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句法歧义加工的眼动研究 / 天外“求索”文库
¥37.00定价
作者: 于秒
出版时间:2014-10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9787310046607
- 170955
- 2014-10
- H146.3
内容简介
语言学的心理实验研究成果对于理解语言和认知语言至关重要。当代语言学呈现两大转向:一是转向社会实践(包括实验);二是转向多学科合作。这是真正能够揭示语言奥秘的科学道路。于秒的这本《现代汉语句法歧义加工的眼动研究》的研究就是将心理学和语言学结合起来的跨学科交叉研究,采用心理学研究中普遍使用的眼动仪,从普通人对语言的感知和理解来探讨人们对句法歧义的认识,特色鲜明。这在国内具有前沿性,既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对象、意义、思路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 理论背景
1.2.1 花园路径模型
1.2.2 基于制约的模型
1.2.3 参照支持模型
1.2.4 同时作用模型
1.2.5 非限制竞赛模型
1.2.6 三阶段模型
1.2.7 小结
1.3 句法歧义加工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的研究
1.3.2 国内的研究
1.3.3 研究的实验手段
1.3.4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 汉语眼动研究概况及眼动指标介绍
2.1 眼动仪及其工作原理
2.2 汉语眼动研究概况
2.3 眼动指标的介绍和说明
3 “V+N”歧义结构在句中加工的眼动研究
3.1 实验一:后语境下“V+N”歧义结构在句中加工的眼动研究
3.1.1 实验方法
3.1.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3 讨论
3.2 实验二:前、后语境下“V+N”歧义结构在句中加工的眼动研究
3.2.1 实验方法
3.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2.3 讨论
3.3 小结
4 “V+N1+的+N2”歧义结构在句中加工的眼动研究
4.1 实验三:后语境下“V+N1+的+N2”歧义结构在句中加工的眼动研究
4.1.1 实验方法
4.1.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1.3 讨论
4.2 实验四:前、后语境下“V+N1+的+N2”歧义结构在句中加工的眼动研究
4.2.1 实验方法
4.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2.3 讨论
4.2.4 总讨论
4.3 小结
5 “Q+NPL+的+NP2”歧义结构在句中加工的眼动研究
5.1 实验方法
5.1.1 被试
5.1.2 实验材料
5.1.3 实验设计
5.1.4 实验仪器及程序
5.1.5 实验分析
5.2 实验结果
5.2.1 错误率
5.2.2 偏第一层次歧义结构在句中时各兴趣区眼动指标分析
5.2.3 偏第二层次歧义结构在句中时各兴趣区眼动指标分析
5.2.4 均衡型歧义结构在句中时各兴趣区眼动指标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6 综合讨论
6.1 语义倾向性及其作用
6.2 语境的作用
6.3 系列加工还是并行加工
6.4 模块化还是相互作用
6.5 本书的不足及未来的研究设想
7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附录A:后语境下“V+N”歧义结构造句语料及填充句
附录B:前、后语境下“V+N”歧义结构造句语料及填充句
附录C:后语境下“V+N1+的+N2”歧义结构造句材料及填充句
附录D:前、后语境下“V+N1+的+N2”歧义结构造句语料及填充句
附录E:“O+NL+的+N2”歧义结构造句语料及填充句
1.1 研究对象、意义、思路和方法
1.1.1 研究对象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2 理论背景
1.2.1 花园路径模型
1.2.2 基于制约的模型
1.2.3 参照支持模型
1.2.4 同时作用模型
1.2.5 非限制竞赛模型
1.2.6 三阶段模型
1.2.7 小结
1.3 句法歧义加工的研究现状
1.3.1 国外的研究
1.3.2 国内的研究
1.3.3 研究的实验手段
1.3.4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2 汉语眼动研究概况及眼动指标介绍
2.1 眼动仪及其工作原理
2.2 汉语眼动研究概况
2.3 眼动指标的介绍和说明
3 “V+N”歧义结构在句中加工的眼动研究
3.1 实验一:后语境下“V+N”歧义结构在句中加工的眼动研究
3.1.1 实验方法
3.1.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1.3 讨论
3.2 实验二:前、后语境下“V+N”歧义结构在句中加工的眼动研究
3.2.1 实验方法
3.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3.2.3 讨论
3.3 小结
4 “V+N1+的+N2”歧义结构在句中加工的眼动研究
4.1 实验三:后语境下“V+N1+的+N2”歧义结构在句中加工的眼动研究
4.1.1 实验方法
4.1.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1.3 讨论
4.2 实验四:前、后语境下“V+N1+的+N2”歧义结构在句中加工的眼动研究
4.2.1 实验方法
4.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4.2.3 讨论
4.2.4 总讨论
4.3 小结
5 “Q+NPL+的+NP2”歧义结构在句中加工的眼动研究
5.1 实验方法
5.1.1 被试
5.1.2 实验材料
5.1.3 实验设计
5.1.4 实验仪器及程序
5.1.5 实验分析
5.2 实验结果
5.2.1 错误率
5.2.2 偏第一层次歧义结构在句中时各兴趣区眼动指标分析
5.2.3 偏第二层次歧义结构在句中时各兴趣区眼动指标分析
5.2.4 均衡型歧义结构在句中时各兴趣区眼动指标分析
5.3 讨论
5.4 小结
6 综合讨论
6.1 语义倾向性及其作用
6.2 语境的作用
6.3 系列加工还是并行加工
6.4 模块化还是相互作用
6.5 本书的不足及未来的研究设想
7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附录
附录A:后语境下“V+N”歧义结构造句语料及填充句
附录B:前、后语境下“V+N”歧义结构造句语料及填充句
附录C:后语境下“V+N1+的+N2”歧义结构造句材料及填充句
附录D:前、后语境下“V+N1+的+N2”歧义结构造句语料及填充句
附录E:“O+NL+的+N2”歧义结构造句语料及填充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