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进入教材巡展
#
  • #
  • #

出版时间:2006-12-29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以下为《临床检验血液学》的配套数字资源,这些资源在您购买图书后将免费附送给您: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9787040202489
  • 1
  • 123299
  • 0049152042-5
  • 平装
  • 16开
  • 2006-12-29
  • 740
  • 378
  • 医学技术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为五篇十三章,第一篇为绪论,主要介绍临床检验血液学的概述和发展史。第二至第五篇分别为“造血细胞及其检验”、“ 红细胞及其检验”、“白细胞及其检验”、“血栓与止血及其检验”,分别从基础理论、检验方法和临床应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摈弃了既往教材编写中求多求全的思想,内容的取舍及轻重符合教材的要求,条理清楚,简明扼要、图文并茂。切实体现“三基”,突出“检验”的专业特色。每章前有Key point,每章后有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书中选择的临床病案分析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本书主要作为全国高等学校医学检验等专业本科学生教材用书,同时也可作为广大临床医师和检验人员的参考用书。

目录

 前辅文
 第一篇 绪 论
  第一章 临床检验血液学概述和发展史
   一、 临床检验血液学概述
   二、 临床检验血液学发展史
   三、 临床检验血液学与临床的关系
 第二篇 造血细胞及其检验
  第二章 造血基础理论
   第一节 造血器官和微环境
    一、 造血器官
    二、 造血微环境
   第二节 造血细胞生长发育
    一、 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
    二、 造血细胞生长发育
   第三节 造血的调控
    一、 造血的正向调控因子
    二、 造血的负向调控因子
  第三章 造血细胞检验方法
   第一节 造血细胞形态学
    一、 正常血细胞形态学
    二、 血象检验
    三、 骨髓象检验
   第二节 细胞化学染色检验
    一、 过氧化物酶染色
    二、 苏丹黑B染色
    三、 酯酶染色
    四、 过碘酸-雪夫(PAS)染色
    五、 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
    六、 酸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
    七、 骨髓铁染色
   第三节 骨髓活体组织检验
    一、 骨髓活检的适应证
    二、 骨髓活检的临床意义
   第四节 血细胞超微结构检验
    一、 透射电镜的临床应用
    二、 扫描电镜下的表面微结构
    三、 病理血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
   第五节 造血细胞培养检验
    一、 红系祖细胞培养
    二、 粒-单核系祖细胞培养
    三、 巨核系祖细胞培养
    四、 混合祖细胞培养
   第六节 细胞遗传学检验
    一、 血细胞染色体分析技术
    二、 染色体检查的临床意义
   第七节 分子血液学检验
    一、 常用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
    二、 分子生物学检验临床意义
  第四章 造血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一、 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
    二、 非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
   第二节 血液病治疗监测中的应用
    一、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监测
    二、 疗效评估
 第三篇 红细胞及其检验
  第五章 红细胞基础理论
   第一节 红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一、 红细胞膜的组成
    二、 红细胞膜的结构
    三、 红细胞膜的功能
   第二节 血红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一、 血红蛋白的组成
    二、 血红蛋白的结构
    三、 血红蛋白的功能
   第三节 红细胞代谢与功能
    一、 红细胞铁代谢
    二、 红细胞酶代谢
    三、 红细胞核苷酸代谢
   第四节 红细胞衰老与消亡
    一、 红细胞的衰老
    二、 衰老红细胞的消亡
  第六章 红细胞检验方法
   第一节 溶血的检验
    一、 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测定
    二、 血清结合珠蛋白测定
    三、 血浆高铁血红素清蛋白测定
    四、 尿含铁血黄素试验
   第二节 红细胞膜缺陷的检验
    一、 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二、 自身溶血试验及其纠正试验
   第三节 红细胞酶缺陷的检验
    一、 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二、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荧光斑点试验和活性测定
    三、 丙酮酸激酶荧光斑点试验和活性测定
   第四节 血红蛋白异常的检验
    一、 血红蛋白电泳检测
    二、 抗碱血红蛋白检测
    三、 异丙醇沉淀试验
    四、 热变性试验
   第五节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验
    一、 抗人球蛋白试验
    二、 冷凝集素试验
   第六节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检验
    一、 酸化血清溶血试验
    二、 蔗糖溶血试验
    三、 蛇毒因子溶血试验
   第七节 铁代谢指标的检验
    一、 血清铁测定
    二、 血清铁蛋白测定
    三、 血清总铁结合力测定
    四、 血清转铁蛋白测定
   第八节 DNA合成代谢检验
    一、 血清和红细胞叶酸测定
    二、 血清维生素B12测定
    三、 血清内因子阻断抗体测定
  第七章 红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贫血分类和诊断中的应用
    一、 贫血的分类
    二、 贫血的诊断
   第二节 铁代谢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
    一、 缺铁性贫血
    二、 铁粒幼细胞贫血
    三、 血色病
   第三节 脱氧核苷酸合成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
   第四节 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中的应用
    一、 再生障碍性贫血
    二、 再生障碍危象
    三、 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第五节 溶血性贫血中的应用
    一、 溶血性贫血的分类和诊断
    二、 红细胞膜缺陷性溶血性贫血
    三、 红细胞酶缺陷性溶血性贫血
    四、 血红蛋白病
    五、 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
    六、 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七、 其他溶血性贫血
   第六节 继发性贫血中的应用
    一、 慢性系统性疾病贫血
    二、 骨髓病性贫血
   第七节 其他红细胞疾病中的应用
    一、 红细胞增多症
    二、 卟啉病
   第八节 临床案例分析
 第四篇 白细胞及其检验
  第八章 白细胞基础理论
   第一节 白细胞抗原
    一、 HLA抗原系统
    二、 白细胞分化抗原
   第二节 粒细胞
    一、 粒细胞的动力学
    二、 粒细胞的功能
   第三节 淋巴细胞-浆细胞
    一、 淋巴细胞-浆细胞的动力学
    二、 淋巴细胞-浆细胞的功能
   第四节 单核-吞噬细胞
    一、 单核-吞噬细胞的动力学
    二、 单核-吞噬细胞的功能
  第九章 白细胞检验方法
   第一节 白细胞功能检验
    一、 墨汁吞噬试验
    二、 白细胞吞噬功能试验
    三、 硝基四氮唑蓝还原试验
    四、 白细胞趋化性试验
    五、 吞噬细胞吞噬功能试验
   第二节 白细胞动力学检验
    一、 氚标记脱氧胸苷测定
    二、 泼尼松刺激试验
    三、 肾上腺素激发试验
    四、 二异丙酯氟磷酸盐标记测定
    五、 流式细胞仪检测DNA合成及含量
   第三节 白细胞标记检验
    一、 白细胞抗原检验
    二、 粒细胞抗体检测
  第十章 白细胞检验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白血病的分型和诊断中的应用
    一、 急性白血病分型和诊断
    二、 急性白血病疗效标准
    三、 微量残留白血病的诊断
   第二节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应用
   第三节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应用
    一、 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M0型)
    二、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1型)
    三、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a型)
    四、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部分成熟型(M2b型)
    五、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型)
    六、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型)
    七、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M4型)
    八、 红白血病(M6型)
    九、 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M7型)
   第四节 慢性白血病的应用
    一、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二、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第五节 少见类型白血病的应用
    一、 嗜酸粒细胞白血病
    二、 嗜碱粒细胞白血病
    三、 组织嗜碱细胞白血病
    四、 浆细胞白血病
    五、 多毛细胞白血病
    六、 幼稚淋巴细胞白血病
    七、 全髓白血病
    八、 成人T细胞白血病
    九、 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
   第六节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应用
   第七节 恶性淋巴瘤的应用
    一、 霍奇金病
    二、 非霍奇金淋巴瘤
   第八节 浆细胞病的应用
    一、 多发性骨髓瘤
    二、 原发性巨球蛋白症
    三、 重链病
   第九节 骨髓增生性疾病的应用
    一、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二、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
    三、 骨髓纤维化症
   第十节 组织细胞病的应用
    一、 恶性组织细胞病
    二、 反应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第十一节 其他白细胞疾病的应用
    一、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二、 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三、 类白血病反应
    四、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五、 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六、 脾功能亢进
    七、 类脂质沉积病
   第十二节 临床案例分析
 第五篇 血栓与止血及其检验
  第十一章 血栓与止血基础理论
   第一节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
    一、 血管壁的结构
    二、 血管壁的止血作用
   第二节 血小板的止血作用
    一、 血小板的结构
    二、 血小板的活化和花生四烯酸的代谢
    三、 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第三节 血液凝固机制
    一、 凝血因子概述
    二、 凝血机制
   第四节 抗血液凝固系统
    一、 抗凝血酶
    二、 蛋白C系统
    三、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四、 蛋白Z和蛋白Z依赖的蛋白酶抑制物
   第五节 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一、 纤溶系统的成分
    二、 纤维蛋白溶解机制
    三、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作用
   第六节 血液流变学
    一、 血液流动性和黏滞性
    二、 影响血液黏度的因素
   第七节 血栓形成
    一、 血栓分类
    二、 血栓形成机制
  第十二章 血栓与止血检验方法
   第一节 血管壁检验
    一、 束臂试验
    二、 出血时间测定
    三、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检测
   第二节 血小板检验
    一、 血块收缩试验
    二、 血小板黏附试验
    三、 血小板聚集试验
    四、 血小板第3因子有效性检测
    五、 血小板膜糖蛋白检测
    六、 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
   第三节 凝血因子检验
    一、 全血凝固时间测定
    二、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
    三、 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四、 简易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及纠正试验
    五、 血浆蝰蛇毒时间测定
    六、 组织因子测定
    七、 血浆因子Ⅱ、Ⅴ、Ⅶ、Ⅹ促凝活性检测
    八、 血浆因子Ⅷ、Ⅸ、Ⅺ和Ⅻ促凝活性检测
    九、 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
    十、 凝血因子定性试验和亚基抗原检测
   第四节 循环抗凝物质的检测
    一、 抗凝血酶检测
    二、 蛋白C检测
    三、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检测
    四、 复钙交叉试验
    五、 凝血酶时间检测及其纠正试验
    六、 普通肝素和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检测
    七、 凝血因子Ⅷ抑制物检测
    八、 狼疮抗凝物质的筛选试验和确诊试验
   第五节 纤溶活性检验
    一、 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
    二、 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的检测
    三、 血浆纤溶酶原活化抑制剂检测
    四、 纤溶酶原的检测
   第六节 血液流变学检验
    一、 全血黏度检测
    二、 血浆黏度检测
    三、 红细胞变形性检测
    四、 红细胞电泳检测
   第七节 血栓前状态检验
    一、 血管内皮受损分子标志物
    二、 血小板活化的分子标志物
    三、 凝血过程的分子标志物
    四、 抗凝系统的分子标志物
    五、 纤溶过程的分子标志物
  第十三章 血栓与止血检验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出血性疾病的应用
    一、 出血性疾病实验诊断
    二、 过敏性紫癜
    三、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四、 血小板功能异常性疾病
    五、 血友病和血管性血友病
    六、 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症和因子缺乏症
    七、 肝疾病的凝血障碍
    八、 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缺乏症
    九、 病理性抗凝物质增多
    十、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十一、 原发性纤溶亢进症
   第二节 血栓性疾病中的应用
    一、 动脉血栓性疾病
    二、 静脉血栓形成
    三、 血栓前状态
    四、 易栓症
   第三节 抗栓和溶栓性治疗中的应用
    一、 抗栓治疗的监测
    二、 溶栓治疗的监测
   第四节 临床病例分析
  附 录
  中英文对照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