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监管导论 / 北京大学法学院电子商务法律发展研究基地课程教材
¥38.00定价
作者: 沈岿,付宇程,刘权
出版时间:2015-08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法律出版社
- 9787511882035
- 126345
- 2015-08
- F713.36
内容简介
本书结合了大量真实案例,充分运用相关*研究文献,对电子商务监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地理论与实证研究。本书有利于为我国的电子商务行政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实践部门提供制度性建议与对策,还有利于为我国正在制定的电子商务立法提供立法建议。
目录
引子:中国电子商务监管十大案例
导论:互联网时代行政法的变革
第一章 电子商务的发展及监管现状
第一节 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特点
一、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
二、电子商务的特点
第二节 电子商务领域的市场失灵
一、市场失灵的产生
二、电子商务领域的市场失灵现象
第三节 电子商务监管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一、电子商务监管模式概述
二、电子商务监管立法体系
第四节 电子商务监管面临的新挑战
一、互联网新模式对监管的冲击
二、电子商务领域既存的监管问题
第二章 电子商务监管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有效监管原则
一、电子商务监管的特殊性:信息经济时代要求""去机械化的
治理
二、回应性:监管应当且仅限于回应市场对秩序的需求
三、效率性:监管应当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
四、有效性:电子商务监管的信息化改革
第二节 适度监管原则
一、监管范围有限性:为市场自治、合理裁量留有空间
二、公共利益性:防止规制俘获
三、比例性:监管措施的成本收益分析
第三节 公共治理原则
一、多元治理主体
二、软法之治
三、公众参与
第四节 信息安全原则
一、对消费者和经营者个人信息的保护
二、平台经营者商业数据的保护及信息共享
第三章 电子商务的监管体系与公共治理
第一节 电子商务的行政监管体系
一、监管权的分布现状
二、监管权配置方面存在的乱象
第二节 重构电子商务行政监管体系的构想
一、通过顶层设计统一权力划分标准
二、设置相对集中行政监管权
三、适应电子商务特殊性调整地域管辖权的分配
第三节 电子商务公共治理体系的其他主体
一、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借助软法规则的平台治理
二、行业协会:借助专业背景的协调自律
三、商盟:网店经营者自治联盟的萌芽
第四节 电子商务治理的协调机制
一、政府:事后监管为主,最小干预
二、明确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的治理权力边界和责任承担
三、从行业协会到商盟:权威性与独立空间的赋予
第四章 电子商务监管措施
第一节 电子商务监管措施的认知
一、电子商务监管措施的功能
二、电子商务监管措施的实施主体与对象
三、电子商务监管措施与第三方交易平台内部治理措施的区别
第二节 我国电子商务监管措施的类型
一、许可证
二、实名制
三、工商登记
四、备案登记
五、强制信息披露
六、制定标准
七、信用管理工具
八、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
第三节 我国电子商务监管措施存在的问题
一、事前性监管措施过多,过于依赖许可证
二、强制推行实名制,存在个人信息重大安全隐患
三、许多监管措施是不必要的,有违市场经济基本规律
四、监管措施缺位和重复并存
五、监管措施落后
第四节 完善我国电子商务监管措施的对策
一、确立事后性监管模式,逐步减少许可性监管
二、实名制的问题应当交给市场去解决
三、应重视备案登记
四、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监管措施的协作、协调
五、建立网上巡查平台,加强对电子商务的信息监管
六、推进电子商务标准制定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七、加快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监管措施
八、赋予第三方交易平台适度的法定监管义务
附录:电子商务重要法律法规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
网络交易管理办法
电子商务模式规范
商务部关于加快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
商务部关于促进网络购物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商务部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应用的实施意见
国家邮政局、商务部关于促进快递服务与网络零售协同发展的指导
意见
网络发票管理办法
导论:互联网时代行政法的变革
第一章 电子商务的发展及监管现状
第一节 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特点
一、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
二、电子商务的特点
第二节 电子商务领域的市场失灵
一、市场失灵的产生
二、电子商务领域的市场失灵现象
第三节 电子商务监管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一、电子商务监管模式概述
二、电子商务监管立法体系
第四节 电子商务监管面临的新挑战
一、互联网新模式对监管的冲击
二、电子商务领域既存的监管问题
第二章 电子商务监管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有效监管原则
一、电子商务监管的特殊性:信息经济时代要求""去机械化的
治理
二、回应性:监管应当且仅限于回应市场对秩序的需求
三、效率性:监管应当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
四、有效性:电子商务监管的信息化改革
第二节 适度监管原则
一、监管范围有限性:为市场自治、合理裁量留有空间
二、公共利益性:防止规制俘获
三、比例性:监管措施的成本收益分析
第三节 公共治理原则
一、多元治理主体
二、软法之治
三、公众参与
第四节 信息安全原则
一、对消费者和经营者个人信息的保护
二、平台经营者商业数据的保护及信息共享
第三章 电子商务的监管体系与公共治理
第一节 电子商务的行政监管体系
一、监管权的分布现状
二、监管权配置方面存在的乱象
第二节 重构电子商务行政监管体系的构想
一、通过顶层设计统一权力划分标准
二、设置相对集中行政监管权
三、适应电子商务特殊性调整地域管辖权的分配
第三节 电子商务公共治理体系的其他主体
一、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借助软法规则的平台治理
二、行业协会:借助专业背景的协调自律
三、商盟:网店经营者自治联盟的萌芽
第四节 电子商务治理的协调机制
一、政府:事后监管为主,最小干预
二、明确第三方交易平台经营者的治理权力边界和责任承担
三、从行业协会到商盟:权威性与独立空间的赋予
第四章 电子商务监管措施
第一节 电子商务监管措施的认知
一、电子商务监管措施的功能
二、电子商务监管措施的实施主体与对象
三、电子商务监管措施与第三方交易平台内部治理措施的区别
第二节 我国电子商务监管措施的类型
一、许可证
二、实名制
三、工商登记
四、备案登记
五、强制信息披露
六、制定标准
七、信用管理工具
八、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
第三节 我国电子商务监管措施存在的问题
一、事前性监管措施过多,过于依赖许可证
二、强制推行实名制,存在个人信息重大安全隐患
三、许多监管措施是不必要的,有违市场经济基本规律
四、监管措施缺位和重复并存
五、监管措施落后
第四节 完善我国电子商务监管措施的对策
一、确立事后性监管模式,逐步减少许可性监管
二、实名制的问题应当交给市场去解决
三、应重视备案登记
四、加强跨部门、跨地区监管措施的协作、协调
五、建立网上巡查平台,加强对电子商务的信息监管
六、推进电子商务标准制定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七、加快电子商务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监管措施
八、赋予第三方交易平台适度的法定监管义务
附录:电子商务重要法律法规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
网络交易管理办法
电子商务模式规范
商务部关于加快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
商务部关于促进网络购物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商务部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应用的实施意见
国家邮政局、商务部关于促进快递服务与网络零售协同发展的指导
意见
网络发票管理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