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学工业出版社
- 9787122178084
- 1版
- 174791
- 2013-10
- 824
- 503
- ①O61
- 化学及相关专业
- 本科
作者简介
目录
上篇
第1章物质的聚集状态1
11气体1
11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1
112气体分压定律2
113气体扩散定律3
114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和能量分布3
115实际气体状态方程式4
12液体6
121气体的液化6
122液体的汽化7
13固体8
习题9
第2章化学热力学11
21热力学第一定律12
211基本概念及术语12
212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15
213焓——恒压条件下的热效应16
22化学反应热效应18
221反应进度18
222标准摩尔焓变19
223标准摩尔焓变的求算21
23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函数24
231可逆过程和最大功25
232自发过程的共同特性——不可逆性28
233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30
234熵函数30
24吉布斯自由能与化学反应方向33
241热力学第一、二定律的联合表达式33
242吉布斯自由能和过程自发进行的方向与限度34
243标准态下反应摩尔吉布斯自由能的计算35
习题37
第3章化学反应速率40
31反应速率的定义40
311平均速率41
312瞬时速率41
32反应速率理论简介43
321碰撞理论43
322过渡态理论44
3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45
331反应速率方程46
332反应级数46
333反应速率常数46
34反应机理47
341基元反应48
342反应机理探讨48
35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49
351零级反应50
352一级反应50
353二级反应52
354三级反应52
36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53
37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55
习题56
第4章化学平衡59
41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与平衡态59
42平衡常数60
43外界因素对平衡的影响64
习题66
第5章溶液69
51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69
52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70
521蒸气压下降——拉乌尔定律70
522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71
523依数性的应用73
53溶胶74
531溶胶的制备和净化74
532溶胶的光学性质75
533溶胶的电学性质75
534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76
习题77
第6章电解质溶液80
61强电解质溶液理论80
611离子氛和离子强度80
612活度和活度系数81
62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82
621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82
622解离度83
623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84
63水的解离平衡和溶液的pH值85
631水的离子积常数85
632溶液的pH值85
633酸碱指示剂86
64多元弱酸的电离平衡87
65缓冲溶液89
66各种盐的水解92
67影响水解的因素97
68酸碱理论的发展98
681酸碱电离理论98
682酸碱质子理论98
683酸碱的强弱99
684酸碱电子理论100
习题101
第7章难溶性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103
71溶度积和溶解度103
711溶度积常数103
712溶度积原理104
713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104
714盐效应对溶解度的影响105
715同离子效应对溶解度的影响105
72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106
721沉淀的生成106
722沉淀的溶解107
723分步沉淀108
724沉淀的转化111
习题112
第8章氧化还原反应114
81基本概念114
811化合价、氧化数及确定规则114
812氧化还原反应及其特征115
813氧化还原电对116
82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116
821氧化数法117
822离子电子法118
83原电池与电极电势119
831原电池119
832电极电势121
833标准电极电势122
834电池电动势和化学反应吉布斯自由能的关系124
84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126
841Nernst方程126
842浓度、酸度、生成沉淀、生成配合物对电极电势
的影响127
85电极电势的应用129
851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130
852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氧化还原反应的顺序,
选择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30
853求平衡常数及溶度积132
86元素电势图解及应用133
861元素电势图及应用133
862氧化态图135
863电势pH图136
87电解138
871原电池与电解池138
872电解定律138
873分解电压139
88新型化学电池139
习题141
第9章原子结构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144
91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145
911氢原子光谱145
912Bohr原子结构模型146
92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148
921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148
922测不准原理148
93波函数和原子轨道149
931Schrdinger方程——微粒的波动方程149
932波函数和原子轨道(轨函)149
94概率密度和电子云152
941概率密度152
942电子云153
95波函数和电子云的空间图像154
951角向部分154
952原子轨道的径向部分157
953电子云的空间形状157
96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系159
961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级159
96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电子结构)161
963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性162
97原子半径164
971原子半径的概述164
972原子半径在周期系中的变化165
98电离能167
981电离能的概述167
982电离能在周期系中的变化167
99电子亲和能169
991电子亲和能的概述169
992电子亲和能在周期系中的变化169
910元素的电负性170
9101元素电负性的概述170
9102元素电负性在周期系中的变化及应用170
习题171
第10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73
101离子键173
1011离子键的形成173
1012离子键的特点174
1013离子的特征174
1014离子晶体175
102现代共价键理论177
1021价键理论177
1022杂化轨道理论180
1023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185
1024分子轨道理论188
1025金属键理论193
1026键参数195
103分子间的作用力198
1031概述198
1032氢键199
1033离子的极化作用201
习题203
第11章配位化合物205
111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205
1111配位化合物的定义205
1112配位化合物的组成206
1113配位化合物的命名209
1114配位化合物的类型210
1115配合物的立体构型和几何异构212
112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212
1121价键理论213
1122晶体场理论215
113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225
1131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225
1132影响配位化合物稳定的因素227
1133软硬酸碱理论与配离子稳定性229
114配位平衡的移动230
1141配位平衡与酸碱电离平衡230
1142配位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231
1143配位平衡与氧化还原平衡233
115配合物的取代反应与配合物的“活动性”234
116配位化合物的应用236
习题237
下篇
第12章氢和稀有气体239
121氢239
1211氢在自然界的分布239
1212氢的成键特征240
1213氢的性质和用途241
1214氢的制备242
1215氢化物243
1216氢能源245
122稀有气体246
1221稀有气体的性质246
1222稀有气体的用途246
1223稀有气体的化合物247
1224稀有气体化合物的结构(价键理论,分子轨道
理论讨论)250
习题251
第13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253
131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通性253
132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单质255
1321物理性质255
1322化学性质255
1323金属单质的制备258
133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化合物259
1331M+和M2+的特征259
1332氧化物260
1333氢氧化物262
1334盐类264
1335配位化合物266
1336生物效应267
134离子晶体盐类的溶解性268
习题270
第14章硼族元素271
141硼族元素的通性271
142硼和铝的单质及其化合物272
1421单质272
1422硼的氢化物276
1423硼和铝的卤化物279
1424含氧化合物281
143镓、铟、铊283
1431镓、铟、铊的单质283
1432镓、铟、铊的化合物285
144惰性电子对效应和周期表中的斜线关系286
1441惰性电子对效应286
1442周期表中的斜对角线关系287
习题287
第15章碳族元素289
151碳族元素的通性289
152碳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291
1521碳族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291
1522碳族元素单质292
1523碳的化合物297
1524含氧酸及其盐302
1525氢化物307
1526卤化物和硫化物308
153无机化合物的水解性311
1531影响水解的因素312
1532水解产物的类型312
习题314
第16章氮族元素315
161氮族元素的通性315
162氮及其化合物316
1621氮的成键特征316
1622单质氮317
1623氮的氢化物318
1624氮的含氧化合物323
163磷及其化合物329
1631磷的成键特征329
1632单质磷和磷化氢330
1633磷的含氧化合物332
1634磷的卤化物337
1635卤氧化磷337
164砷、锑、铋338
1641砷、锑、铋的成键特征338
1642砷、锑、铋的单质338
1643砷、锑、铋的氢化物339
1644砷、锑、铋的氧化物340
1645砷、锑、铋的三卤化物341
1646砷、锑、铋的硫化物342
习题343
第17章氧族元素347
171氧族元素的通性347
172氧、臭氧349
1721氧在自然界的分布349
1722氧的制备和空气液化349
1723氧的结构、性质和用途350
1724臭氧352
1725氧的成键特征354
1726氧化物355
173水356
1731水的结构和水的物理性质356
1732水的化学性质358
1733水的污染与净化359
174过氧化氢360
1741过氧化氢的分子结构360
1742过氧化氢的性质和用途361
1743过氧化氢的制备362
175硫和它的化合物362
1751硫的存在和用途362
1752硫的成键特征363
1753硫的制备、性质和用途364
1754H2S和硫化物364
1755氧化物366
1756硫的含氧酸368
1757硫的其它化合物373
176硒和碲375
1761氢化物375
1762含氧酸375
1763用途376
177无机酸强度的变化规律377
1771影响无机酸强度的直接因素:电子密度377
1772氢化物酸性强弱规律377
1773含氧酸的酸性强弱规律378
习题379
第18章卤素381
181卤素的通性381
182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384
1821卤素的成键特征384
1822卤素单质及性质384
1823卤素的存在、制取和用途387
183卤化氢和氢卤酸390
1831卤化氢的物理性质390
1832卤化氢的化学性质390
1833氢卤酸的制法392
184卤化物、卤素互化物、拟卤素和拟卤化物393
1841卤化物393
1842卤素互化物394
1843拟卤素和拟卤化物394
185卤素的含氧化合物395
1851卤素的氧化物395
1852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396
186含氧酸的氧化还原性399
1861含氧酸氧化还原的周期性399
1862影响含氧酸氧化能力的因素400
习题402
第19章铜、锌副族404
191铜副族元素405
1911铜副族元素单质405
1912铜的化合物406
1913银的化合物408
1914金的化合物410
192锌副族元素410
1921锌副族元素单质410
1922锌和镉的化合物411
1923汞的化合物412
1924ⅡB族元素与ⅡA族元素性质的对比415
习题415
第20章过渡金属(一)418
201钛副族元素418
2011钛副族元素概述及通性418
2012钛419
2013钛的重要化合物420
2014锆与铪422
202钒副族元素423
2021钒副族元素概述及通性423
2022钒423
2023钒的重要化合物424
2024铌和钽426
203铬副族元素426
2031铬副族元素概述及通性426
2032铬426
2033钼和钨430
204锰副族432
2041锰副族元素概述及通性432
2042锰433
2043锝和铼435
习题435
第21章过渡金属(二)438
211铁系元素438
2111铁系元素概述及通性438
2112铁440
2113钴和镍445
212铂系元素446
2121铂系元素的单质446
2122铂系元素化合物448
习题451
第22章f区元素453
221镧系元素453
2211镧系元素的通性453
2212镧系元素的单质456
2213镧系元素的重要化合物458
222稀土元素463
2221稀土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分布463
2222稀土元素的分组464
2223稀土元素的分离464
2224稀土元素的用途466
223锕系元素469
2231锕系元素的通性469
2232锕系元素的单质471
2233钍及其化合物471
2234铀及其化合物472
习题474
第23章放射化学475
231原子核的基本性质476
2311原子核的半径与密度476
2312原子核结构模型476
2313亚原子粒子479
232核转变化学480
2321核衰变480
2322原子核衰变的一般规律481
2323核反应482
233放射性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484
2331放射性化合物的合成484
2332放射性化合物的应用485
习题485
附录486
附录1常用单位换算表486
附录2一些化学物质的热力学数据487
附录3凝固点降低常数489
附录4沸点升高常数489
附录5弱酸的电离常数490
附录6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491
附录7配离子的不稳定常数492
附录8标准电极电势(25℃)492
参考文献503
第1章物质的聚集状态1
11气体1
111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式1
112气体分压定律2
113气体扩散定律3
114气体分子的速率分布和能量分布3
115实际气体状态方程式4
12液体6
121气体的液化6
122液体的汽化7
13固体8
习题9
第2章化学热力学11
21热力学第一定律12
211基本概念及术语12
212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15
213焓——恒压条件下的热效应16
22化学反应热效应18
221反应进度18
222标准摩尔焓变19
223标准摩尔焓变的求算21
23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函数24
231可逆过程和最大功25
232自发过程的共同特性——不可逆性28
233热力学第二定律描述30
234熵函数30
24吉布斯自由能与化学反应方向33
241热力学第一、二定律的联合表达式33
242吉布斯自由能和过程自发进行的方向与限度34
243标准态下反应摩尔吉布斯自由能的计算35
习题37
第3章化学反应速率40
31反应速率的定义40
311平均速率41
312瞬时速率41
32反应速率理论简介43
321碰撞理论43
322过渡态理论44
33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45
331反应速率方程46
332反应级数46
333反应速率常数46
34反应机理47
341基元反应48
342反应机理探讨48
35反应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49
351零级反应50
352一级反应50
353二级反应52
354三级反应52
36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53
37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55
习题56
第4章化学平衡59
41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与平衡态59
42平衡常数60
43外界因素对平衡的影响64
习题66
第5章溶液69
51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69
52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70
521蒸气压下降——拉乌尔定律70
522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71
523依数性的应用73
53溶胶74
531溶胶的制备和净化74
532溶胶的光学性质75
533溶胶的电学性质75
534溶胶的稳定性和聚沉76
习题77
第6章电解质溶液80
61强电解质溶液理论80
611离子氛和离子强度80
612活度和活度系数81
62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82
621一元弱酸、弱碱的电离平衡82
622解离度83
623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84
63水的解离平衡和溶液的pH值85
631水的离子积常数85
632溶液的pH值85
633酸碱指示剂86
64多元弱酸的电离平衡87
65缓冲溶液89
66各种盐的水解92
67影响水解的因素97
68酸碱理论的发展98
681酸碱电离理论98
682酸碱质子理论98
683酸碱的强弱99
684酸碱电子理论100
习题101
第7章难溶性强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103
71溶度积和溶解度103
711溶度积常数103
712溶度积原理104
713溶度积与溶解度的关系104
714盐效应对溶解度的影响105
715同离子效应对溶解度的影响105
72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106
721沉淀的生成106
722沉淀的溶解107
723分步沉淀108
724沉淀的转化111
习题112
第8章氧化还原反应114
81基本概念114
811化合价、氧化数及确定规则114
812氧化还原反应及其特征115
813氧化还原电对116
82氧化还原方程式的配平116
821氧化数法117
822离子电子法118
83原电池与电极电势119
831原电池119
832电极电势121
833标准电极电势122
834电池电动势和化学反应吉布斯自由能的关系124
84影响电极电势的因素126
841Nernst方程126
842浓度、酸度、生成沉淀、生成配合物对电极电势
的影响127
85电极电势的应用129
851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相对强弱130
852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氧化还原反应的顺序,
选择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130
853求平衡常数及溶度积132
86元素电势图解及应用133
861元素电势图及应用133
862氧化态图135
863电势pH图136
87电解138
871原电池与电解池138
872电解定律138
873分解电压139
88新型化学电池139
习题141
第9章原子结构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144
91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145
911氢原子光谱145
912Bohr原子结构模型146
92微观粒子运动的特殊性148
921微观粒子具有波粒二象性148
922测不准原理148
93波函数和原子轨道149
931Schrdinger方程——微粒的波动方程149
932波函数和原子轨道(轨函)149
94概率密度和电子云152
941概率密度152
942电子云153
95波函数和电子云的空间图像154
951角向部分154
952原子轨道的径向部分157
953电子云的空间形状157
96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系159
961多电子原子的原子轨道能级159
96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电子结构)161
963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性162
97原子半径164
971原子半径的概述164
972原子半径在周期系中的变化165
98电离能167
981电离能的概述167
982电离能在周期系中的变化167
99电子亲和能169
991电子亲和能的概述169
992电子亲和能在周期系中的变化169
910元素的电负性170
9101元素电负性的概述170
9102元素电负性在周期系中的变化及应用170
习题171
第10章化学键与分子结构173
101离子键173
1011离子键的形成173
1012离子键的特点174
1013离子的特征174
1014离子晶体175
102现代共价键理论177
1021价键理论177
1022杂化轨道理论180
1023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185
1024分子轨道理论188
1025金属键理论193
1026键参数195
103分子间的作用力198
1031概述198
1032氢键199
1033离子的极化作用201
习题203
第11章配位化合物205
111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205
1111配位化合物的定义205
1112配位化合物的组成206
1113配位化合物的命名209
1114配位化合物的类型210
1115配合物的立体构型和几何异构212
112配位化合物的化学键理论212
1121价键理论213
1122晶体场理论215
113配位化合物的稳定性225
1131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225
1132影响配位化合物稳定的因素227
1133软硬酸碱理论与配离子稳定性229
114配位平衡的移动230
1141配位平衡与酸碱电离平衡230
1142配位平衡与沉淀溶解平衡231
1143配位平衡与氧化还原平衡233
115配合物的取代反应与配合物的“活动性”234
116配位化合物的应用236
习题237
下篇
第12章氢和稀有气体239
121氢239
1211氢在自然界的分布239
1212氢的成键特征240
1213氢的性质和用途241
1214氢的制备242
1215氢化物243
1216氢能源245
122稀有气体246
1221稀有气体的性质246
1222稀有气体的用途246
1223稀有气体的化合物247
1224稀有气体化合物的结构(价键理论,分子轨道
理论讨论)250
习题251
第13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253
131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通性253
132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单质255
1321物理性质255
1322化学性质255
1323金属单质的制备258
133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化合物259
1331M+和M2+的特征259
1332氧化物260
1333氢氧化物262
1334盐类264
1335配位化合物266
1336生物效应267
134离子晶体盐类的溶解性268
习题270
第14章硼族元素271
141硼族元素的通性271
142硼和铝的单质及其化合物272
1421单质272
1422硼的氢化物276
1423硼和铝的卤化物279
1424含氧化合物281
143镓、铟、铊283
1431镓、铟、铊的单质283
1432镓、铟、铊的化合物285
144惰性电子对效应和周期表中的斜线关系286
1441惰性电子对效应286
1442周期表中的斜对角线关系287
习题287
第15章碳族元素289
151碳族元素的通性289
152碳族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291
1521碳族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分布291
1522碳族元素单质292
1523碳的化合物297
1524含氧酸及其盐302
1525氢化物307
1526卤化物和硫化物308
153无机化合物的水解性311
1531影响水解的因素312
1532水解产物的类型312
习题314
第16章氮族元素315
161氮族元素的通性315
162氮及其化合物316
1621氮的成键特征316
1622单质氮317
1623氮的氢化物318
1624氮的含氧化合物323
163磷及其化合物329
1631磷的成键特征329
1632单质磷和磷化氢330
1633磷的含氧化合物332
1634磷的卤化物337
1635卤氧化磷337
164砷、锑、铋338
1641砷、锑、铋的成键特征338
1642砷、锑、铋的单质338
1643砷、锑、铋的氢化物339
1644砷、锑、铋的氧化物340
1645砷、锑、铋的三卤化物341
1646砷、锑、铋的硫化物342
习题343
第17章氧族元素347
171氧族元素的通性347
172氧、臭氧349
1721氧在自然界的分布349
1722氧的制备和空气液化349
1723氧的结构、性质和用途350
1724臭氧352
1725氧的成键特征354
1726氧化物355
173水356
1731水的结构和水的物理性质356
1732水的化学性质358
1733水的污染与净化359
174过氧化氢360
1741过氧化氢的分子结构360
1742过氧化氢的性质和用途361
1743过氧化氢的制备362
175硫和它的化合物362
1751硫的存在和用途362
1752硫的成键特征363
1753硫的制备、性质和用途364
1754H2S和硫化物364
1755氧化物366
1756硫的含氧酸368
1757硫的其它化合物373
176硒和碲375
1761氢化物375
1762含氧酸375
1763用途376
177无机酸强度的变化规律377
1771影响无机酸强度的直接因素:电子密度377
1772氢化物酸性强弱规律377
1773含氧酸的酸性强弱规律378
习题379
第18章卤素381
181卤素的通性381
182卤素单质及其化合物384
1821卤素的成键特征384
1822卤素单质及性质384
1823卤素的存在、制取和用途387
183卤化氢和氢卤酸390
1831卤化氢的物理性质390
1832卤化氢的化学性质390
1833氢卤酸的制法392
184卤化物、卤素互化物、拟卤素和拟卤化物393
1841卤化物393
1842卤素互化物394
1843拟卤素和拟卤化物394
185卤素的含氧化合物395
1851卤素的氧化物395
1852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396
186含氧酸的氧化还原性399
1861含氧酸氧化还原的周期性399
1862影响含氧酸氧化能力的因素400
习题402
第19章铜、锌副族404
191铜副族元素405
1911铜副族元素单质405
1912铜的化合物406
1913银的化合物408
1914金的化合物410
192锌副族元素410
1921锌副族元素单质410
1922锌和镉的化合物411
1923汞的化合物412
1924ⅡB族元素与ⅡA族元素性质的对比415
习题415
第20章过渡金属(一)418
201钛副族元素418
2011钛副族元素概述及通性418
2012钛419
2013钛的重要化合物420
2014锆与铪422
202钒副族元素423
2021钒副族元素概述及通性423
2022钒423
2023钒的重要化合物424
2024铌和钽426
203铬副族元素426
2031铬副族元素概述及通性426
2032铬426
2033钼和钨430
204锰副族432
2041锰副族元素概述及通性432
2042锰433
2043锝和铼435
习题435
第21章过渡金属(二)438
211铁系元素438
2111铁系元素概述及通性438
2112铁440
2113钴和镍445
212铂系元素446
2121铂系元素的单质446
2122铂系元素化合物448
习题451
第22章f区元素453
221镧系元素453
2211镧系元素的通性453
2212镧系元素的单质456
2213镧系元素的重要化合物458
222稀土元素463
2221稀土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分布463
2222稀土元素的分组464
2223稀土元素的分离464
2224稀土元素的用途466
223锕系元素469
2231锕系元素的通性469
2232锕系元素的单质471
2233钍及其化合物471
2234铀及其化合物472
习题474
第23章放射化学475
231原子核的基本性质476
2311原子核的半径与密度476
2312原子核结构模型476
2313亚原子粒子479
232核转变化学480
2321核衰变480
2322原子核衰变的一般规律481
2323核反应482
233放射性化合物的合成及应用484
2331放射性化合物的合成484
2332放射性化合物的应用485
习题485
附录486
附录1常用单位换算表486
附录2一些化学物质的热力学数据487
附录3凝固点降低常数489
附录4沸点升高常数489
附录5弱酸的电离常数490
附录6难溶化合物的溶度积491
附录7配离子的不稳定常数492
附录8标准电极电势(25℃)492
参考文献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