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研究
¥59.00定价
作者: 张澍军
出版时间:2014-06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人民出版社
- 9787010136417
- 160586
- 2014-06
- D64
内容简介
本书是作者三十多年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研究的成果集结,对于构建较为成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具有参考价值。张澍军编著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研究》分为三大部分:一是研究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思路、任务、边界、使命和科学体系构建,提出并讨论了学科建设中的“认识中国”和“中国认识”、拓深拓展“专业学术槽”等问题。二是较系统地研究探讨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分支学科“德育哲学”构建建设的诸多方面问题,主要包括德育的前提性承诺、逻辑支点、精神生产性质、社会效能、规律、内化机制以及新时期德育思维的视角转换等。三是研究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以及两者的相互支撑互动关系,着重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讨论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和建设中的若干重要问题。
目录
前言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研究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的若干重大问题
学科研究对象、学科功能定位与学科建设意识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角色视野、学科化把握及其本质形态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使命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论开拓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
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的地位及其创新发展
关于理论创新的几点思考
德育哲学分支学科建构研究
试论德育哲学建构的几个问题
论德育的前提性承诺
略论现代大德育思维的逻辑支点
论德育事业发展的逻辑
论德育是人类特殊的精神生产过程
试论德育功能的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
德育的社会化与社会化的德育
论德育活动的社会效能
德性进步与教育发展
德性修养:人类文化精神的灵魂
略论德育思维
关于儒家的“德治一德育”理论的几点思考
现代文化精神观照下的西方德育模式探析
论德育规律
论德育过程的内化机制
论德育目标的价值蕴含
论新时期德育思维的视角转换
传统德育主体理论的现代超越之路径探析
道德矢量及其教育启示
略论高校德育过程中的直觉顿悟及其效果的辐射性增益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相互支撑关系
论邓小平理论“三进”的战略蕴含
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重要问题
关于增强理论工作说服力和战斗力的几点思考
论全面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方针
略论高校“三育人”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路
关于唯物史观原理总体把握的几点认识
关于唯物史观若干基本范畴的深度解读
关于唯物史观若干基本原理的拓展把握
发挥马列主义理论课的优势 努力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后记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化研究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前沿的若干重大问题
学科研究对象、学科功能定位与学科建设意识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角色视野、学科化把握及其本质形态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使命
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几点思考
论开拓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领域
论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的地位及其创新发展
关于理论创新的几点思考
德育哲学分支学科建构研究
试论德育哲学建构的几个问题
论德育的前提性承诺
略论现代大德育思维的逻辑支点
论德育事业发展的逻辑
论德育是人类特殊的精神生产过程
试论德育功能的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
德育的社会化与社会化的德育
论德育活动的社会效能
德性进步与教育发展
德性修养:人类文化精神的灵魂
略论德育思维
关于儒家的“德治一德育”理论的几点思考
现代文化精神观照下的西方德育模式探析
论德育规律
论德育过程的内化机制
论德育目标的价值蕴含
论新时期德育思维的视角转换
传统德育主体理论的现代超越之路径探析
道德矢量及其教育启示
略论高校德育过程中的直觉顿悟及其效果的辐射性增益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研究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相互支撑关系
论邓小平理论“三进”的战略蕴含
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重要问题
关于增强理论工作说服力和战斗力的几点思考
论全面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方针
略论高校“三育人”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路
关于唯物史观原理总体把握的几点认识
关于唯物史观若干基本范畴的深度解读
关于唯物史观若干基本原理的拓展把握
发挥马列主义理论课的优势 努力做好教书育人工作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