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工程(第4版) / 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名家系列
¥45.00定价
作者: 张海藩,吕云翔
出版时间:2013-09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9787115326539
- 4-16
- 151811
- 46211600-5
- 平装
- 16开
- 2013-09
- 568
- 336
- 工学
- 软件工程
- TP311.5
- 软件工程
- 本科
内容简介
《软件工程(第4版)》由张海藩、吕云翔编著,是软件工程领域的经典教材。全书由5篇(16章)构成,第1篇(第1、2章)讲述软件工程与软件过程;第2篇讲述传统方法学(第3~5章),包括结构化分析、设计与实现;第3篇讲述面向对象方法学(第6~10章),包括面向对象的概念、模型、分析、设计、实现,同时介绍了统一建模语言UML;第4篇讲述软件项目管理(第11~14章),包括软件项目的计划、组织和控制,软件维护与软件文档;第5篇讲述软件工程的高级课题(第15、16章),包括形式化方法和软件重用。
《软件工程(第4版)》内容新颖、实例丰富,可以作为高等院校“软件工程”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供程序员、软件测试工程师、系统工程师以及软件项目经理等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软件工程(第4版)》内容新颖、实例丰富,可以作为高等院校“软件工程”课程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也可以供程序员、软件测试工程师、系统工程师以及软件项目经理等相关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第1篇 软件工程与软件过程
第1章 软件工程概述 1
1.1 软件危机与软件工程的起源 1
1.1.1 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历程 1
1.1.2 软件危机介绍 2
1.1.3 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 2
1.1.4 消除软件危机的途径 4
1.2 软件工程 5
1.2.1 什么是软件工程 5
1.2.2 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 5
1.3 软件工程包含的领域 7
小结 9
习题 9
第2章 软件过程 11
2.1 软件生命周期的基本任务 11
2.2 瀑布模型 14
2.3 快速原型模型 16
2.4 增量模型 17
2.5 螺旋模型 18
2.6 喷泉模型 19
2.7 Rational统一过程 20
2.7.1 最佳实践 21
2.7.2 RUP的十大要素 22
2.7.3 RUP生命周期 24
2.8 敏捷过程与极限编程 26
2.8.1 敏捷过程概述 26
2.8.2 极限编程 27
2.9 能力成熟度模型 29
2.9.1 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结构 29
2.9.2 能力成熟度等级 30
2.9.3 关键过程域 31
2.9.4 应用CMM 32
小结 32
习题 33
第2篇 传统方法学
第3章 结构化分析 35
3.1 概述 35
3.2 与用户沟通的方法 36
3.2.1 访谈 36
3.2.2 简易的应用规格说明技术 37
3.2.3 软件原型 38
3.3 分析建模与规格说明 39
3.3.1 分析建模 39
3.3.2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39
3.4 实体—关系图 41
3.5 数据流图 42
3.5.1 数据流图符号 43
3.5.2 例子 44
3.5.3 命名 46
3.6 状态转换图 47
3.6.1 状态 47
3.6.2 事件 47
3.6.3 符号 48
3.6.4 例子 48
3.7 数据字典 49
3.8 结构化分析实例 51
3.8.1 问题陈述 51
3.8.2 问题定义 51
3.8.3 可行性研究 52
3.8.4 需求分析 57
小结 62
习题 63
第4章 结构化设计 67
4.1 结构化设计与结构化分析的关系 67
4.2 软件设计的概念和原理 68
4.2.1 模块化 68
4.2.2 抽象 70
4.2.3 逐步求精 70
4.2.4 信息隐藏 71
4.3 模块独立 72
4.3.1 耦合 72
4.3.2 内聚 73
4.4 启发规则 74
4.5 表示软件结构的图形工具 76
4.5.1 层次图和HIPO图 76
4.5.2 结构图 78
4.6 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 79
4.6.1 概念 79
4.6.2 变换分析 80
4.6.3 事务分析 85
4.6.4 设计优化 86
4.7 人—机界面设计 87
4.7.1 人—机界面设计问题 87
4.7.2 人—机界面设计过程 88
4.7.3 界面设计指南 89
4.8 过程设计 91
4.9 过程设计的工具 92
4.9.1 程序流程图 93
4.9.2 盒图(N-S图) 93
4.9.3 PAD图 94
4.9.4 判定表 95
4.9.5 判定树 96
4.9.6 过程设计语言 97
4.10 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 97
4.10.1 Jackson图 98
4.10.2 改进的Jackson图 99
4.10.3 Jackson方法 99
小结 103
习题 104
第5章 结构化实现 106
5.1 编码 107
5.1.1 选择程序设计语言 107
5.1.2 编码风格 108
5.2 软件测试基础 110
5.2.1 测试目标 110
5.2.2 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110
5.2.3 测试准则 111
5.2.4 流图 111
5.3 逻辑覆盖 112
5.4 控制结构测试 115
5.4.1 基本路径测试 115
5.4.2 条件测试 117
5.4.3 数据流测试 119
5.4.4 循环测试 120
5.5 黑盒测试技术 121
5.5.1 等价划分 121
5.5.2 边界值分析 123
5.5.3 错误推测 124
5.6 测试策略 124
5.6.1 测试步骤 125
5.6.2 单元测试 125
5.6.3 集成测试 127
5.6.4 确认测试 130
5.7 调试 131
5.7.1 调试过程 131
5.7.2 调试途径 132
5.8 软件可靠性 133
5.8.1 基本概念 134
5.8.2 估算平均无故障时间的方法 134
小结 136
习题 137
第3篇 面向对象方法学
第6章 面向对象方法学导论 140
6.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例 140
6.1.1 用对象分解取代功能分解 140
6.1.2 设计类等级 142
6.1.3 定义属性和服务 143
6.2 面向对象方法学概述 144
6.2.1 面向对象方法学的要点 144
6.2.2 面向对象的软件过程 146
6.3 面向对象方法学的主要优点 146
6.4 面向对象的概念 149
6.4.1 对象 150
6.4.2 其他概念 152
6.5 面向对象建模 155
6.6 对象模型 156
6.6.1 表示类的符号 156
6.6.2 表示关系的符号 158
6.7 动态模型 162
6.8 功能模型 163
6.9 3种模型之间的关系 163
小结 164
习题 164
第7章 面向对象分析 166
7.1 分析过程 166
7.1.1 概述 166
7.1.2 3个子模型与5个层次 167
7.2 需求陈述 168
7.2.1 书写要点 168
7.2.2 例子 168
7.3 建立对象模型 169
7.3.1 确定类与对象 170
7.3.2 确定关联 171
7.3.3 划分主题 174
7.3.4 确定属性 174
7.3.5 识别继承关系 176
7.3.6 反复修改 177
7.4 建立动态模型 179
7.4.1 编写脚本 179
7.4.2 设想用户界面 180
7.4.3 画事件跟踪图 181
7.4.4 画状态图 182
7.4.5 审查动态模型 184
7.5 建立功能模型 184
7.6 定义服务 186
7.7 面向对象分析实例 186
7.7.1 需求陈述 187
7.7.2 建立对象模型 187
7.7.3 建立动态模型 188
7.7.4 建立功能模型 190
7.7.5 进一步完善 190
小结 191
习题 192
第8章 面向对象设计 194
8.1 面向对象设计的准则 194
8.2 启发规则 196
8.3 系统分解 197
8.3.1 子系统之间的两种交互方式 198
8.3.2 组织系统的两种方案 199
8.3.3 设计系统的拓扑结构 199
8.4 设计问题域子系统 199
8.5 设计人—机交互子系统 201
8.5.1 设计人—机交互界面的准则 201
8.5.2 设计人—机交互子系统的策略 202
8.6 设计任务管理子系统 203
8.6.1 分析并发性 203
8.6.2 设计任务管理子系统 204
8.7 设计数据管理子系统 205
8.7.1 选择数据存储管理模式 205
8.7.2 设计数据管理子系统 206
8.7.3 例子 207
8.8 设计类中的服务 208
8.8.1 确定类中应有的服务 208
8.8.2 设计实现服务的方法 208
8.9 设计关联 209
8.10 设计优化 210
8.10.1 确定优先级 210
8.10.2 提高效率的几项技术 211
8.10.3 调整继承关系 212
8.11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实例 213
8.11.1 面向对象分析 214
8.11.2 面向对象设计 215
小结 220
习题 220
第9章 面向对象实现 222
9.1 程序设计语言 222
9.1.1 面向对象语言的优点 222
9.1.2 面向对象语言的技术特点 223
9.1.3 选择面向对象语言 226
9.2 程序设计风格 226
9.2.1
第1章 软件工程概述 1
1.1 软件危机与软件工程的起源 1
1.1.1 计算机系统的发展历程 1
1.1.2 软件危机介绍 2
1.1.3 产生软件危机的原因 2
1.1.4 消除软件危机的途径 4
1.2 软件工程 5
1.2.1 什么是软件工程 5
1.2.2 软件工程的基本原理 5
1.3 软件工程包含的领域 7
小结 9
习题 9
第2章 软件过程 11
2.1 软件生命周期的基本任务 11
2.2 瀑布模型 14
2.3 快速原型模型 16
2.4 增量模型 17
2.5 螺旋模型 18
2.6 喷泉模型 19
2.7 Rational统一过程 20
2.7.1 最佳实践 21
2.7.2 RUP的十大要素 22
2.7.3 RUP生命周期 24
2.8 敏捷过程与极限编程 26
2.8.1 敏捷过程概述 26
2.8.2 极限编程 27
2.9 能力成熟度模型 29
2.9.1 能力成熟度模型的结构 29
2.9.2 能力成熟度等级 30
2.9.3 关键过程域 31
2.9.4 应用CMM 32
小结 32
习题 33
第2篇 传统方法学
第3章 结构化分析 35
3.1 概述 35
3.2 与用户沟通的方法 36
3.2.1 访谈 36
3.2.2 简易的应用规格说明技术 37
3.2.3 软件原型 38
3.3 分析建模与规格说明 39
3.3.1 分析建模 39
3.3.2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 39
3.4 实体—关系图 41
3.5 数据流图 42
3.5.1 数据流图符号 43
3.5.2 例子 44
3.5.3 命名 46
3.6 状态转换图 47
3.6.1 状态 47
3.6.2 事件 47
3.6.3 符号 48
3.6.4 例子 48
3.7 数据字典 49
3.8 结构化分析实例 51
3.8.1 问题陈述 51
3.8.2 问题定义 51
3.8.3 可行性研究 52
3.8.4 需求分析 57
小结 62
习题 63
第4章 结构化设计 67
4.1 结构化设计与结构化分析的关系 67
4.2 软件设计的概念和原理 68
4.2.1 模块化 68
4.2.2 抽象 70
4.2.3 逐步求精 70
4.2.4 信息隐藏 71
4.3 模块独立 72
4.3.1 耦合 72
4.3.2 内聚 73
4.4 启发规则 74
4.5 表示软件结构的图形工具 76
4.5.1 层次图和HIPO图 76
4.5.2 结构图 78
4.6 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 79
4.6.1 概念 79
4.6.2 变换分析 80
4.6.3 事务分析 85
4.6.4 设计优化 86
4.7 人—机界面设计 87
4.7.1 人—机界面设计问题 87
4.7.2 人—机界面设计过程 88
4.7.3 界面设计指南 89
4.8 过程设计 91
4.9 过程设计的工具 92
4.9.1 程序流程图 93
4.9.2 盒图(N-S图) 93
4.9.3 PAD图 94
4.9.4 判定表 95
4.9.5 判定树 96
4.9.6 过程设计语言 97
4.10 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 97
4.10.1 Jackson图 98
4.10.2 改进的Jackson图 99
4.10.3 Jackson方法 99
小结 103
习题 104
第5章 结构化实现 106
5.1 编码 107
5.1.1 选择程序设计语言 107
5.1.2 编码风格 108
5.2 软件测试基础 110
5.2.1 测试目标 110
5.2.2 黑盒测试和白盒测试 110
5.2.3 测试准则 111
5.2.4 流图 111
5.3 逻辑覆盖 112
5.4 控制结构测试 115
5.4.1 基本路径测试 115
5.4.2 条件测试 117
5.4.3 数据流测试 119
5.4.4 循环测试 120
5.5 黑盒测试技术 121
5.5.1 等价划分 121
5.5.2 边界值分析 123
5.5.3 错误推测 124
5.6 测试策略 124
5.6.1 测试步骤 125
5.6.2 单元测试 125
5.6.3 集成测试 127
5.6.4 确认测试 130
5.7 调试 131
5.7.1 调试过程 131
5.7.2 调试途径 132
5.8 软件可靠性 133
5.8.1 基本概念 134
5.8.2 估算平均无故障时间的方法 134
小结 136
习题 137
第3篇 面向对象方法学
第6章 面向对象方法学导论 140
6.1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实例 140
6.1.1 用对象分解取代功能分解 140
6.1.2 设计类等级 142
6.1.3 定义属性和服务 143
6.2 面向对象方法学概述 144
6.2.1 面向对象方法学的要点 144
6.2.2 面向对象的软件过程 146
6.3 面向对象方法学的主要优点 146
6.4 面向对象的概念 149
6.4.1 对象 150
6.4.2 其他概念 152
6.5 面向对象建模 155
6.6 对象模型 156
6.6.1 表示类的符号 156
6.6.2 表示关系的符号 158
6.7 动态模型 162
6.8 功能模型 163
6.9 3种模型之间的关系 163
小结 164
习题 164
第7章 面向对象分析 166
7.1 分析过程 166
7.1.1 概述 166
7.1.2 3个子模型与5个层次 167
7.2 需求陈述 168
7.2.1 书写要点 168
7.2.2 例子 168
7.3 建立对象模型 169
7.3.1 确定类与对象 170
7.3.2 确定关联 171
7.3.3 划分主题 174
7.3.4 确定属性 174
7.3.5 识别继承关系 176
7.3.6 反复修改 177
7.4 建立动态模型 179
7.4.1 编写脚本 179
7.4.2 设想用户界面 180
7.4.3 画事件跟踪图 181
7.4.4 画状态图 182
7.4.5 审查动态模型 184
7.5 建立功能模型 184
7.6 定义服务 186
7.7 面向对象分析实例 186
7.7.1 需求陈述 187
7.7.2 建立对象模型 187
7.7.3 建立动态模型 188
7.7.4 建立功能模型 190
7.7.5 进一步完善 190
小结 191
习题 192
第8章 面向对象设计 194
8.1 面向对象设计的准则 194
8.2 启发规则 196
8.3 系统分解 197
8.3.1 子系统之间的两种交互方式 198
8.3.2 组织系统的两种方案 199
8.3.3 设计系统的拓扑结构 199
8.4 设计问题域子系统 199
8.5 设计人—机交互子系统 201
8.5.1 设计人—机交互界面的准则 201
8.5.2 设计人—机交互子系统的策略 202
8.6 设计任务管理子系统 203
8.6.1 分析并发性 203
8.6.2 设计任务管理子系统 204
8.7 设计数据管理子系统 205
8.7.1 选择数据存储管理模式 205
8.7.2 设计数据管理子系统 206
8.7.3 例子 207
8.8 设计类中的服务 208
8.8.1 确定类中应有的服务 208
8.8.2 设计实现服务的方法 208
8.9 设计关联 209
8.10 设计优化 210
8.10.1 确定优先级 210
8.10.2 提高效率的几项技术 211
8.10.3 调整继承关系 212
8.11 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实例 213
8.11.1 面向对象分析 214
8.11.2 面向对象设计 215
小结 220
习题 220
第9章 面向对象实现 222
9.1 程序设计语言 222
9.1.1 面向对象语言的优点 222
9.1.2 面向对象语言的技术特点 223
9.1.3 选择面向对象语言 226
9.2 程序设计风格 226
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