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出版时间:2015-01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

以下为《水泥工艺技术(第二版)(配套电子课件)》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试读
  • 化学工业出版社
  • 9787122212009
  • 2版
  • 138355
  • 67254961-5
  • 平膜
  • 16开
  • 2015-01
  • 400
  • 257
  • 工学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TQ172.6
  • 材料类
  • 高职
作者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以硅酸盐水泥生产工艺过程及应用为主线,重点介绍了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同时介绍了原料及预均化技术、生料制备技术、生料均化技术、熟料煅烧技术、水泥制成技术、硅酸盐水泥的性能及应用、水泥生产质量控制和其他通用水泥生产技术。
  本书系“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经全国建材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审定,主要作为高等学校建筑材料类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材料科学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的教材;也可供水泥行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岗位技术人员阅读和参考,并可作为职工培训教材。
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水泥的起源与发明1
111胶凝材料的定义和分类1
112胶凝材料发展简史1
113水泥的发明2
12水泥的定义和分类2
13水泥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2
14水泥工业的发展概况3
141世界水泥工业的发展概况3
142中国水泥工业的发展概况4
15水泥工业的环境保护6
151水泥工业的环境污染和治理7
152水泥工业的可持续发展7
第2章 硅酸盐水泥生产技术8
21硅酸盐水泥生产概述8
211硅酸盐水泥熟料8
212混合材料8
213石膏9
214硅酸盐水泥生产技术要求9
22硅酸盐水泥的生产工艺11
221生产过程11
222生产方法12
223水泥生产方法的选择15
23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技术特征15
231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15
232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流程15
233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的特点17
234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序17
24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组成17
241熟料的化学组成18
242熟料的矿物组成19
243熟料的物理性能要求19
244化学成分与矿物组成间的关系20
245熟料矿物的特性21
25硅酸盐水泥熟料的率值25
251石灰饱和系数25
252硅率26
253铝率26
254熟料率值的控制26
26熟料矿物组成的计算与换算28
261硅酸盐水泥熟料矿物组成的计算28
262熟料化学组成、矿物组成与率值的换算29
第3章 原料及预均化技术32
31水泥生产用主要原料33
311石灰质原料33
312黏土质原料35
32水泥生产用辅助原料37
321校正原料37
322燃料38
323低品位原料和工业废渣的利用39
33矿山开采42
34原料破碎与烘干、输送与储存43
341破碎43
342烘干44
343输送与储存45
35原料的预均化46
351均化与预均化的基本概念46
352原燃材料的预均化48
36提高原料预均化效果的主要措施49
第4章 生料制备技术54
41生料的配料及计算54
411基本概念54
412配料计算54
42生料粉磨工艺技术63
421粉磨流程及特点63
422生料粉磨系统的发展特点68
423生料的粉磨细度及颗粒分布要求69
43立式磨在生料粉磨中的应用70
431立式磨的发展历史70
432立式磨系统70
433立式磨的特点70
434立式磨的操作控制要点72
44生料粉磨系统的调节控制74
441物料配比控制74
442磨机负荷自动控制74
443温度控制75
444压力控制76
445控制磨内通风量76
446根据出磨气温来调节喷水量或辅助热风温度76
447控制粉磨液压76
448控制出磨生料细度76
449选择合理的挡抖圈高度76
4410搞好辊式磨密封,提高入磨气体负压值77
4411开车喂料程序控制77
4412料仓料位指示控制77
4413增湿塔出口气体温度控制77
第5章 生料均化技术78
51生料均化的基本原理78
511生料均化的意义78
512生料均化的基本原理79
513均化过程的基本参数80
52生料均化的主要设施86
521生料均化库的发展86
522生料粉气力搅拌的基本部件86
523生料均化库的主要设施87
53生料均化的工艺技术95
531淮海水泥厂生料均化工艺96
532国外某水泥厂生料均化工艺96
533冀东水泥厂生料均化工艺98
534宁国水泥厂生料均化工艺99
535生料均化系统的前馈控制法101
54提高生料均化效果的途径101
541充气装置故障及防止措施101
542入库生料成分的控制102
第6章 熟料煅烧技术106
61概述106
62生料在煅烧过程中的物理化学变化107
621干燥107
622脱水107
623碳酸盐分解108
624固相反应110
625熟料烧结111
626熟料冷却113
63悬浮预热技术114
631悬浮预热技术114
632悬浮预热技术的优越性114
633悬浮预热器的构成及功能114
634旋风预热器115
64预分解技术116
641预分解技术116
642预分解窑的特点116
643分解炉内气、固流运动方式及功能116
644新型分解炉型及结构分析120
645分解炉与窑连接方式122
65回转窑技术122
651回转窑的功能122
652回转窑的发展历程123
653预分解窑工艺带的划分123
654物料在窑内的工艺反应123
66熟料冷却技术125
661熟料冷却机的功能及发展125
662熟料冷却机的作业原理126
663冷却机的性能指标126
664篦式冷却机的分类及其发展127
665国产第三代篦冷机128
67预分解窑技术的生产控制129
671预分解窑生产中重点监控的主要工艺参数130
672预分解窑工艺控制的自动调节回路132
673中央控制室简介133
674预分解窑异常状况调控及其故障处理134
68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的发展136
681世界超大型水泥熟料预分解窑的发展状况137
682中国超大型水泥生产技术的发展138
第7章 水泥制成技术148
71水泥粉磨工艺技术148
711硅酸盐水泥的制成工艺148
712水泥组成材料的工艺处理及要求148
713水泥组成材料的配比149
714水泥粉磨细度149
715水泥粉磨系统149
716当前水泥粉磨技术和设备发展的情况150
72管球磨粉磨技术151
721管球磨粉磨的基本流程151
722提高管球磨水泥粉磨系统产量和质量的技术途径152
73立式磨在水泥粉磨中的应用156
731概述156
732立式磨粉磨流程及特点156
733影响立式磨产质量的主要因素157
734磨机运行中的操作与监控158
735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158
74挤压粉磨技术158
741概述158
742挤压粉磨系统的工艺流程159
743挤压粉粉磨系统主机性能与特点161
744挤压粉磨工艺的选择162
745选择挤压粉磨工艺应采取的技术措施163
75水泥的储存与发运164
751水泥储存与均化164
752水泥的发运164
第8章 硅酸盐水泥的性能及应用167
81硅酸盐水泥的凝结时间167
811凝结速度167
812缓凝机理及其适宜掺量的确定168
813假凝现象170
814调凝外加剂171
82硅酸盐水泥的强度172
821强度的产生和发展172
822影响水泥强度的因素173
83硅酸盐水泥的体积变化与水化热175
831体积变化175
832水化热178
84硅酸盐水泥的耐久性179
841抗渗性179
842抗冻性181
843环境介质的侵蚀182
844碱集料反应184
845耐久性的改善途径185
85硅酸盐水泥的应用187
851普通混凝土及其应用187
852高强混凝土及其应用201
853高性能混凝土及其应用203
854泵送混凝土及其应用204
855流态混凝土及其应用204
856轻集料混凝土及其应用205
857纤维混凝土及其应用205
858聚合物混凝土及其应用205
859配制砂浆206
8510水泥制品206
第9章 水泥生产质量控制208
91原燃材料的质量控制210
911石灰石的质量控制210
912黏土质原料的质量控制211
913铁质校正原料的质量控制211
914燃料的质量控制211
915矿化剂、晶种的质量控制212
916原燃材料的预均化212
92生料的质量控制212
921生料制备的质量要求212
922入磨物料的质量控制213
923出磨生料的质量控制214
924入窑生料的质量控制215
93熟料的质量控制215
931熟料控制项目216
932熟料的管理218
94水泥质量控制219
941水泥制成质量控制项目与指标219
942出磨水泥的管理220
943出厂水泥的质量管理221
944水泥出厂手续及售后服务223
第10章 其他通用水泥生产技术226
101混合材料的种类及质量要求226
1011混合材料的种类及作用226
1012粒化高炉矿渣227
1013火山灰质混合材料229
1014粉煤灰质混合材料231
1015其他混合材料232
102普通硅酸盐水泥234
1021定义与代号234
1022组分材料要求234
1023强度等级234
1024生产技术要求234
1025试验方法与检验规则234
1026生产过程与控制235
1027普通水泥的性能与应用237
103矿渣硅酸盐水泥238
1031矿渣硅酸盐水泥的定义238
1032矿渣硅酸盐水泥的强度等级及技术要求238
1033矿渣水泥的生产238
1034矿渣水泥的水化和硬化239
1035矿渣水泥的性能和用途240
1036提高矿渣水泥质量的主要途径241
104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242
1041生产技术要求242
1042配制工艺243
1043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混合材料的掺加量243
1044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的水化硬化243
1045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的性能与用途244
105粉煤灰硅酸盐水泥245
1051粉煤灰水泥的粉磨工艺245
1052水化硬化248
1053性能248
1054用途250
1055提高粉煤灰水泥早期强度的途径250
106复合硅酸盐水泥250
1061复合硅酸盐水泥的生产技术要求251
1062复合硅酸盐水泥的混合材料掺加量251
1063生产复合水泥应注意的问题254
1064性能特点与应用254
参考文献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