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出版时间:2014-06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以下为《剧史新说》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9787532571833
  • 184370
  • 2014-06
  • J809.2
作者简介
陈多(1929―2006)福建福州人。上海戏剧学院教授。1950年毕业于上海市戏剧专科学校后,即留校任教。曾任戏剧文学系主任,上海戏曲学会会长。被学院授予“终身成就奖”。

自撰及与他人合作写的著作有:

《李笠翁曲话(注释)》

《剧史新说》

《剧史思辨》

《陈多戏曲美学论》

《王骥德曲律(注释)》

《中国历代剧论选注》

《现代戏剧家熊佛西》

《中国京剧》
查看全部
内容简介
戏剧领域,陈多先生的学术贡献是多方面的;但在陈多先生的全部学术活动中,对戏剧艺术最为重大最为突出的贡献,就是他的“剧场观”。他对戏剧的多方面的理论贡献即是环绕着以剧场说为核心而展开的。陈多先生的剧场观,旨在指出戏剧作为审美直观的戏剧,而非审美想象的文学。陈多先生的剧场观是以“非主流派”张其目的,问题的指向却是直指古代戏剧研究的奠基人王国维先生的。王国维的戏剧史研究主要是从剧本文学着眼;而陈多先生认为戏曲剧本的首要任务是为登场,是为戏剧演出服务的。真正为演出服务的戏曲剧本应是能广泛普及,宜俗而不宜雅。《中国戏剧史论丛书:剧史新论》作者陈多先生认为如若严格审视,则真正科学的、符合实际的中国戏剧史发展轮廓仍然相当模糊,诸多成说殊难征信,而极有必要重作探求。《中国戏剧史论丛书:剧史新论》即为其进行此种探求所作部分论文的结集。其中如论述我国戏剧早于史前宗教产生以前的远古时期即已萌生。见于载籍的傩和蚩尤戏即是以黄帝和蚩尤之战为生活原型的具有戏剧成分的表演;并至迟在春秋时期已经形成。秦汉间的角抵戏是“我国戏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历程”;“佛教于南北朝时渗入中国戏曲”;“宋无南戏”;部分宋杂剧、金院本与所谓“宋南戏”、“元杂剧”“其实一也”;《桃花扇》绝非成功的剧作;李笠翁的人品、思想在他那一时代是相当高尚先进的等等;显然都与习见成说大相径庭,而所论又均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论文表述生动,引证规范,资料与考释并重,对中国戏剧发展史的研究自成一家之说。故《中国戏剧史论丛书:剧史新论》对于“治史”者和“治今”者,对于艺术创造者及学术研究者均有活跃思想、开创新路的启发意义。
目录
自序
第一编 古剧考论
 戏剧形成期研究方法的点滴思考
 古傩略考
 先秦古剧考略
 傩戏、蚩尤戏在汉代的发展
 目连戏和南北朝的“乡人傩”
 “宋无‘南戏’”说发微
 宋杂剧略考
第二编 元明清戏曲谈丛
 “上乘首日当行”——元曲赏析四则
 试谈高则诚《琵琶记》
 读《牡丹亭》札记
 臧懋循论
 凌漾初和他的《南音三籁》
 一部罕见的古典戏曲悲剧论著——卓人月氏《新西厢序》简介
 祁彪佳戏曲论文的新发现——简介祁彪佳氏的《孟子塞五种曲序》
 《时调青昆》浅探
 无“情”之“恋”——《桃花扇》情爱描写得失新析
 写情与抒感——《桃花扇》“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得失新析
第三编 李笠翁研究
 从“学而优则仕”到“学而‘优’”
 《李笠翁曲话·前言》
 试谈李笠翁的写剧理论
 李笠翁的戏曲写剧理论与技巧
 性格喜剧和“耐看词”
 情奇和事奇
 “好事从来由‘错误’”——《风筝误》新析
代后记
 建立在中国戏剧本体论基础上的剧场观——陈多教授的“剧场观”理论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