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卫生出版社
- 9787117224888
- 3版
- 117554
- 48216226-0
- 2016-07-22
- 27371
- 医学
- 中医学
- R289
- 中医学
- 本科
目录
上篇 方剂总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第二节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方剂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联系基础与临床
二、沟通中医与中药
三、与现代多学科互渗
第四节 方剂学的研究范围
第五节 方剂学的研究方法
一、临床试验
二、文献整理
三、实验研究
四、多学科研究
第六节 方剂学的学习方法及要求
一、具备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二、明确方剂学的学科特点
三、纲与目并举,理与用互参
四、重视重点内容和基本功训练
五、举一反三,拓展提高!
第二章 方剂与辨证论治
第一节 方剂与病证
一、病证概述
二、方剂与病证的关系
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
一、治法内涵
二、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三、常用治法
第三节 方剂与中药
一、方药概述
二、方剂与中药的关系
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
第一节 方剂分类的理论
一、七方
二、十剂
三、八阵
四、八法
第二节 方剂分类的主要方法
一、按病证分类
二、按组成或主方分类
三、按治法(功效)分类
四、综合分类法
第四章 方剂的组方理论
第一节 药物配伍
一、配伍的概念
二、常见的药物配伍形式
第二节 方剂的组成
一、方剂的组成原则
二、方剂的组成结构
三、病证症结合的组方思路
第三节 方剂的变化
一、药味的增减
二、药量的加减
三、剂型的变化
第五章 方剂的剂型及用法
第一节 剂型的概念
第二节 常用剂型
一、传统剂型
二、现代制剂
第三节 汤剂制备
一、煎药用具
二、煎药用水
三、煎药火候
四、特殊药物的处理
第四节 服药方法
一、服药时间
二、服用方法
三、药后调护
第五节 服药食忌
下篇 方剂各论
第六章 解表剂
第七章 泻下剂
第八章 和解剂
第九章 清热剂
第十章 温里剂
第十一章 表里双解剂
第十二章 补益剂
第十三章 固涩剂
第十四章 安神剂
第十五章 开窍剂
第十六章 理气剂
第十七章 理血剂
第十八章 治风剂
第十九章 治燥剂
第二十章 祛湿剂
第二十一章 祛痰剂
第二十二章 消散化积剂
第二十三章 驱虫剂
第二十四章 涌吐剂
附录一 古今药量参考
附录二 方剂歌诀汇编
主要参考书目
方名拼音索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方剂与方剂学的概念
第二节 方剂的起源与发展
第三节 方剂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一、联系基础与临床
二、沟通中医与中药
三、与现代多学科互渗
第四节 方剂学的研究范围
第五节 方剂学的研究方法
一、临床试验
二、文献整理
三、实验研究
四、多学科研究
第六节 方剂学的学习方法及要求
一、具备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二、明确方剂学的学科特点
三、纲与目并举,理与用互参
四、重视重点内容和基本功训练
五、举一反三,拓展提高!
第二章 方剂与辨证论治
第一节 方剂与病证
一、病证概述
二、方剂与病证的关系
第二节 方剂与治法
一、治法内涵
二、方剂与治法的关系
三、常用治法
第三节 方剂与中药
一、方药概述
二、方剂与中药的关系
第三章 方剂的分类
第一节 方剂分类的理论
一、七方
二、十剂
三、八阵
四、八法
第二节 方剂分类的主要方法
一、按病证分类
二、按组成或主方分类
三、按治法(功效)分类
四、综合分类法
第四章 方剂的组方理论
第一节 药物配伍
一、配伍的概念
二、常见的药物配伍形式
第二节 方剂的组成
一、方剂的组成原则
二、方剂的组成结构
三、病证症结合的组方思路
第三节 方剂的变化
一、药味的增减
二、药量的加减
三、剂型的变化
第五章 方剂的剂型及用法
第一节 剂型的概念
第二节 常用剂型
一、传统剂型
二、现代制剂
第三节 汤剂制备
一、煎药用具
二、煎药用水
三、煎药火候
四、特殊药物的处理
第四节 服药方法
一、服药时间
二、服用方法
三、药后调护
第五节 服药食忌
下篇 方剂各论
第六章 解表剂
第七章 泻下剂
第八章 和解剂
第九章 清热剂
第十章 温里剂
第十一章 表里双解剂
第十二章 补益剂
第十三章 固涩剂
第十四章 安神剂
第十五章 开窍剂
第十六章 理气剂
第十七章 理血剂
第十八章 治风剂
第十九章 治燥剂
第二十章 祛湿剂
第二十一章 祛痰剂
第二十二章 消散化积剂
第二十三章 驱虫剂
第二十四章 涌吐剂
附录一 古今药量参考
附录二 方剂歌诀汇编
主要参考书目
方名拼音索引