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被害人量刑参与问题研究
¥28.00定价
作者: 雷连莉
出版时间:2014-09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9787562055563
- 146980
- 2014-09
- D925.204
内容简介
被害人的权益保障,是一个国家人权保障的重要内容。作为犯罪行为的直接侵害对象,没有人会比被害人更关注刑罚的裁量。因此,允许被害人参与量刑程序,并通过发表量刑意见对法官量刑施加一定的影响尤为必要,在当前我国法院量刑改革大背景下,如何让被害人参与量刑成为法学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基于被害人有参与量刑的强烈愿望之逻辑判断,雷连莉著的《刑事被害人量刑参与问题研究》着力围绕被害人程序上如何参与量刑程序、实体方面如何影响法官量刑这一主旨,按照先讨论基础原理、提出问题再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运用被害人学、诉讼法学、刑法学等多学科理论,采用理论抽象法、比较分析法以及实证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被害人量刑参与展开研究。在理论层面,探讨了被害人量刑参与的内涵以及被害人量刑参与的内在动因和外在功能,总结了被害人在量刑程序中历史地位的变迁及规律,考察了域外各主要国家被害人量刑参与的做法及启示;在实践层面,通过对我国被害人量刑参与的现状进行考察,充分揭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一定深度的分析,同时提出了我国被害人量刑参与所需诉讼环境的优化策略。在此基础上,从程序和实体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了被害人量刑参与的具体对策和建议,并提出了被害人有效量刑参与的保障措施和救济途径。
基于被害人有参与量刑的强烈愿望之逻辑判断,雷连莉著的《刑事被害人量刑参与问题研究》着力围绕被害人程序上如何参与量刑程序、实体方面如何影响法官量刑这一主旨,按照先讨论基础原理、提出问题再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运用被害人学、诉讼法学、刑法学等多学科理论,采用理论抽象法、比较分析法以及实证研究法等研究方法,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对被害人量刑参与展开研究。在理论层面,探讨了被害人量刑参与的内涵以及被害人量刑参与的内在动因和外在功能,总结了被害人在量刑程序中历史地位的变迁及规律,考察了域外各主要国家被害人量刑参与的做法及启示;在实践层面,通过对我国被害人量刑参与的现状进行考察,充分揭示了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一定深度的分析,同时提出了我国被害人量刑参与所需诉讼环境的优化策略。在此基础上,从程序和实体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了被害人量刑参与的具体对策和建议,并提出了被害人有效量刑参与的保障措施和救济途径。
目录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一)国外研究状况述评
(二)国内研究状况述评
三、研究思路、主要研究方法和创新
(一)研究思路
(二)主要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四、研究重点和难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第二章 被害人量刑参与概说
一、被害人量刑参与概念界定
(一)学界观点及评价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被害人量刑参与定义与特征
二、被害人量刑参与的内在动因
(一)尊严权利保护
(二)程序主体性诉求
(三)报仇求偿心理释解
(四)利益表达需要
三、被害人量刑参与之外在功能
(一)实现修复正义功能
(二)监督与制约功能
(三)安抚和预防功能
(四)增进裁判认同功能
第三章 被害人量刑参与之历史与现实考察
一、被害人在量刑程序中地位之历史变迁
(一)私诉垄断时期(古代至中世纪):刑罚裁决者
(二)公诉垄断时期(中世纪到近代):从刑罚请求者到刑罚无关者
(三)现代起诉制度时期:刑罚影响者
二、域外国家被害人量刑参与之比较考察
(一)对当事人主义诉讼中被害人量刑参与的考察
(二)对职权主义诉讼中被害人量刑参与的考察
(三)对混合式诉讼中被害人量刑参与的考察
(四)比较评析与启示
三、我国被害人量刑参与之现实考量
(一)被害人量刑参与之理论争议及评价
(二)被害人量刑参与之相关立法
(三)被害人量刑参与之实践探索
第四章 我国被害人量刑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我国被害人量刑参与存在的问题
(一)参与范围太狭窄
(二)参与渠道不通畅
(三)参与程序不健全
(四)参与结果被异化
(五)参与态度不积极
二、我国被害人量刑参与存在问题之原因
(一)传统法律思想的影响
(二)刑事法律关系二元模式的制约
(三)量刑过程封闭性的限制
(四)量刑基准的缺失
(五)量刑参与相关保障权利不完善
(六)被害人自身因素的局限
第五章 我国被害人量刑参与诉讼生态之优化
一、确立多元的诉讼指导理念
(一)恢复性司法理念与报应型司法理念之比较
(二)恢复性司法理念与被害人量刑参与
(三)被害人量刑参与与诉讼理念的应有关系
二、设立提升被害人地位的双三角刑事诉讼结构
(一)从三方结构、四方结构、四极结构到双三角结构
(二)双三角结构对被害人量刑参与的意义
(三)双三角结构下被害人量刑参与的可行性
三、建构定罪量刑分离的审判程序
(一)定罪程序与量刑程序的区别
(二)定罪量刑程序的模式
(三)适用我国的模式选择
四、建立科学的量刑主体法律关系
(一)被害人量刑参与与被告人量刑参与
(二)被害人量刑参与与检察机关量刑参与
(三)被害人量刑参与与法官量刑
五、培育理性的被害人量刑参与文化
(一)被害人量刑参与意识
(二)被害人量刑参与能力
第六章 我国被害人量刑参与的程序构建
一、量刑意见提出机制
(一)量刑意见的提出主体
(二)量刑意见的提出时间
(三)量刑意见的提出方式
(四)量刑意见的具体内容
(五)量刑意见的基本形式
二、量刑辩论机制
(一)量刑辩论的原则
(二)量刑辩论的主体
(三)量刑辩论的时间
(四)量刑辩论的内容
(五)量刑辩论的顺序
三、量刑说理机制
(一)量刑说理的主体
(二)量刑说理的标准
(三)量刑说理的内容
(四)量刑说理的路径
(五)量刑说理的载体
第七章 我国被害人量刑参与之实体影响
一、被害人量刑意见与罪刑均衡原则的关系
(一)罪刑均衡原则的理论蕴涵
(二)被害人量刑意见对实现罪刑均衡原则的意义
(三)罪刑均衡原则下被害人量刑意见的限度
二、被害人量刑意见对法官量刑的具体影响
(一)被害人特性与法官量刑
(二)被害人主观感受与法官量刑
(三)被害人物质利益驱动与法官量刑
三、被害人量刑意见与量刑基准的确定
(一)被害人量刑意见与量刑基准的关系
(二)对现有量刑基准立法的评价
(三)量刑基准立法规定的完善
第八章 被害人量刑参与之保障与救济
一、被害人量刑参与的保障措施
(一)被害人人身安全保护
(二)被害人知情权告知
(三)被害人律师诉讼代理
(四)被害人法律援助
(五)被害人社会援助
二、被害人量刑参与之救济途径
(一)被害人程序性救济的内涵
(二)被害人抗诉请求制度
(三)被害人有限上诉制度
(四)被害人再审申诉制度
结语
附录A:刑事被害人量刑意见书格式样本(建议稿)
附录B:刑事被害人量刑参与实施细则(建议稿)
参考文献
后记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一)选题的背景
(二)选题的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状况述评
(一)国外研究状况述评
(二)国内研究状况述评
三、研究思路、主要研究方法和创新
(一)研究思路
(二)主要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四、研究重点和难点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难点
第二章 被害人量刑参与概说
一、被害人量刑参与概念界定
(一)学界观点及评价
(二)相关概念界定
(三)被害人量刑参与定义与特征
二、被害人量刑参与的内在动因
(一)尊严权利保护
(二)程序主体性诉求
(三)报仇求偿心理释解
(四)利益表达需要
三、被害人量刑参与之外在功能
(一)实现修复正义功能
(二)监督与制约功能
(三)安抚和预防功能
(四)增进裁判认同功能
第三章 被害人量刑参与之历史与现实考察
一、被害人在量刑程序中地位之历史变迁
(一)私诉垄断时期(古代至中世纪):刑罚裁决者
(二)公诉垄断时期(中世纪到近代):从刑罚请求者到刑罚无关者
(三)现代起诉制度时期:刑罚影响者
二、域外国家被害人量刑参与之比较考察
(一)对当事人主义诉讼中被害人量刑参与的考察
(二)对职权主义诉讼中被害人量刑参与的考察
(三)对混合式诉讼中被害人量刑参与的考察
(四)比较评析与启示
三、我国被害人量刑参与之现实考量
(一)被害人量刑参与之理论争议及评价
(二)被害人量刑参与之相关立法
(三)被害人量刑参与之实践探索
第四章 我国被害人量刑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我国被害人量刑参与存在的问题
(一)参与范围太狭窄
(二)参与渠道不通畅
(三)参与程序不健全
(四)参与结果被异化
(五)参与态度不积极
二、我国被害人量刑参与存在问题之原因
(一)传统法律思想的影响
(二)刑事法律关系二元模式的制约
(三)量刑过程封闭性的限制
(四)量刑基准的缺失
(五)量刑参与相关保障权利不完善
(六)被害人自身因素的局限
第五章 我国被害人量刑参与诉讼生态之优化
一、确立多元的诉讼指导理念
(一)恢复性司法理念与报应型司法理念之比较
(二)恢复性司法理念与被害人量刑参与
(三)被害人量刑参与与诉讼理念的应有关系
二、设立提升被害人地位的双三角刑事诉讼结构
(一)从三方结构、四方结构、四极结构到双三角结构
(二)双三角结构对被害人量刑参与的意义
(三)双三角结构下被害人量刑参与的可行性
三、建构定罪量刑分离的审判程序
(一)定罪程序与量刑程序的区别
(二)定罪量刑程序的模式
(三)适用我国的模式选择
四、建立科学的量刑主体法律关系
(一)被害人量刑参与与被告人量刑参与
(二)被害人量刑参与与检察机关量刑参与
(三)被害人量刑参与与法官量刑
五、培育理性的被害人量刑参与文化
(一)被害人量刑参与意识
(二)被害人量刑参与能力
第六章 我国被害人量刑参与的程序构建
一、量刑意见提出机制
(一)量刑意见的提出主体
(二)量刑意见的提出时间
(三)量刑意见的提出方式
(四)量刑意见的具体内容
(五)量刑意见的基本形式
二、量刑辩论机制
(一)量刑辩论的原则
(二)量刑辩论的主体
(三)量刑辩论的时间
(四)量刑辩论的内容
(五)量刑辩论的顺序
三、量刑说理机制
(一)量刑说理的主体
(二)量刑说理的标准
(三)量刑说理的内容
(四)量刑说理的路径
(五)量刑说理的载体
第七章 我国被害人量刑参与之实体影响
一、被害人量刑意见与罪刑均衡原则的关系
(一)罪刑均衡原则的理论蕴涵
(二)被害人量刑意见对实现罪刑均衡原则的意义
(三)罪刑均衡原则下被害人量刑意见的限度
二、被害人量刑意见对法官量刑的具体影响
(一)被害人特性与法官量刑
(二)被害人主观感受与法官量刑
(三)被害人物质利益驱动与法官量刑
三、被害人量刑意见与量刑基准的确定
(一)被害人量刑意见与量刑基准的关系
(二)对现有量刑基准立法的评价
(三)量刑基准立法规定的完善
第八章 被害人量刑参与之保障与救济
一、被害人量刑参与的保障措施
(一)被害人人身安全保护
(二)被害人知情权告知
(三)被害人律师诉讼代理
(四)被害人法律援助
(五)被害人社会援助
二、被害人量刑参与之救济途径
(一)被害人程序性救济的内涵
(二)被害人抗诉请求制度
(三)被害人有限上诉制度
(四)被害人再审申诉制度
结语
附录A:刑事被害人量刑意见书格式样本(建议稿)
附录B:刑事被害人量刑参与实施细则(建议稿)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