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之境 / 王阳明哲学的精神、陈来学术论著集
¥45.00定价
作者: 陈来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9787108032638
- 172722
- 2009-12
- B248.25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陈来学术论著集·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是王阳明哲学研究的经典之作。全书把哲学史研究、比较哲学研究、文化问题研究和文献史料研究合为一体,对王阳明哲学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分析,并对其哲学的不同发展阶段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力图呈现出王阳明哲学的基本性格和整体面貌。《陈来学术论著集·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在王阳明哲学思想研究的各个重大问题上都提出了新的分析和诠释,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理论素养和文献功底。《陈来学术论著集·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虽集中于王阳明哲学的研究,但其解决的问题和研究方法,对整个阳明学、宋明理学乃至中国古典哲学的研究都具有普遍的示范意义。
目录
第一章 绪言
一 有我与无我
二 戒慎与和乐
三 理性与存在
第二章 心与理
一 心即理说的提出
二 心即理说的内涵
三 心即理说的诠释
四 心即理说的矛盾
第三章 心与物
一 心与意
二 意与事
三 心与物
四 心物同体
第四章 心与性
一 未发与已发
二 心之本体
三 心与性
第五章 知与行
一 知行合一的内容
二 知行合一的宗旨与工夫
三 知行合一的分析
第六章 诚意与格物
一 《大学》古本与古本序
二 诚意
三 格物与格心
四 格物之辩
五 《大学问》的格物说
第七章 良知与致良知
一 致良知说的提出
二 良知
三 致良知
四 从格物到致知
第八章 有与无
一 天泉证道
二 无善无恶
三 心体与性体
四 儒与佛
五 有与无
六 严滩问答
第九章 境界
一 有无之境
二 无我为本
三 狂者胸次
四 与物同体
第十章 工夫
一 工夫之内外本末
二 工夫之有无动静
第十一章 结语
一 早年历程
二 中岁教法
三 晚年化境
四 身后流变
第十二章 附考
一 《年谱》笺证
二 《续编》书札考
三 越城活动考
四 著述辨疑
附录 心学传统中的神秘主义问题
一 引言
二 明代心学的神秘体验
三 宋代心学的神秘体验
四 理学对于神秘主义的批评
五 结语
阳明年表要略
征引书目
索引
后记
“陈来学术论著集”后记
一 有我与无我
二 戒慎与和乐
三 理性与存在
第二章 心与理
一 心即理说的提出
二 心即理说的内涵
三 心即理说的诠释
四 心即理说的矛盾
第三章 心与物
一 心与意
二 意与事
三 心与物
四 心物同体
第四章 心与性
一 未发与已发
二 心之本体
三 心与性
第五章 知与行
一 知行合一的内容
二 知行合一的宗旨与工夫
三 知行合一的分析
第六章 诚意与格物
一 《大学》古本与古本序
二 诚意
三 格物与格心
四 格物之辩
五 《大学问》的格物说
第七章 良知与致良知
一 致良知说的提出
二 良知
三 致良知
四 从格物到致知
第八章 有与无
一 天泉证道
二 无善无恶
三 心体与性体
四 儒与佛
五 有与无
六 严滩问答
第九章 境界
一 有无之境
二 无我为本
三 狂者胸次
四 与物同体
第十章 工夫
一 工夫之内外本末
二 工夫之有无动静
第十一章 结语
一 早年历程
二 中岁教法
三 晚年化境
四 身后流变
第十二章 附考
一 《年谱》笺证
二 《续编》书札考
三 越城活动考
四 著述辨疑
附录 心学传统中的神秘主义问题
一 引言
二 明代心学的神秘体验
三 宋代心学的神秘体验
四 理学对于神秘主义的批评
五 结语
阳明年表要略
征引书目
索引
后记
“陈来学术论著集”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