径 附录三 元素的第一电离势 附录四 一些元素的电子亲和势 附录五 元素电负性 附录六 哥西密德和鲍林的离子半径数据 附录七 一些物质的热力学函数 附录八 酸、碱离解常数(298.15K) 附录九 常用缓冲溶液的pH值范围 附录十 溶度积常数(298.15K) 附录十一 标准电极电势(298.15K) 附录十二 某些氧化还原反应的条件电极电势(298.15K) 附录十三 配合物的稳定常数 附录十四 金属离子与氨羧配合剂配合物稳定常数的对数值 附录十五 一些金属离子的lgαM(OH)值 附录十六 一些配合滴定剂、掩蔽剂、缓冲剂阴离子的lgαL(H)值 附录十七 一些配合滴定剂、掩蔽剂、缓冲剂阴离子酸的形成常数 附录十八 金属指示剂的lgαIn(H)值及金属指示剂变色点的pM值[即(pM)t值]参考文献元素周期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