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理学临床研究(供中医药中西医结合各专业研究生使用) / 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45.00定价
作者: 何裕民
出版时间:2010-03-24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 人民卫生出版社
- 9787117124683
- 1
- 120104
- 平装
- 大16开
- 2010-03-24
- 653
- 354
- 医学类
- 研究生(硕士、EMBA、MBA、MPA、博士)
内容简介
目录
导论
第一章 心理问题的中国传统认识
第一节 中国心理认识的源流
一、中国心理思想的发源
二、《内经》的奠基性作用
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传统认识
一、神
二、精神魂魄
三、意和志
四、感知觉
五、忆与思
六、情与欲
七、性
八、睡眠
第三节 关于心身相关的传统认识
一、先天形生神
二、神形相互依附
三、形气神(精气神)学说
四、形质神用,后天神可御形
五、“心”整合着形神机能
第四节 现代中国学者的见解及归纳
一、潘菽的心身理论
二、心身层次相关论
第二章 心理活动的西方认识
第一节 西方心理学简史
一、从哲学心理学到科学心理学
二、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的演变
第二节 心理现象——过程与个性
一、心理概述
二、心理现象
第三节 个体的心理发展——从出生到老年
一、婴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二、儿童少年期的心理发展
三、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四、青年期的心理发展
五、中年与老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四节 心理健康——源流与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历史与发展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五节 心理诊断——主观判断与客观测量
一、心理诊断的程序
二、心理诊断的分类
三、心理测验
第六节 心理咨询的概况
一、心理咨询的要素
二、心理咨询的方案制定与实施
第三章 西方对心身关系的认识
第一节 心身(脑)关系的各种假说
一、早期的心身二元思想
二、近现代的心身二元思想
三、绝对的一元论
四、辩证的一元论
第二节 心理致疾的不同学说
一、不同学科和学派的观点
二、不同的理论与学说
第三节 心身相关的现代研究
一、心身关系的心理学研究
二、心身相关的生物学研究
三、心理致病的病因及机理研究
第四章 中医心身医学思想述要
第一节 个性与体质学说
一、关于体质的经典认识
二、关于气质的经典认识
第二节 关于“本能”的中医认识
一、一些基本概念
二、郁为百病之源
三、多重防范约束机制
四、朱丹溪与弗洛伊德
第三节 中医学的心理结构说
一、元神、欲神与识神说
二、心身关系层次论
第四节 七情内伤——中医学的心理致病说
一、心理致病说的历史演变
二、情志病因的特点
三、诱发情绪异常的因素
第五节 情志致病的机理
一、干扰气机
二、生痰成瘀
三、伤及脏腑精血
四、影响其他心理过程
第五章 临床心理问题与心身医学
第一节 心理问题与心身疾病
一、疾病认识的历史演变
二、泛化了的临床心身难题
三、疾病的心身关系分类
四、心身病症的分类
第二节 现代心身医学述要
一、学科的近现代史及其发展
二、学科的广义与狭义理解
三、学科的研究范畴
四、心身医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 个性与疾病关系研究
一、艾森克的相关理论
二、米隆的经典认识
三、A型行为(个性)研究
四、C型个性行为研究
五、其他代表性研究
第四节 国外常用的心身疗法
一、简易性短程心理治疗
二、自律训练法
三、精神药物疗法
四、三法组合成的普及型心身综合疗法
五、生物反馈疗法
六、其他心理治疗方法
第六章 中医诊治中的心身兼治思想
第一节 上工守神:中医临床的精华
一、中医学的“上工守神论”
二、心身兼治的中医临床原则及要点
三、调治心身病症的环节与阶段性特点
第二节 中医诊断中的心身兼顾精神
一、对诊断心理的理论认识
二、望诊中的诊断心理
三、闻诊中的诊断心理
四、问诊中的诊断心理
五、切诊中的诊断心理
六、五脏相音中的诊断心理
第三节 心身病症的中医诊断
一、心身病症的诊断要点
二、心身病症的诊断依据
三、心身病症诊断的会面法
第四节 心身病症的鉴别诊断
一、躯体疾病中的心身疾病与非心身疾病
二、心身疾病与精神疾病的鉴别
三、心身疾病与精神障碍躯体化
四、心身病症与神经(官能)症
第五节 中医独特的心身兼治方法
一、历史上的中医心理疗法
二、中医(中国)现代心理疗法
三、心身病症的方药调整
四、心身病症的针灸治疗
五、心身病症的其他治疗方法
第七章 常见心身病症的诊疗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的心身病症
一、心血管系统心身病症概况
二、常见心身病症的诊疗
第二节 消化系统心身病症
一、消化系统心身病症的概况
二、常见心身病症的诊疗
第三节 其他系统的主要心身病症
一、呼吸系统的心身病症
二、神经系统的心身病症
三、内分泌系统的心身病症
四、妇产科常见的心身病症
……
第八章 中医常见情志疾病的诊疗
第九章 “不失人情论”及临床心理护理
第十章 临床心理危机干预和临终关怀
第十一章 健康、亚健康与不同人群的心身特点
第十二章 临床沟通中的心理学问题
第一章 心理问题的中国传统认识
第一节 中国心理认识的源流
一、中国心理思想的发源
二、《内经》的奠基性作用
第二节 心理活动的传统认识
一、神
二、精神魂魄
三、意和志
四、感知觉
五、忆与思
六、情与欲
七、性
八、睡眠
第三节 关于心身相关的传统认识
一、先天形生神
二、神形相互依附
三、形气神(精气神)学说
四、形质神用,后天神可御形
五、“心”整合着形神机能
第四节 现代中国学者的见解及归纳
一、潘菽的心身理论
二、心身层次相关论
第二章 心理活动的西方认识
第一节 西方心理学简史
一、从哲学心理学到科学心理学
二、科学心理学诞生后的演变
第二节 心理现象——过程与个性
一、心理概述
二、心理现象
第三节 个体的心理发展——从出生到老年
一、婴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二、儿童少年期的心理发展
三、青春期的心理发展
四、青年期的心理发展
五、中年与老年期的心理发展
第四节 心理健康——源流与标准
一、心理健康的历史与发展
二、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五节 心理诊断——主观判断与客观测量
一、心理诊断的程序
二、心理诊断的分类
三、心理测验
第六节 心理咨询的概况
一、心理咨询的要素
二、心理咨询的方案制定与实施
第三章 西方对心身关系的认识
第一节 心身(脑)关系的各种假说
一、早期的心身二元思想
二、近现代的心身二元思想
三、绝对的一元论
四、辩证的一元论
第二节 心理致疾的不同学说
一、不同学科和学派的观点
二、不同的理论与学说
第三节 心身相关的现代研究
一、心身关系的心理学研究
二、心身相关的生物学研究
三、心理致病的病因及机理研究
第四章 中医心身医学思想述要
第一节 个性与体质学说
一、关于体质的经典认识
二、关于气质的经典认识
第二节 关于“本能”的中医认识
一、一些基本概念
二、郁为百病之源
三、多重防范约束机制
四、朱丹溪与弗洛伊德
第三节 中医学的心理结构说
一、元神、欲神与识神说
二、心身关系层次论
第四节 七情内伤——中医学的心理致病说
一、心理致病说的历史演变
二、情志病因的特点
三、诱发情绪异常的因素
第五节 情志致病的机理
一、干扰气机
二、生痰成瘀
三、伤及脏腑精血
四、影响其他心理过程
第五章 临床心理问题与心身医学
第一节 心理问题与心身疾病
一、疾病认识的历史演变
二、泛化了的临床心身难题
三、疾病的心身关系分类
四、心身病症的分类
第二节 现代心身医学述要
一、学科的近现代史及其发展
二、学科的广义与狭义理解
三、学科的研究范畴
四、心身医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三节 个性与疾病关系研究
一、艾森克的相关理论
二、米隆的经典认识
三、A型行为(个性)研究
四、C型个性行为研究
五、其他代表性研究
第四节 国外常用的心身疗法
一、简易性短程心理治疗
二、自律训练法
三、精神药物疗法
四、三法组合成的普及型心身综合疗法
五、生物反馈疗法
六、其他心理治疗方法
第六章 中医诊治中的心身兼治思想
第一节 上工守神:中医临床的精华
一、中医学的“上工守神论”
二、心身兼治的中医临床原则及要点
三、调治心身病症的环节与阶段性特点
第二节 中医诊断中的心身兼顾精神
一、对诊断心理的理论认识
二、望诊中的诊断心理
三、闻诊中的诊断心理
四、问诊中的诊断心理
五、切诊中的诊断心理
六、五脏相音中的诊断心理
第三节 心身病症的中医诊断
一、心身病症的诊断要点
二、心身病症的诊断依据
三、心身病症诊断的会面法
第四节 心身病症的鉴别诊断
一、躯体疾病中的心身疾病与非心身疾病
二、心身疾病与精神疾病的鉴别
三、心身疾病与精神障碍躯体化
四、心身病症与神经(官能)症
第五节 中医独特的心身兼治方法
一、历史上的中医心理疗法
二、中医(中国)现代心理疗法
三、心身病症的方药调整
四、心身病症的针灸治疗
五、心身病症的其他治疗方法
第七章 常见心身病症的诊疗
第一节 心血管系统的心身病症
一、心血管系统心身病症概况
二、常见心身病症的诊疗
第二节 消化系统心身病症
一、消化系统心身病症的概况
二、常见心身病症的诊疗
第三节 其他系统的主要心身病症
一、呼吸系统的心身病症
二、神经系统的心身病症
三、内分泌系统的心身病症
四、妇产科常见的心身病症
……
第八章 中医常见情志疾病的诊疗
第九章 “不失人情论”及临床心理护理
第十章 临床心理危机干预和临终关怀
第十一章 健康、亚健康与不同人群的心身特点
第十二章 临床沟通中的心理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