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音化的历史演进 / 当代作曲技术理论系列
定价:¥68.00
作者: 桑桐
出版时间:2016-08
出版社:上海音乐出版社
- 上海音乐出版社
- 9787552311129
- 191308
- 2016-08
- J614
内容简介
在西方音乐的历史进程中,令人瞩目并具有特别重要表现意义的风格与手法是”半音化”(Chromaticism),它包含了:半音的声部进行、和弦结构与和声进行;调性的频繁变换、远关系调性的密集紧接、调性的游移、隐蔽和无调性、泛调性的出现;从自然音阶基础的变音色彩至兴德米特的半音阶理论与实践和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所有这些,都属于半音化风格与手法的发展演进范畴。 尽管在20世纪初,西方现代音乐的观念和手法不断更新,半音化仍然是各种新的风格和手法演进中一项具有根本性意义的风格与手法特征,无论在现代音乐的旋律与和声方面、音响与色彩方面都与半音化有密切关系,半音化渗透在音乐的纵与横、旋律与和声、调性与调式等各个方面,成为某些乐派的风格特征。 七个自然音以外的变音从自然音体系的附从地位,亦即”临时音”地位,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在不少作曲家富于意趣的处理下,在一些理论家睿智的归纳和总结下,充分发挥了它们的色彩和表现作用,并逐步形成各种规范性的使用方法。
目录
引言
一、变音的来源和种类
(一)“伪乐”变音系统
(二)离调性变音体系
(三)调式交替性变音体系
1.教会调式交替变音体系
2.同主音大小调式交替变音体系
3.同主音大小调式与平行大小调式的混合交替变音体系
(四)半音变化所构成的变和弦体系
(五)装饰性半音化
二、半音化的表现作用
(一)16世纪的半音化
(二)巴洛克时期的半音化
(三)前古典——古典主义时期的半音化
(四)19世纪艺术歌曲中的半音化
1.舒伯特歌曲中的半音化
2.舒曼歌曲中的半音化
3.李斯特歌曲中的半音化
4.勃拉姆斯歌曲中的半音化
5.格里格歌曲中的半音化
6.沃尔夫歌曲中的半音化
7.理查·施特劳斯歌曲中的半音化
8.亨利·迪帕克歌曲中的半音化
9.德彪西歌曲中的半音化
(五)瓦格纳歌剧中的半音化
1.《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半音化
2.《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半音化
3.《帕西法尔》中的半音化
4.小结
(六)16世纪至19世纪末半音化演进的小结
1.在促进调式音阶发展方面的作用
2.在丰富和声色彩方面的作用
3.在扩展调性范围或削弱调性感觉方面的作用
三、20世纪的半音化
(一)半音化的各类声部进行
1.连续的半音进行
2.片断性半音进行
3.隐伏性半音进行
4.非半音化声部进行
5.整体性半音化
(二)半音化的几种音阶、和声与调性特点
1.自然音调性基础的半音化
2.半音阶调性基础的半音化
3.无调性半音化
4.调式变音体系的半音化
5.特殊性半音化
(三)结语
后记
一、变音的来源和种类
(一)“伪乐”变音系统
(二)离调性变音体系
(三)调式交替性变音体系
1.教会调式交替变音体系
2.同主音大小调式交替变音体系
3.同主音大小调式与平行大小调式的混合交替变音体系
(四)半音变化所构成的变和弦体系
(五)装饰性半音化
二、半音化的表现作用
(一)16世纪的半音化
(二)巴洛克时期的半音化
(三)前古典——古典主义时期的半音化
(四)19世纪艺术歌曲中的半音化
1.舒伯特歌曲中的半音化
2.舒曼歌曲中的半音化
3.李斯特歌曲中的半音化
4.勃拉姆斯歌曲中的半音化
5.格里格歌曲中的半音化
6.沃尔夫歌曲中的半音化
7.理查·施特劳斯歌曲中的半音化
8.亨利·迪帕克歌曲中的半音化
9.德彪西歌曲中的半音化
(五)瓦格纳歌剧中的半音化
1.《尼伯龙根的指环》中的半音化
2.《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中的半音化
3.《帕西法尔》中的半音化
4.小结
(六)16世纪至19世纪末半音化演进的小结
1.在促进调式音阶发展方面的作用
2.在丰富和声色彩方面的作用
3.在扩展调性范围或削弱调性感觉方面的作用
三、20世纪的半音化
(一)半音化的各类声部进行
1.连续的半音进行
2.片断性半音进行
3.隐伏性半音进行
4.非半音化声部进行
5.整体性半音化
(二)半音化的几种音阶、和声与调性特点
1.自然音调性基础的半音化
2.半音阶调性基础的半音化
3.无调性半音化
4.调式变音体系的半音化
5.特殊性半音化
(三)结语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