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研究的转型与创新 《安徽大学学报》文学研究论文精粹
¥48.00定价
作者: 吴怀东
出版时间:2014-04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9787539649870
- 36617
- 2014-04
- I206-53
内容简介
《文学研究的转型与创新(安徽大学学报文学研究论文精粹)》为吴怀东主编的《安徽大学学报》文学研究论文精粹,从近四年学报刊发的优秀文学论文中遴选出近40篇结集出书。这些论文关注学术思潮的发展变化,视野开阔,角度新颖,资料详实,论证周密,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其中不乏当代学术名家。
目录
美感与性感——唐前文学中对女性美的表现及其流变
悼亡诗写作范式的演进
古代文学批评对于女色和男女情事描写的态度
诗歌曾经被这么解读——文字狱与自由释义的关系
“文体对拟”:古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的一个特点——以古文(批评)家的创作与批评为中心
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弃子逐臣之作——《小弁》作者及本事平议
汉武帝时代两越西南夷开发之争及文章创作中的文化地理观
五、七言诗体与汉乐府之关系
兰亭雅集与魏晋风度
论唐代对外交往诗歌的文化意义
孟浩然对陶渊明的敬慕:从前期到后期的变化
禅宗语录中的李白形象
说“诗圣”
政治实践是评述历史人物的重要标准——《李德裕文集校笺》新版订补概述
宋代文格与《黼藻文章百段锦》
蝉声·谏诤·立言——论欧阳修《鸣蝉赋》之诤臣身影及其困境隐喻
名家选本的初始化效应——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在宋代的流传与接受
“桃园结义”的三种读法——兼论《三国演义》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
明代通俗文学的商业化编刊与世俗宗教生活——以邓志谟“神魔小说”为中心的探讨
铃木虎雄《中国诗论史》与中国文学批评史叙述框架的形成——尤以明清三大诗说为中心
唐宋词统在清初的恢复和重建
《浮玉词初集》与清初东南词坛
典雅与俗艳——朱彝尊《沁园春》写艳诸作的时代风貌
及其历史评价
悲剧时代与志士情怀——论潘德舆及其诗歌
“文学”流派,还是“学术”流派?——“桐城派”界说之反思
论桐城派对骈文的态度
“兼容并包”与“谬种”退隐——桐城文章与大学教育的现代转型
20世纪30年代桐城派的存在和转型——以《青鹤》为中心的考察
《人间词话》手稿四论
光复初期台湾文坛的胡风影响
“十七年文学”人道主义思潮及其命运
并非楔子的“将帅争”——荷马“愤怒之歌”的一种解读
比较文学的主体间性论
文艺美学的当代建构及其意义
比较诗学的三种境界——中国比较诗学的学术进程与研究方法
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进程和理论成果
悼亡诗写作范式的演进
古代文学批评对于女色和男女情事描写的态度
诗歌曾经被这么解读——文字狱与自由释义的关系
“文体对拟”:古代文学创作与批评的一个特点——以古文(批评)家的创作与批评为中心
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弃子逐臣之作——《小弁》作者及本事平议
汉武帝时代两越西南夷开发之争及文章创作中的文化地理观
五、七言诗体与汉乐府之关系
兰亭雅集与魏晋风度
论唐代对外交往诗歌的文化意义
孟浩然对陶渊明的敬慕:从前期到后期的变化
禅宗语录中的李白形象
说“诗圣”
政治实践是评述历史人物的重要标准——《李德裕文集校笺》新版订补概述
宋代文格与《黼藻文章百段锦》
蝉声·谏诤·立言——论欧阳修《鸣蝉赋》之诤臣身影及其困境隐喻
名家选本的初始化效应——王安石《唐百家诗选》在宋代的流传与接受
“桃园结义”的三种读法——兼论《三国演义》研究的若干理论问题
明代通俗文学的商业化编刊与世俗宗教生活——以邓志谟“神魔小说”为中心的探讨
铃木虎雄《中国诗论史》与中国文学批评史叙述框架的形成——尤以明清三大诗说为中心
唐宋词统在清初的恢复和重建
《浮玉词初集》与清初东南词坛
典雅与俗艳——朱彝尊《沁园春》写艳诸作的时代风貌
及其历史评价
悲剧时代与志士情怀——论潘德舆及其诗歌
“文学”流派,还是“学术”流派?——“桐城派”界说之反思
论桐城派对骈文的态度
“兼容并包”与“谬种”退隐——桐城文章与大学教育的现代转型
20世纪30年代桐城派的存在和转型——以《青鹤》为中心的考察
《人间词话》手稿四论
光复初期台湾文坛的胡风影响
“十七年文学”人道主义思潮及其命运
并非楔子的“将帅争”——荷马“愤怒之歌”的一种解读
比较文学的主体间性论
文艺美学的当代建构及其意义
比较诗学的三种境界——中国比较诗学的学术进程与研究方法
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进程和理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