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学(附数字课程) / 高等学校临床医学系列
作者: 张聪沛,翟金国
出版时间:2016-08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458527
- 1版
- 133682
- 42252271-4
- 平装
- 异16开
- 2016-08
- 590
- 300
- 医学
- 临床医学
- R749
- 医学
- 本科
本书共21 章,分总论和各论两大部分。总论包括绪论、精神障碍的病因学、精神障碍的症状学、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系统、精神检查和病历书写。各论包括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心境障碍、焦虑障碍及强迫相关障碍、躯体形式障碍及分离性障碍、应激相关障碍、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自杀防控与危机干预、儿童期和老年期精神障碍及女性精神障碍、精神障碍的治疗、法律相关的精神病学实践、公共精神卫生中的预防和康复及会诊- 联络精神病学。全书纸质内容与数字化资源一体化设计,数字课程中呈现大量的临床真实案例,并设有推荐阅读和人文视角栏目帮助学生拓宽思维和眼界,微课和微视频力求突出精神科在临床、预防和康复等领域的学科特色,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感性认识的积累,深入促进在“生物- 心理- 社会”医学模式下对精神障碍的人性化思考,极大地丰富了精神病学的教学形式,是对提升精神病学教学效果的有益尝试。
本书适用于高等学校临床、基础、预防、护理、检验、口腔、药学等专业用,也是学生参加执业医师考试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必备书,还可供临床医务工作者和医学研究人员参考使用。
前辅文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精神病学和精神医学
二、精神卫生和精神康复
三、分支学科和相关学科
第二节 精神病学的发展简史
一、西方精神病学的发展历程
二、我国精神病学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精神障碍的发生和结局
一、脑是精神活动的基础
二、精神障碍的致病因素
三、精神障碍的最终结局
第四节 精神病学的发展方向
一、精神病学的科学研究展望
二、精神病学的临床应用展望
三、精神病学的社会服务展望
四、精神卫生相关政策法规建设的发展
五、精神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职业前景
第二章 精神障碍的病因学
第一节 概述
一、精神障碍病因学研究的复杂性
二、精神障碍的必要病因、充分病因与贡献因素
三、精神障碍的素质因素、诱发因素与维持因素
第二节 精神障碍的生物医学模型
一、精神障碍的遗传学观点
二、精神障碍与脑结构和脑功能
三、精神障碍与中枢神经递质
四、精神障碍与神经内分泌
五、精神障碍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及可塑性
第三节 精神障碍的心理学模型
一、心理动力学模型
二、行为主义模型
三、认知模型
四、人本主义模型
第三章 精神障碍的症状学
第一节 概述
一、精神症状学的两种主要观点
二、精神症状评估的整体思路
第二节 常见精神症状
一、感知觉障碍
二、思维障碍
三、情感障碍
四、意志障碍
五、动作行为障碍
六、注意障碍
七、记忆障碍
八、智能障碍
九、定向力障碍
十、意识障碍
十一、自知力障碍
第三节 常见精神疾病综合征
第四章 精神障碍的分类与诊断系统
第一节 概述
一、精神障碍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二、精神障碍分类的原则
三、精神障碍的诊断标准
第二节 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
一、《疾病及有关保健问题的国际分类》(ICD 系统)简介
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 系统)简介
三、《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 系统)简介
第五章 精神检查和病历书写
第一节 精神检查
一、合作患者的精神检查
二、不合作患者的精神检查
三、对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的进一步评估和检查
四、定式和半定式精神检查
第二节 病史采集及病历书写
一、病史采集
二、病历书写
三、住院病历书写的注意事项
第六章 器质性精神障碍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及病因分类
二、临床特点
三、精神症状的影响因素
四、临床诊断
五、治疗原则
第二节 常见的临床综合征
一、谵妄
二、遗忘综合征
三、痴呆综合征
四、其他
第三节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一、阿尔茨海默病
二、血管性痴呆
三、额颞叶痴呆
四、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
五、颅内肿瘤所致精神障碍
六、颅内感染所致的精神障碍
七、癫痫性精神障碍
第四节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一、概述
二、内脏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三、内分泌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
四、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精神障碍
五、烟酸缺乏所致精神障碍
六、躯体感染所致精神障碍
第七章 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概念
二、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
三、物质滥用的原因
第二节 酒精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第三节 阿片类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第四节 烟草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第五节 其他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的精神和行为障碍
一、镇静催眠类和抗焦虑类药物
二、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三、可卡因
四、致幻剂
五、苯环己哌啶
六、大麻类物质
七、吸入剂
第八章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第一节 精神分裂症
第二节 妄想性障碍
第三节 急性而短暂的精神病性障碍
第四节 分裂情感性障碍
第九章 心境障碍
第一节 病因及病理机制
一、遗传因素
二、神经生化及内分泌因素
三、信号转导通路
四、神经内分泌
五、神经影像学
六、脑电生理
七、心理、社会因素
第二节 抑郁障碍
第三节 双相障碍
第十章 焦虑障碍及强迫相关障碍
第一节 概述
一、流行病学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
三、临床评估
第二节 恐惧性焦虑障碍
第三节 其他焦虑障碍
第四节 强迫障碍
第五节 强迫相关障碍
第十一章 躯体形式障碍及分离性障碍
第一节 躯体形式障碍
一、躯体化障碍
二、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
三、疑病障碍
四、躯体形式的自主神经紊乱
五、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
六、其他躯体形式障碍
七、未特定的躯体形式障碍
第二节 分离性障碍
一、分离性遗忘
二、分离性漫游
三、分离性木僵
四、出神与附体障碍
五、分离性运动和感觉障碍
六、其他分离性障碍
七、未特定的分离性障碍
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
第一节 概述
一、应激
二、病因及病理机制
三、应激的评估
第二节 急性应激障碍
第三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
第四节 适应障碍
第十三章 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
第一节 进食障碍
一、神经性厌食症
二、神经性贪食症
三、其他进食障碍
第二节 非器质性睡眠障碍
一、非器质性失眠症
二、其他睡眠障碍
三、睡中异常
第三节 性功能障碍
一、概述
二、常见的性功能障碍
三、性功能障碍的治疗
第十四章 人格障碍与性心理障碍
第一节 人格障碍
第二节 性心理障碍
第十五章 自杀防控与危机干预
第一节 自杀防控
一、自杀的概念
二、自杀的流行病学
三、自杀的原因
四、自杀风险的识别与评估
五、自杀的治疗与预防
第二节 危机干预
一、危机的概念
二、危机的类型和结局
三、危机干预的方法和步骤
第十六章 儿童期精神障碍
第一节 精神发育迟滞
第二节 孤独症
第三节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第四节 品行障碍
第五节 抽动障碍
第十七章 老年期精神障碍及女性精神障碍
第一节 老年期精神障碍
一、老年期特点
二、老年人精神科评估与心理测量
三、老年期常见精神障碍
第二节 女性精神障碍
一、心境障碍
二、焦虑障碍
三、进食障碍
四、应激相关障碍与躯体形式障碍
五、精神分裂症
第十八章 精神障碍的治疗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抗精神病药
一、分类
二、作用机制
三、临床应用
四、常见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五、常用抗精神病药
第三节 抗抑郁药
一、分类及其作用机制
二、新型抗抑郁药
三、传统抗抑郁药
第四节 心境稳定剂
一、心境稳定剂的选择
二、经典心境稳定剂——锂盐
三、抗癫痫药
第五节 抗焦虑药
一、苯二氮类药
二、丁螺环酮和坦度螺酮
第六节 物理治疗
一、改良电痉挛治疗
二、重复经颅磁刺激
第七节 心理治疗
一、概述
二、支持性心理治疗
三、认知行为治疗
四、心理动力性心理治疗
五、家庭治疗
第十九章 法律相关的精神病学实践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司法精神病学鉴定内容
一、刑事司法精神病学鉴定
二、民事司法精神病学鉴定
三、其他司法精神病学鉴定的项目
第三节 精神科临床实践中的法律问题
一、精神科医务人员的专业责任问题
二、精神障碍患者的出入院问题
三、关于精神障碍患者的暴力、自杀行为问题
四、关于精神障碍患者及亲属的知情同意问题
第二十章 公共精神卫生中的预防和康复
第一节 精神障碍的三级预防
一、精神障碍的一级预防
二、精神障碍的二级预防
三、精神障碍的三级预防
第二节 精神障碍的康复
一、精神康复的原则和任务
二、住院环境的精神康复
三、社区环境的精神康复
第二十一章 会诊- 联络精神病学
第一节 概述
一、概念
二、发展与现状
三、未来展望
第二节 工作模式与技术
一、任务
二、组织形式
三、相关专业技能
四、会诊程序
第三节 综合医院常见的精神障碍
一、综合医院常见的精神障碍
二、临床科室常见的精神障碍
主要参考文献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